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究

2021-09-18 10:07李卫勤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保护环境学会生命

李卫勤

地理是一门涉及环境、资源、人口等多方面知识的学科,在该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能让学生学会欣赏、尊重和珍爱生命,增强抗挫折能力,提高生存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一、实施体验教学方式,践行生命教育

高中地理教材中包含大量与生命教育有关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教材内容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感受生命意义与价值。如果教学条件允许,教师可鼓励学生参与到与生命有着紧密联系的体验活动当中,形成爱护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

以《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教学为例。在正式授课之前教师让学生将座位靠拢在一起,这时,大部分学生都感受到前后左右极其拥挤,活动受限。此时,教师引导:“虽然这样的座位设置让大家不舒服,但这样的教室能遮挡狂风暴雨,甚至还有书柜、空调、互联网等设施。现在,如果让贫困山区的孩子进入你们认为的狭窄的教室里学习,会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会”。随即教师继续讲解:“人口合理容量并非实数,而是虚数,不同的人在同一空间内会产生不同感悟,然而在一定空间范围和时间内会有一个大致的虚数范围。”学生在上述体验活动中充分理解人口的合理容量,学会珍惜现有学习条件。总之,体验法能充分彰显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利于未来步入社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也能唤醒学生潜在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升华自身生命价值。

二、紧贴学生实际情况,践行生命教育

毫无疑问,教师是学生前进路上的引导者,成长的守护者,自然而然需要关注学生心理和精神发展规律,更要为学生传授逃生本领、生存技能,以及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等。例如,学生在学习滑坡、飓风、海啸、地震、泥石流等地理现象时要明白,生命在大自然面前十分脆弱,自然界任何一个细微的环境变化都极有可能伤害生命。

近年来,重大自然灾害频发且有着强大的破坏力,我们无法提前预知灾难,更无法将学生置身于无任何灾害的安全地带和环境当中,所以,培养学生感知危险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自我解救能力,无疑会让学生受益终身。教育在于为人类传递生命气息。所以,教育就应围绕生命开展,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形成善良的人性本质。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紧贴学生学情和教材内容渗透生命教育,真正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有效开展课外实践,践行生命教育

高中地理教师除了借助课堂教学开展生命教育外,还需借助课外实践渗透生命教育,促使学生从多方面接受教育。首先,教师可借助每年的重要节日开展生命教育,如3月20日为“世界水日”,教师在该节日前后可渗透生命教育增强学生保护水资源和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并在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等良好习惯。通过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明白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无法推卸的社会责任。

再如,4月20日为“世界地球日”,学校应针对此节日进行大量宣传并形成正确舆论导向,让学生明白地球是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家园,每个人都有爱护家园和保护环境的责任。即使为了经济发展要开发资源也要基于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协调,开发资源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禁止开发资源并不是保护环境的唯一目的,需要科学合理协调保护环境和开发资源二者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学校应合理把控每个节日时间节点宣传生命教育,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其次,引導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高中地理教师可定期举办与地理知识有着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和校园感受大自然并学会与其和谐相处。开展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真正了解社会与自然,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搜集、整理、观察、总结资料,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意识,明白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对人类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意义。

总之,高中地理教师应明确渗透生命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外,还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生命观,并学会尊重世间万物,主动思考生命的意义和追求生命价值,在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保护环境学会生命
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
学会分享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