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腾娇
(重庆长寿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401220)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建设,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城市园林的建设管理逐渐引起了重视。园林是视觉观景过程中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部分。景观工程是一项充满活力的城市建设工程,能够真正展现城市生态活力,同时也是园林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由于建设用地分配的问题,难以大规模种植植物,园林植物在城市绿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必要重视园林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
地面被绿化工程覆盖后,其大而致密的根可以积累水,隔离使用水资源中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并净化水资源。在地面被植物覆盖后,当太阳照射地球时,它们可以将土壤吸收的水分释放到环境中,起到调节空气湿度的作用。
绿化占地面积大,吸收污染物面积较大,不仅可以净化环境中的空气,也可以进一步改善生态效益。植物的生长习性因地方而异,形态和颜色也不一样。地面覆盖植物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合理应用,科学种植有利于园林视觉形态发生改变,物种多样性增加。
现阶段,高层建筑的数量逐年增加,人们离大自然越来越疏远。虽然花在城市里盛开着,但城市中的人工环境无疑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一定程度的压抑感,自然生态的环境却可以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快乐,放松人们的心情,弥补了这座城市远离自然的地方。
在景观绿化实施过程中,会由多个部门和专业人事组成。因此,为了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进展和完成,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详细规划各环节,确保整体效果。然而,在中国目前的景观美化工作中,一些部门对这方面的关注还不够,有些建设项目甚至忽略了正常的流程,缺乏详细的实施方案,这可能导致工作中出现一定的障碍。同时,对幼苗的选择没有严格的选择,导致了一些不合理的选择现象。每个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和水文条件都有很大的差异。园林的幼苗需要生命力特别旺盛,能够适应环境和生长条件[2]。在实际工作中,项目负责人要对园林苗木的相关信息和情况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和评价,找出最适合树种生长的条件,使这些树种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发挥环境保护作用。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景观绿化的数量也大大提高,在一些地方,景观美化的维护管理水平不再能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数量要求,从而使精细化的管理与维护达不到要求,导致绿化建设工作效果不理想。
在园林工程建设中,园林设计极其重要,园林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都是依据园林设计进行的。但目前,许多园林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并未与相关设计人员做好沟通工作,导致他们无法完全遵循园林设计图纸的要求完成施工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只是原始经验和主观意识盲目调整绿化施工,在如此多的不确定因素影响下,绿化实施效果可能就会变得不理想,导致其园林绿化实施效果与设计要求差距很大,最终使园林绿化整体效果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通常认为幼苗质量问题,主要是指绿化所需的树种质量问题。苗木质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目前尚无可靠的苗木运输技术管理策略,造成苗木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害;②虽然国家加强了苗木运输管理,但部分地区没有对苗木运输过程进行检疫,导致有病苗木流向其他地区,给未来的园林工作带来安全风险[3]。为了顺利实施绿化工程建设,必须保证苗木质量的选择达到相应的规范标准。
园林绿化施工完成后,并不代表所有的工作都完成了,后期的管理维护工作也是整个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幼苗种植后应给予一定的保护,以确保其正常生长。在某些地区,一些单位选择使用旧的树坑直接种植新树,造成新栽苗木生长不好或者死亡,这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浪费资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后期管理工作没有做好。
在园林施工的阶段中,需要进行科学、标准化的管理。通常,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①在园林建设前,必须派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检查,掌握施工现场的情况,然后根据当地的情况制定可行的计划;②在选择树种时,要提前把准备工作做好。每棵树的选择都需要参照设计及相应的规范要求来;③应监控每个步骤,以确保每个环节满足标准要求。
重点关注植物种植密度,多利用乡土树木进行种植,本地植物在当地长期生长,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环境,物种竞争后生存下来的,由于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每个地方必然都有适合自己的特色植物,这就是地域差异。地方树种的优势在于抗寒、抗旱、抗害能力强,在很大程度上不会造成外来生物入侵和生态失衡,使园林绿化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促进生态园林的建设。另一方面,选择植物配置改变大量单一品种种植结构,应注意品种混组合,植物品种以树木为主,同时灌、花、草、藤品种配置,形成合理的树衬绿色植物配置,最后,将城市园林发展成为成熟、稳定、和谐、有序的多层次植物群落结构。园林植物配置如图1 所示。
图1 园林植物配置
在现场工作中,有必要运用一些成熟先进的管理技术。同时,也可以参考国外一些园林植物管理经验,根据我国园林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在整个运行阶段,要非常重视保护小树,特别是对一些易患病虫害的树木,要多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管理。
3.4.1 水资源管理
树木生长和开花离不开水。注重小树,保持水分湿润的治理原则,土壤干而不白。灌木较矮,耐干旱,它们需要免受干旱和潮湿的保护才能正常生长。灌溉量与树种、土壤质量、气候条件和植株大小有很大关系。
3.4.2 土壤管理
在土壤管理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土壤栽培,改善土壤结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此外,土壤还应进一步改善通风,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
种植灌木和树篱,必须定期修剪,以保证最理想的植物形态,保持正常的生长状态。具体形状根据灌木的类型和位置,由专业绿化决定。在特定的修剪中,需要掌握相应的技能,而不影响灌木的正常生长。每年秋天结束时,修剪树篱就会切断多余的和褪色的柱子。对于较老的枝条,应完全切断,树干仍然保持在10cm左右,土壤合理松动和施肥,最大化供水。
近年来人们通常采取生物防治的措施来进行防治。生物防治在不引入外来物种入侵的前提下,能够极大的提高病虫害管理工作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其次,防控害虫应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外来害虫入侵,人工捕杀及诱杀成虫(灯诱、饵诱、味诱、潜所诱、作物诱、信息化学物诱等),利用天敌寄生或捕食害虫、利用微生物农药杀害虫,还有其他技术,如黄盘子来捕捉蚜虫、飞虱、潜蝇[4]。
生态因素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单向的或独特的,它们的作用是相互的。园林植物自身具有一定的抗病虫害能力,在面对自然灾害或生态环境破坏时,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和恢复能力,也具有相应的抗病虫害能力,然而,这种抗性机制受到植物自身状态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高温消毒、加强周围环境的通风、修剪、及时浇水、及时土壤松动等措施,加强园林植物的管理和维护,加强植物生长的外部环境,提高植物对病虫害的抗病能力。
从上可以看出,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与工作中,生态园林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而且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园林结合了各种好处,目的是创造一个可以反映人们的生活状态,并为人们提供一个绿色的地方,可以放松他们的身心。有针对性的园林项目建设管理,使园林的质量和效率最大化,实现园林的统一管理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