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飚
(广州市市政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160)
工程概预算以不同设计阶段设计文件为基础预算计算项目全部工程费用,该工作和最后生成的技术经济文件对整个工程造价水平的管理有极强的参考作用。因此,为合理降低工程成本,明确工程概预算编制和管理应用重要性是必要的。
工程概预算编制及其应用管理是整个项目后续施工计划、施工材料选用以及各项成本支出的重要依据,并在平衡工程设计经济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合理减少成本投入,实现工程造价水平的有效控制。而且近几年,城市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使各类工程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工程建设单位若想要保证工程效益,实现建设质量目标,应开展科学、合理的工程概预算编制和管理应用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工程概预算能够通过最终的技术经济文件直接将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费用的收入情况和支出情况反映出来,因此,工程概预算编制和管理应用有助于确定产品计划价格。这是因为工程概预算是工程款项结算工作的参考依据,作为一项经济核算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将其作为管理制度、内容的制定标准,提高产品价格的科学合理性,所以工程概预算编制是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要组成。
(2)有利于工程设计方案的顺利实施,有序推进后续工作。工程概预算编制直接体现了工程设计工作内容,所以,通过科学编制工程预算并应用,能给设计方案的实施提供指导与方向,实现工程进度的有效管控。而对于工程而言,进度的把握与作业效率的提高,能使其在限定时间到期前完成工程,因此,工程概预算还能促进工程经济效益最大化。
(3)工程概预算具有促进工程经济核算工作顺利开展的作用,从而提高工程管理质量和效率。对于工程建设单位而言,相比其他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和经济管理始终贯穿工程建设。所以在做好经济效益预算工作的同时,还需要提高对工程建设成本计算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定期开展经济效益评估工作,以此保证工程单位各方面效益[1]。
工程概预算编制是工程造价管理基础,而工程造价作为一项综合性指标,包含从工程筹建到竣工验收整个过程中支付费用总和。一般情况下,工程造价包括设计费用、设备费用、建筑管理等费用,其中,建筑费用组成较为复杂,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建筑工程费用(工程造价)组成
上述费用均需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安排专门的概算人员进行计算,从而根据准确的计算结果编制技术经济文件。
首先,开展工程概预算编制工作时,工作人员应将建筑产品与其他产品进行对比,挖掘产品特殊性。对于工程而言,其具有固定不动性,所以产品进入市场的方式是所有权的流通交换,因此,工程概预算需要计算一系列与建筑产品没有直接关系的费用,即流通费用。该费用主要体现在生产者一方中,但是由于工程建设材料具有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外加市场经济的波动和自然条件的改变,导致难以准确确定建筑产品价格,使其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时滞性。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做好市场调研,根据具体数据进行产品价格预测,以此弱化其时滞性,提高流通费用计算的准确性。值得注意的是,开展工程设计阶段概预算工作时,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并立足于项目相关预算编制办法、概算定额等文件资料要求展开工作[2],具体如图1 所示。
图1 设计阶段工程概预算工作流程(内容)
其次,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率引进各类的新工艺和新材料,因此,在对其材料等预算进行计算时,工作人员应采用价值的尺度进行衡量,同时,工程造价管理也应提高对该方面的重视程度,不断更改和修整定额。
最后,结合最新的工程概预算编制相关政策,掌握编制要求和产业政策的变化,利用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材料等相关知识,开展规范的概预算编制工作。完成概预算报表编制工作后,应保证资金分配合理性,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反复翻阅工程设计图纸,在了解设计意图的基础上,了解工程整体面貌,从而准确计算工程量。此外,还应注重工程概预算表格的填写顺序,以此保证工作的有效性。
2.2.1 做好实地勘察工作,夯实预算编制资料基础
开展工程概预算工作前,未获得第一手资料,相关工作人员应前往工程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工作,全面掌握现场实际情况和条件,从而为各个方面的计算提供支持,进一步确定工程资金运用情况,以此提高资金利用率,合理降低工程造价水平。比如,开展建筑工程概预算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现场勘察地质地貌、地下水、周围环境以及当地气象条件等,同时根据工程所需的施工材料的数量进行科学计算,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工程资源、资金浪费,将工程各行成本降至最低[3]。
2.2.2 明确好工程施工图纸设计
为掌握工程施工图纸设计内容和目的,开展实际编制工作前应与设计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掌握工程施工图纸设计的具体要求,以此为基础开展计算工作。通过明确工程施工图纸设计,能够保证各项费用计算的真实、准确性,最大限度避免漏算或是重复计算等问题的出现。尤其是重复计算,由于工程中难免存在一定的交叉工作,若是缺乏沟通,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重复计算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上升,从而导致计算结果出现偏差,工程概预算工作难以发挥原本的作用。
2.2.3 控制影响因素,合理调节价格差
开展工程概预算定额表制定工作时,存在多种影响因素,极易造成概预算定额表失去效用,因此,编制人员应尽量控制各种客观因素,并通过数据的分析和总结掌握价格变动规律,将不可消除的客观因素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并做好价格差的合理调节,从而实现工程概预算编制和应用的动态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深化,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的材料、设备都会在市场的影响下出现价格波动,这对工程概预算的管理应用具有较大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借助价格差的调整降低因素影响,落实动态管理手段,即总结一段时间内工程建设材料的价格波动情况,根据行业发展趋势预测价格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波动,编制工程概预算时预留合理波动空间,做好预先准备工作。除此之外,在工程推进过程中,建设材料和机械设备都会面临着一定消耗,因此,在面临市场环境波动的同时,还需要合理预测价格差异,即掌握波动趋势和价格差异,利用合理的价格差对工程概预算定额表内容进行调整,从而保证定额表的实效性。
2.2.4 加强人员专业素养建设
开展工程概预算编制及其管理应用工作时,由于概预算从业人员是此项工作的主要开展者,其专业水平、职业道德素养直接影响技术经济文件的实效性,为此,为保证工程概预算编制质量,应面向概预算从业人员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其综合素养。比如,围绕最新的产业政策和工程概预算编制等相关政策、计算软件及方法等方面开展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能力水平。尤其是较新的软件和工具,当前时代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中包括概预算计算和编制,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为使概预算从业者能够数量使用技术软件,应加大力度开展这方面的培训工作,并落实健全的信息平台、系统以及数据库,从而提高工程概预算编制水平。与此同时,相关从业者还应具有认真的职业态度,结合案例开展教育工作,使其认识到工程概预算对工程造价、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重要性,从而切实提高概预算工作水平。
综上所述,工程概预算编制及其管理应用工作对工程造价水平的控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具有极强现实意义。因此,应掌握工程概预算编制要点,做好管理应用工作,结合信息技术不断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工程概预算作用发挥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