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的临床探究

2021-09-18 03:40:46帅斐许秀艺贾俊香
中外医疗 2021年19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芬太尼

帅斐,许秀艺,贾俊香

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麻醉科,福建厦门 361000

通常来讲,孕妇分娩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种为自然分娩,另外一种为通过剖宫产手术进行分娩[1]。若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发生胎儿难产等情况,则需对其施以剖宫产手术的操作,或自身产道发生异常情况时,同样也需要采取此项措施,从而促进产妇尽早顺利分娩,避免由于难产或其他因素对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不良影响[2]。目前在临床上剖宫产手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手术形式,对保障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3]。通常临床上在对产妇施以剖宫产术时,会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单纯运用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存在不足之处,为此该次主要针对2018年6月—2019年6月接受剖宫产手术的78例产妇采用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合应用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接受治疗的剖宫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共计78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单一组39例和联合组39例。其中单一组研究对象的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8.21±2.03)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8.54±0.58)周。联合组研究对象的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8.19±1.98)岁;孕周37~41周之间,平均孕周(38.39±0.66)周。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研究已经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同时已经过患者及家属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

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符合实施剖宫产手术的标准;具有良好的认知能力。排除标准:患有认知障碍或精神障碍类疾病者;合并其他脏器功能疾病者;不符合手术标准者。

1.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在进入手术室之后,建立静脉通路,同时进行常规吸氧,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为患者注射琥珀酰明胶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40609),滴注速度控制在300~500 mL/h左右,防止产妇在手术期间出现休克等问题。最后采用左侧卧位的方式,通过2~3腰椎间隙进行腰硬联合麻醉,脑脊液流出后,两组研究对象开始采用不同的药物麻醉方式。

单一组:运用1%罗哌卡因(国药准字H20103636;规格:10 mL:100 mg×5支)进行麻醉,取15 mg罗哌卡因与0.5 mL的脑脊液进行混合,从蛛网膜下腔处缓慢注射,注入速度控制在1 mL/5 s左右,成功施以麻醉药之后,再次调整体位,改为仰卧位,并对其进行剖宫产手术。

联合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运用舒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54256;规格:5 mL:250μg×5支)进行联合麻醉,取5μg药物进行混合液的配置,然后采用缓慢注射的方式注入到产妇体内。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产妇麻醉后不良发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以及心率较低。②观察麻醉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③观察手术指标情况,主要包括麻醉起效时间、镇痛作用持续时间、术后运动功能恢复时间以及麻醉药使用量。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不良发应发生情况对比

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6%)明显低于单一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2.2 两组麻醉前后生命体征指标情况对比

两组研究对象在麻醉前,其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经过治疗以后,联合组研究对象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变化均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研究对象麻醉前后生命体征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研究对象麻醉前后生命体征情况对比(±s)

组别联合组(n=39)单一组(n=39)t值P值心率(次/min)麻醉前 麻醉后血氧饱和度(%)麻醉前 麻醉后81.99±8.27 82.36±8.25 0.197 0.843 75.98±5.36 68.63±7.59 4.939<0.001 98.14±1.28 98.04±1.19 0.357 0.721 97.33±1.05 96.25±1.88 3.132 0.002平均动脉压变化(mmHg)麻醉前 麻醉后92.11±12.07 92.16±12.57 0.017 0.985 89.05±11.58 83.25±11.57 2.212 0.029

2.3 两组研究对象手术指标情况对比

联合组研究对象各项手术指标均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研究对象各项手术指标情况对比(±s)

表3 两组研究对象各项手术指标情况对比(±s)

组别 麻醉起效时间(min)镇痛作用持续时间(min)术后运动功能恢复时间(min)麻醉药使用量(mL)联合组(n=39)单一组(n=39)t值P值6.57±2.45 8.99±2.47 4.344<0.001 221.27±32.58 295.68±31.99 10.177<0.001 318.14±23.15 368.45±23.21 9.584<0.001 12.67±2.48 16.84±3.20 6.432<0.001

3 讨论

随着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产妇在选择分娩方式时,会选择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方式,从而减少分娩时产生的痛苦[4-5]。另外当产妇出现难产的情况时,通常也会选择采用剖宫产手术治疗的方式[6]。对剖宫产手术来讲,麻醉要求相比较而言要更高,主要由于产妇的情绪以及心态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若麻醉效果不佳,将会对产妇的生活质量以及产后恢复造成一定影响[7]。

通常临床上对产妇实施剖宫产手术时,常选择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主要原因在于:该方式具有较为显著的镇痛效果,在局部麻醉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剂量较小,具有较为完善的神经阻滞效果,但不同的麻醉药剂对产妇以及胎儿产生的影响同样各有不同[8]。因此在对产妇施以麻醉时,需要在确保麻醉药物具有一定安全性的基础上才可进行使用[9]。罗哌卡因属于临床上常用的麻醉药物之一,主要是起到局部麻醉的作用,对产妇的神经系统产生的不良反应比较小,同时对心脑血管系统产生的危害也较低,且产生的麻醉效果比较快速且有效[10-11]。但是若单纯运用该药进行麻醉,很多产妇会出现比较强烈的应激反应,对产妇自身已经胎儿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舒芬太尼属于芬太尼衍生出来的一种药物,该药具有较强亲和力的特点,因此与人体血浆蛋白能够更好的结合,同时该药物对人体神经组织同样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且作用时间较长,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较低,因此通过该次研究发现,联合组产妇在经过联合麻醉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而单一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P<0.05),同时联合组手术各项指标情况均优于单一组(P<0.05),这与王钧等[12]学者在 《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对接受剖宫产术的产妇进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观察》中复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8%)低于比较组(8.33%)的结果一致,同时也与复合组麻醉起效时间(6.5±2.5)min、麻醉药用量(12.8±2.4)mL、镇痛作用持续的时间(223.2±31.1)min、术后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318.6±23.9)min均低于比较组(8.9±2.7)min、麻醉药用量(16.9±3.1)mL、镇痛作用持续的时间(294.6±31.3)min、术后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369.5±23.1)min的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针对剖宫产手术麻醉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的方式能够产生较为突出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