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军
(南开大学 文学院, 天津 300071)
宁武县处于山西省北部,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的东部。东经111°50′-120°40′,北纬38°31′-39°8′之间。北邻朔州市,西北与神池县接壤,西南与五寨、岢岚相望,南与静乐县相接,东南与忻州分界,东部与原平市相接。宁武县属忻州市,辖4镇10乡,总面积1 936.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6.6万人。[1]
根据侯精一[2]对晋语的划分可知,晋语区可分为并州片、吕梁片、上党片、五台片、大包片、张呼片、邯新片和志延片。其中,宁武县属于五台片,分为四个区:一区以县城为中心;二区以宁化乡为中心;三区以东寨镇为中心;四区以东马坊为中心。本文主要以一区话为研究对象,若有涉及其他区的话,会在文中指出。另外,笔者从小在宁武县城长大,能讲地道的一区话,本文的语言材料一部分是通过笔者自省而得,对于笔者自己不确定的材料均由亲戚提供证实,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对本地人实地调查而得。
晋语区的“来”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非常活跃,用法也很复杂,可被用作趋向动词和助词。目前,有很多学者对晋语区的“来”进行了详细研究。邢向东[3-4]对晋语区神木方言的时制系统——“来”表过去、 “呀”表将来进行了句法、语义和语用的描写。范慧琴[5]217对定襄方言中“来来”作句末事态语气词和句中语气词的用法,从语音、语法性质和意义这三个角度进行了描写;史秀菊[6]通过结合事态助词 “来”以及“来了”“来来”“来嘅”在山西的分布,以及它们的语音和用法特点,对连用的句末助词“来嘅”“来了”和“来来”的源流进行了考证。但是,晋语区所涉及的区域比较广,就助词“来”而言,在具体某个方言中所呈现出的差异也很大。与此同时,笔者发现,位于五台片区的宁武方言里,句末时制表达极其丰富,希望通过本文对“来来”以及其他助词的分析研究,为晋语区时制系统的建立和助词的系统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
在宁武方言里,“来”同样可以用作趋向动词和助词。作趋向动词的用法跟普通话几乎是相同的,所以,这里不再赘述。作助词时,也被当地人所接受,但是,相比之下,交际中用“来来”显得更为自然。宁武话“来”的单字音为[LEe33],重叠形式“来来”的连调形式为[LEe33LEe0]。以下我们将着重探讨“来来”以及“去2来”“去2来来”等作为结构助词、时制助词和语气助词的用法。
刘坚等[7]146指出,“来/得来”在近代汉语和现代吴语、四川方言里可用作结构助词。邢向东[8]也指出,在内蒙古晋语中,“‘来’作结构助词一般和‘得’连用。‘得来’位于动词、形容词和表情态、程度的补语之间,起提顿、强调作用”。江蓝生[9]认为,吴语中的“‘得来’加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程度之深或行为动作之强烈”。事实上,在宁武方言中, 除了“来”,“来来”也可作结构助词,与“得[ti4]”连用,即“得来来”。
1.形容词+得+来来+补语
这里“得来来”是用来加强形容词的程度,整个结构的意义可以理解为“得来来”前边的小句是原因,“得来来”后边的补语是结果。这里的形容词在音节数上不受限制,可以是单音节,也可以是双音节;“得来来”分句末停顿较长,语调稍微上扬; “补语” 分句可有可无,出现的话主要是用来补充说明形容词所描述的程度;整个结构常用于感叹句中。
(1)这个家亮得来来,就像着了火啦!(这个房间特别亮,好像着了火一样!)
(2)天气热得来来,甚也不想做! (天气非常热,什么也不想做。)
(3)他脸黑得来来,连鼻子也看不见了!(他的脸很脏,连鼻子在哪都看不见了。)
(4)花开得好看得来来,和假的一样样!(花开得非常鲜艳,就像假花一样。)
(5)看这个娃娃长得吸人得来来,谁见了都喜欢!(看这个孩子长得非常可爱,谁看到也喜欢。)
(6)看他高兴得来来,就像开了花了!(看他那么高兴,脸上就像开了花似的。)
(7)桌子干净得来来,连个黑点子也看不见!(桌子很干净,一个黑点子也没有。)
从例(1)(2)(3)中,“亮”“热”“黑”是单音节形容词,例(4)(5)(6)(7)中,“好看”“吸人”“高兴”“干净”是双音节形容词,“得来来”后边的分句都是用来加强前边几个形容词的程度。
除此之外,表达相同意思的结构还有“形容词+得来+补语”,此时,形容词仅限于单音节,而且与“得来来”相比,“得来”后的停顿较短,前后两句连接得较紧密。
(8)我达达忙得来饭也么顾上吃。(我爸爸很忙,所以没顾上吃饭。)
(9)我乏得来澡也不想洗。(我很累,所以不想洗澡。)
(10)我热得来书也不想看。(我很热,所以不想看书。)
(11)我达达忙得来吃了一口饭就走啦。(我爸爸很忙,吃了一点饭就走了。)
例(8)(9)(10)(11)中,“忙”“乏”“热”都是用来形容“我”的单音节形容词,补语都是表示结果的,且都带有否定词“么”或“不”。例(11)中“得来”后的补语虽没有否定词“不”或“么”,但也是表否定意义的,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我爸爸之前饭量很大,这次因为忙没顾上吃,只吃了一点。言外之意就是:因为忙吃了一点饭,没吃饱或没吃好。
2.动词+得+来来+补语
这里的动词一般为表心理活动的词,不受音节的限制,单音节或多音节都可以。
(12)夜黑里,我瞌睡得来来,甚也么听见。(昨天晚上,我很瞌睡,什么也没听见。)
(13)她娃娃当兵去2啦,这俩天她想得来来,饭也吃不下。(她家孩子去当兵了,她这两天特别想念,饭都吃不下。)
(14)他两口子夜里打架,把娃娃吓得来来,到之正还哭哩。(昨天晚上,他和他老婆打架了,把孩子吓得,到现在还在哭。)
在(12)(13)(14)三个例句中,“得来来”前都是动词,分别为:瞌睡、想和吓。这些动词有的是双音节,如“瞌睡”;有的是单音节,如“想”“吓”。动词音节数虽然不同,但是它们都是表心理活动的动词,这一点与邢向东[7]所描述的神木话结构助词“得来”有相似之处。在宁武方言中,同样也可以用“动词+得来”,不过,这里的动词只能是单音节。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版)[10]348中明确解释道:“来着”有时也说“来的”,在部分方言里也单用“来”,用在句末,表示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近代汉语助词》[11]98对“来着”的解释是:“指明某一事件、过程是曾经发生,是过去完成的。在句子里使用它,是给句子所陈述的事件、过程加上一个‘曾经’的标志。”从以上大家对“来着”的解释,笔者发现,在宁武方言中,表示“曾然、近经历”的事态助词不用“来着”或“来的”,与其具有相似语法功能的是“来来”“去来来”。他们通常用于分句或全句的末尾,所表达的事件是在参照时间之前发生,并且已经完成。
1.“来来”
1.1 用于陈述句末,位于持续性动词之后,用来标记过去某个时间段正在做某事。
(15)我做作业来来,么听见。(我刚才正在做作业,没听到声音。)
(16)我拖地来来,么顾上接电话。(我刚才正在拖地,没顾上接电话。)
(17)我做饭来来,么看手机。(我刚才正在做饭,没看手机。)
1.2 用于陈述句末,位于非持续性动词之后,用来指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18)我还骂他来来,他根本不听。(我以前骂过他,他根本听不进去。)
(19)我打他来来,一点用也么。(我以前打过他,一点效果也没有。)
(20)我提醒他来来,他就当么听见。(我以前提醒过他,他就像没听见。)
1.3 “地点名词+来来”,“来来” 表示说话之前去过某地。通常用“你去1哪来来?”“你去1哪去2来来?”进行提问。 这里的“来来”可以用“去2来来”替换。
(21)“你去1哪(去2)来来?”“我学校(去2)来来。”(我刚去学校去了。)
(22)“你去1哪(去2)来来?”“我超市(去2)来来。”(我刚去超市去了。)
(23)“你去1哪(去2)来来?”“我麻将馆(去2)来来。”(我刚去麻将馆去了。)
1.4 “动词+来来”,“来来”是前边动作的过去标记,强调动作已经发生过一次,暗示不想再做了。
(24)这个饼我吃来来,不吃了。 (这个饼我吃过了,不想吃了。)
(25)这个电视剧我看来来,你看哇。 (这个电视剧我看过了,不看了,你看吧。)
(26)作业我明明写来来,咋还叫我写了。(作业我已经写过了,你为啥还叫我写了。)
1.5 “动词+宾语+来来”,“来来”表示事件发生在过去,是整个事件的过去标记,用来描述某人过去某个时间做过某事,并且做完回来了。通常用“你(昨天)做甚来来?”进行提问。这里的“来来”可换成“去2来来”。
(27)“你(夜里)做甚来来?”“我游泳来来。” (我夜里游泳了。)
(28)“你(星期天)做甚来来?”“我唱歌来来。” (我星期天唱歌了。)
(29)“你达达年时暑假做甚来来?”“他补课来来。” (他给学生补课了。)
2. “去2来” “去2呀”“去2啦”“的哩”
2.1 “去2来”和“去2呀”。
“动宾结构+去2来”常用在祈使句中,表示说话者已决定去做某事,礼貌性地邀请别人一起去做某事。其中,“去2来”表示动作将要发生。
(30)吃饭去2来!
(31)打麻将去2来!
(32)洗澡去2来!
(33)游泳去2来!
另外,与“去2来”有相似用法的语气词是“去2呀”,常用在陈述句“动宾结构”之后,表动作将要发生,但是语义稍有不同:“去2呀”表示主语将要去做某事,没有邀请别人之意。
(34)我们学驾照去2呀。(我们去学驾照去。)
(35)他送娃娃念书去2呀。(他送孩子去念书去。)
(36)我妈上班去2呀。(我妈去上班去。)
在(34) (35) (36)三个例句中,“去2呀”指的是主语自己将要去做某事,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没有邀请听话者去做之意。
2. 2 “去2啦”。
“动词+宾语+去2啦”,用来强调某人过去某个时间去做某事了,至于现在做完没做完不知道,可能做完了,也有可能没做完,总之,目前没有回来。
(37)“小明做甚去2啦?” “(他)吃饭去2啦。”
(38)“我妈去1哪去2啦?” “(她)去超市去2啦。”
在日常交际中,说话者往往把这些问句中的主语省掉,直接用“动词+疑问词+去2啦?”。有些甚至可以直接把动词也省掉,而有些却不可以,具体如下:
(39)去1哪去2啦?/ 做甚去2啦?/ 看谁去2啦?
(40) 哪去2啦?/ *甚去2啦?/ *谁去2啦?
2.3 “的哩” 。
“动词(+宾语)+的哩”,表示主语正在做某事。其中,“动词”可以加宾语,也可以不加,但是必须是持续性动作或描述某个状态。
(41)他吃饭的哩,不能和你打篮球。(他正在吃饭,现在不能和你去打篮球。)
(42)他睡的哩,不敢大声叫唤!(他正在睡觉,不要大声说话。)
(43)你爸爸躺的哩,么睡,你想看电视看哇。(你爸爸现在正在躺着,没有睡觉,你想看电视就看吧。)
例(41)中“吃饭”是动宾结构,意思是:他现在正在吃饭。例(42)和(43)中“睡”和“躺”强调的是一种状态,意思是:保持正在睡或正在躺的状态。
1.用于问句
1.1 用于是非问句。表示说话者在进行提问时,对某个事情已经有了解,同时,也有了一定的判断,但仍持怀疑态度,要求对方证实。“来来”表示很弱的询问语气,在交际中,句末语调微上扬。此时,“去2来来”也具有同样的用法,相比之下,语气较委婉、客气。另外,这种是非问句只能是肯定的,不能是否定的。
(44)妈妈:你和同学打架来来? 儿子:么哇,你咋知道?
(45)小张:你去1北京来来?
小李:嗯。前几天去1来来。
(46)丈夫:你和你达达爸爸看病去来来?
老婆:嗯。
例(44)的预设是说话者已看出一些打架的迹象,或者已经听说了打架这件事情,这里说话者的询问语气较弱。例(45)也属同样的情况。例(46)中“去2来来”使说话语气变得更加委婉。
经常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形式:
(47)你和同学打架来来么?
(48)你去北京来来么?
(49)你和你达达爸爸看病去2来来么?
以上这几个例句都是在“来来”或“去2来来”后加了一个“么”,意思是“有没有……”;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说话者此时的疑问语气;说话时,句末语调要下沉。这里的“么”不能用否定词“不”来代替。
1.2 用于正反问句。“来来”和“去2来来”都能用于这类句式中,可以相互替换,且替换之后,意义没有发生很大改变,都是表疑问语气,通常用“嗯”或“么”来回答。
(50)红红是不是和你去1北京(去2)来来? ——嗯。
(51)你是不是跑步(去2)来来? ——么。
1.3 用于特指疑问句。在特指疑问句末,只能用“来来”,一般不用“去2来来”。这里的“来来”用来加强整个句子的疑问语气,语调稍上扬。
(52)甚地方来来? ——金河二楼。
(53)甚时候来来? ——上个礼拜一。
(54)多少钱来来? ——总共五块钱。
(55)几斤来来? ——一共斤半。
另外,也可用于“疑问代词+来来”中,用于询问时间、方式或原因等,语调稍下沉。在日常交际中,表达会尽可能简化。
(56)那是谁来来? ——你儿,还能有谁哩!
(57)张这是甚来来? ——梨花。
(58)那是咋来来? ——叫蜜蜂扎了一下。
(59)在哪来来? ——街上。
1.4 用于选择疑问句后。句末语调一般是低而缓,可以用“来来”,也可以用“去2来来”。
(60)我打电话那阵阵你们是唱歌来来,还是打麻将来来? ——唱歌。
(61)你夜里中午在学校是吃米饭来来,还是吃面来来? ——么吃,吃馒头来来。
2.用于祈使句
“来来”不可用于祈使句中,此时,只能用“来”。“来”用于祈使句末尾,表示命令和邀请的语气。如果表命令时,主要是要求、催促听话人去做某件事,表示未然的动作或行为,语调低沉而短促。如果表邀请时,表达请求和商量的语气,主要用于邀请对方做某一件事,语调拉长,略微上扬。
(62)把电视关了,过来写作业来!
(63)歇一歇哇,过来看电视来!
例(62)就是表命令的语气,说话者命令把电视关掉,过来写作业。例(63)则是表邀请,说话者邀请听话者一起过来看电视。
3.用于感叹句
表示对已然的事实加以强调,常与“可”连用:“可+形容词(的)+来来”。其中,“来来”用于肯定或强调在说话时间以前具有的某种状态,整个句子略带有惋惜语气。这里不能用“去2来来” 。
(64)那天唱得可好来来,就是么人看!(那天,唱歌或唱戏唱得非常好,可惜看的人不多。)
(65)他可精神(形容词)来来,咋就突然么啦!(他以前非常有活力,怎么就突然死了。)
(66)他可聪明来来,咋么考上个好学校!(他以前那么聪明,却没有考上一个好学校。)
(67)他唱得可好来来,么得上奖!(他唱得那么好,却没得奖。)
表达同样意义的结构还有:“可+形容词的+(个/些)+名词+来来”。
(68)可机灵的个娃娃来来,咋就突然得病了!(这个娃娃以前那么机灵,怎么就突然得病了。)
(69)可好的个营生来来,咋就不做啦!(这么好的工作,怎么就突然不做了。)
(70)可好吃的些苹果来来,咋就烂啦!(这么好吃的苹果,怎么就烂了。)
4.用于陈述句
所陈述的情形或与事实相符,或与事实相反。在描述事实时,可以用“来来”或“去2来来”;在表可能或愿望时,只能用“来来”。
(71)他和他弟弟买菜来来。(描述事实)
(72)本来能考上忻一中来来。(表可能)
(73)本来想上高中来来。(表愿望)
例(71)中“来来”描述的是“他和他弟弟买菜”这个事实;例(72)(73)都表示由于某种原因,事情结果与初衷相反,经常与“本来”连用。有时还会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表示遗憾,常与“还不如”“哪如”等语气副词连用。此时,只能用“来来”,不能用“去2来来”。
(74)哪如把娃娃引上来来。
(75)哪如你也考来来。
(76)我还不如不说来来。
(77)我还不如上高中来来。
5.用于句中表停顿
在宁武方言中,“来来”可以充当话题标记,“去2来”“去2来来”等却不行。“来来”通常放在名词、代词、谓词(动词、形容词)或小句后,标记句中的话题成分,在语流中需要停顿,起舒缓语气和强调的作用,常用来表示说话者主观上无奈和失望的语气,也可用来强调某事在过去确实发生过。相当于普通话中用来表停顿的语气词“呢”。
(78)这个家来来我是不想管啦。
(79)他来来甚也指不上。
(80)房烂的来来我是不想住啦。
(81)衣裳烂的来来我不想穿啦。
(82)我给了他一块钱来来,咋他还要哩。
(83)我给了他五个本子来来,咋就么啦。
在(78)(79)(80)(81)(82)(83)这几个例句中, 话题分别是“这个家”“他”“房烂的”“衣裳烂的”“我给了他一块钱”“我给了他五个本子”。从中可以看出,担当话题的成分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词、词组,甚至是句子。在例(78)(79)(80)(81)中,“来来”表达说话者当时对“话题”的 “无奈”“失望”和“埋怨”,后面紧跟着带有否定意义的表达,来加强说话者的态度。在例(82)(83)中,“来来”表达说话者对“话题事件”的肯定和强调,后面接着一个带有反问语气的句子,来加强说话者对意料之外的询问。
“去2呀”常用在疑问句中,即“动词(+宾语)+去2呀?”“动词+疑问词+去2呀?”和 “动词(+宾语)+去2呀不?”。其中,“动词(+宾语)+去2呀?” 用来询问别人是不是将要去干某事,询问语气相对较弱,常用作礼貌性用语;“动词+疑问词+去2呀?”是有疑问而来,用来询问对方将要去做什么或去哪里等;“动词(+宾语)+去2呀不?” 用来询问听话者去不去干某事,但是语境和语调的不同也会暗含不同的语气。如果表达命令的语气时,语调低降,语气较强烈;如果表示说话者邀请别人一起去做某事时,语调上扬。具体表达哪种意思,需要参照语境和说话语气。同时,不能用“么”来替换“不”,即“动词(+宾语)+去2呀么?”是错误的表达。
(84)吃饭去2呀? ——嗯。
(85)做甚去2呀?——爬山去2呀。
(86)去1哪去2呀?——芦芽山。
(87)采访谁去2呀?——我奶奶。
(88)妈妈:快上课啦,你念书去2呀不? 红红: 念去2呀。
(89)飞飞:快上课啦,你念书去2呀不? 红红: 念去2呀。
例(84)类句式询问语气较弱,往往是说话者出于礼貌,而进行的无疑而问。例(85)(86)(87)类句式询问语气较强,是有疑而问。例(88)和(89)句子表达相同,都是用来询问;但由于说话者和听话者身份和语调的不同,所暗含的语气也不同。例(88)是妈妈与女儿之间的对话,妈妈说话时语调低降,暗含着强烈命令语气;例(89)是同学之间的对话,飞飞在询问时,语调微上扬,有邀请红红一起去念书之意。
有关“来来”的性质,很多学者进行了讨论。邢向东[8]指出,“‘来来’可能是‘了’受‘来’同化的结果,也可能是‘来’的重叠。”随后,他在《神木方言研究》[12]626一书中明确指出“陕北话和内蒙古晋语多把‘来了’读成同音,所以刘育林(1990)记作‘来来’,其实这是‘了’因轻读而受‘来’的韵母同化的结果,而不是‘来’的重叠。”在此基础上,史秀菊[6]提出 “‘来了’和‘来来’是同一种形式的不同变体”,“‘来来’的后一个‘来’是‘了也’的弱化形式成立。”当然,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意见。范慧琴[5]263在《定襄方言语法研究》一书中明确指出“定襄话中的‘来’一般都说‘来来’,但也不是绝对不能单用。只不过用‘来来’更为自然,二者没有语义上的差别。因此,‘来来’可能是‘来’叠用的结果,为的是追求一种音节上的和谐。”张子华[13]119也指出“在一些方言点,‘来’、‘来来’两种形式可以同时使用,‘来来’应该是‘来’的重叠形式,重叠形式具有加强语气、强调的作用。”就宁武方言来讲,笔者更偏向于后两位学者的观点。从方言内部来说,一方面,“了1”和“了2” 的读音分别为 [li4]和[lA],并且“来”和“了2”可以结合在一起,位于动词或动词短语之后,表示主语来干某事,如:“你来做甚来了2?”回答:“我来吃饭来了2”。表面上看,“来了2”与“来来”在句法分布上似乎一致,但是,其意义差别却很大。“我来吃饭来了2”的意思是“我来吃饭”,而“我吃饭来来”的意思是“我已经吃过饭了”或“我刚才正在吃饭,现在吃完了”。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二者在用法上有很大的区别。另一方面,从“得来”和“得来来”的用法来看,二者在语义上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在于音节数的不同。如果把“得来来”理解为“得来了2”的话,“了2”的意义是体现不出来的。从近代汉语语料来看,助词“来”与其他助词如“了”“有”连用的例子可以找到很多,具体用例及分析可以参照曹广顺的《近代汉语助词》[11]102-103;但是,当与表示完成的助词“了”连用时形式为“了来”,而不是“来了”。结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以及 “来来”在五台片区的其他地区如定襄和河曲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推测五台片区“来来”结构中后一个“来”字极有可能只是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