基于“人性教育”理念,开发历史校本课程

2021-09-18 22:33杨小飞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校本人性历史

杨小飞

人性指的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心理属性。孔子曾提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他将人性分成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古人就认为人性有善恶差别,要促使人们改变恶的人性,崇尚善的人性,就要展开人性教育。西汉时期推崇的以道德感化为主的“德治”,其实就是人性教育的一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学情设计校本课程,展开人性教育,促使学生得到启发,从历史事件中获得启迪,明辨是非,了解善恶,并合理指导自己的行为,端正自己的思想。

一、延伸文本,勾勒大概结构

在围绕人性教育开发历史校本课程时要注意结合课程内容确定教学原则,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选择合适的主题和素材,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展开资料收集和整理,学会围绕特定主题勾勒自读材料的大概结构。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展开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学《抗日战争》时,首先,围绕该主题设计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展开互动交流,讨论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然后,引导学生了解与抗日战争有关的信息,并按照各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逻辑关系设计大纲。如将“了解抗日战争的发展过程、了解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观看抗日剧并思考抗日战争对自己有什么启发意义”等作为校本课程的大纲,并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搜索,尝试寻找与之有关的资料,展开学习。在这个大纲中,涉及不少与人性教育有关的内容。在了解抗日战争的过程时,学生感受到了中华儿女众志成城的决心,激发了爱国情怀。

在选择历史校本课程延伸文本的时候要注意遵循思想性、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大纲的设计中。在选择主题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的人性弱点,加入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起到人性教育的效果。

二、结合史料,引导主题研习

学者徐蓝在谈到如何设计校本课程的时候提出,教师要围绕历史核心素养设置不同的学习情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结合人性善恶设置不同的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结合史料展开主题学习。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投入地展开学习,同时,也能将人性教育渗透其中,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探究人性问题。

例如,在教学《辉煌灿烂的文学》时,设计历史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围绕中国古代文学展开主题探究活动。首先,鼓励学生围绕朝代、文体等进行史料收集,并尝试总结不同朝代文学作品的特点,思考不同文学体裁的精妙之处。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围绕探究结果撰写论文,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理解。这样,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了爱国情怀。同时,学生也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汲取到了优秀的民族精神,如从《满江红》中感受到爱国精神,从《陈情表》中体会孝道,从《静夜思》中感受对于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这样,学生便认识到了传承千年的精神力量,并自觉思考要如何传承并发展。

结合史料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能使学生搜索到更可靠的资料,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围绕人性问题进行选擇。此时,要鼓励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历史人物,思考自己在当时的环境下如何选择。这样,能让学生调动思维,促使其感受人性美。

三、融入实践,重在学以致用

在校本课程的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不同的研究主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在设计研究主题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历史学习,更要引导学生结合人性美展开思考。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以致用,将实践和理论结合在一起,探究效果会更好。

例如,在教学《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设计与之有关的校本课程的时候,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接受过的教育,并通过资料搜索等方式了解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状况,了解教材、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变化。此后,鼓励学生尝试展开社会调查等活动,将探究结果写成报告与同伴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提升了辩证思维能力,认识到要理性地展开探究,面对社会问题不能一味地抱怨,而应该综合考虑。这样的校本课程也能起到人性教育的作用,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人性教育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谨慎思考,尝试用严肃的态度对待各种历史问题,这样就起到了育人的效果。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基于素质为本的策略,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尝试围绕人性教育理念设计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展开各种历史探究活动,这样就能找到历史学习和素质教育结合的突破口,促使学生全面成长。

猜你喜欢
校本人性历史
逼近人性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