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特点与耐药性分析

2021-09-18 03:41杨茂本李云霞仲伟香刘艳芹李兴国
中外医疗 2021年19期
关键词:耐碳烯类青霉

杨茂本,李云霞,仲伟香,刘艳芹,李兴国

寿光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寿光 262700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多栖居于人和动物肠道内,属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均表现出广泛抗药性,为临床感染控制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1]。并且,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能够分泌以金属锌离子为活性中心的B类金属碳青霉烯酶和以丝氨酸为活性中心的A类、D类丝氨酸碳青霉烯酶[2],其中B类金属碳青霉烯酶可水解包括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帕尼培南等在内的治疗严重细菌感染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3],进一步对临床感染治疗方法造成了干扰与限制,严重威胁感染者生命健康安全。所以,不断提高对于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重视程度,并及时探索相应防治及控制措施是十分必要的[4]。该研究基于此,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0年4月112株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在该院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112株,纳入菌株至少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帕尼培南中任一种耐药。

1.2 方法

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5]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筛选、培养及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6]和自动化药敏测定仪对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并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2017年版标准[7]判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菌属、标本来源以及病区分布。②统计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菌株对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复合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多肽类以及甘氨酰环肽类等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

2 结果

2.1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菌属分析

对112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菌属展开分析,其中克雷伯菌属54.46%(61/112),位居第一,后续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属15.18%(17/112),肠杆菌属13.39%(15/112),沙雷菌属8.04%(9/112),假单胞菌属5.36%(6/112),其他3.57%(4/112)。

2.2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标本来源分析

从标本来源展开分析,其中呼吸道分泌物占比最高42.86%(48/112),后续依次为血液27.68%(31/112),尿液11.61%(13/112), 脓液8.04%(9/112), 引流液5.36%(6/112), 生殖系统分泌物2.68%(3/112), 其他1.79%(2/112)。

2.3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病区分布

病区分布统计结果显示,重症监护室占比最高60.71%(68/112), 后续依次为呼吸科21.43%(24/112),血液科16.07%(18/112),其他1.79%(2/112)。

2.4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分析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以及帕尼培南的耐药率均为100.00%;对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也较高,普遍在96.00%以上;对于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以及磺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略有所下降,但整体情况仍不容乐观;对于多黏菌素以及替加环素敏感,暂可作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治疗药物。见表1。

表1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分析[n(%)]

3 讨论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现阶段抗菌谱最广、抑菌效果最强、抗菌敏感性最高的非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8],因其具有肾毒性低、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抗绿脓杆菌活性高等特点[9],自研发以来就被设定为特殊使用级抗生素,多用于呼吸科、重症监护室等进行抗感染治疗[10],是目前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导致的严重细菌感染的最主要药物[11]。但受抗生素滥用现象严重,化疗、放疗、移植等所致的中性粒细胞缺乏等因素影响,诱使部分肠道杆菌在患者体内发生突变,出现了广泛耐药的抗碳青霉烯类肠杆菌菌株[12],不仅会使碳青霉烯类和其他β-内酰胺抗生素如青霉素等失去抗菌抑菌功效[13],同时还会对头孢素类、复合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等多种抗菌药物呈现出广泛抗药性,给临床感染治疗带来极大困难[14]。因此,加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探究与分析,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挽救重症感染患者的生命尤为重要。该研究结果显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菌属中以克雷伯菌属为主,所占比例可达(54.46%);大肠埃希菌属(15.18%)以及肠杆菌属(13.39%)比例也较高,这可能与细菌标本来源 (呼吸道分泌物占比42.86%)及病区分布(呼吸科占比21.43%)密切相关。首先,呼吸科患者多需接受引流、气管插管、氧疗等有创治疗;其次,克雷伯菌属中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对人致病性较强,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和医源性感染菌[15];最后,呼吸科患者普遍抗菌治疗周期较长,抗菌药物应用较多,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为抗碳青霉烯类肠杆菌菌株的突变及感染提供了条件。除此之外,重症监护室及血液科发生抗碳青霉烯类肠杆菌菌株检出率也较高,这可能与患者长期、广泛应用抗生素,且机体免疫能力普遍下降有关。因此,在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也应格外提高对于重症监护室、呼吸科以及血液科的消毒与质控,叮嘱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严格执行手部卫生并减少与患者的不必要接触,避免人为传播细菌,诱发抗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感染。从耐药性角度进行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以及帕尼培南的耐药率均为100.00%;

徐佳丽等[16]研究显示,对分离的663株CRE进行分析,其中CRE检出率4.29%,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占据75.72%;大肠埃希菌次之,占据8.14%;其余为阴沟肠杆菌、黏质沙雷菌、产酸克雷伯菌,分别占据6.64%、3.77%、3.02%。CRE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46.46%、四环素耐药率52.03%,其余耐药率均超过70.00%,表明对于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以及磺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也较高。因此,当重度感染患者出现耐碳青霉烯表现时,应提高对于抗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感染的警惕性,及时采集临床样本进行细菌表型筛查检测,以尽早明确诊断。调查结果显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对于多黏菌素以及替加环素敏感,暂可作为其防治药物。但在拟定临床用药方案时仍需重视抗生素滥用现象,以保障多黏菌素以及替加环素的抗菌活性。

猜你喜欢
耐碳烯类青霉
1起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基于WEB OF SCIENCE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文献计量分析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三种方法联合检测在非HIV感染儿童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应用
产IMP-1型碳青霉烯酶非脱羧勒克菌的分离与鉴定
拮抗扩展青霉菌株的筛选及其抗菌活性物质分离
新型三氮烯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