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方
枣庄矿业集团东郊医院精神三科,山东枣庄277000
SWDM与MDCDM的致病因素是生活压力增加、遗传和环境改变等,患者伴有思维与行为障碍、食欲强和心境高涨等症状的同时,合并高血糖体征[1]。其治疗方法为抗精神类与钾盐药物治疗,同时需要进行降糖治疗。发病机制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导致药源性多程度肥胖,进而造成葡萄糖的调节能力异常,使血糖明显升高。系统化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但精神类疾病患者的自主意识较差,难以严格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2-3]。为此,需要加用护理服务。综合护理的措施相对全面和细致,可以针对患者的疾病特点与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护理,不断优化护理措施,纠正其错误观念,协助其养成良好行为[4]。该研究选取2017年4月—2020年5月间于该院住院的94例SWDM与MDCDM患者,用于分析综合护理要点和具体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SWDM与MDCDM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实验室检查和相关体征等确诊为SWDM或是MDCDM;认可该项研究内容,且知情同意;经伦理委员会审核以后准许该次研究开展。排除标准:伴有其他重症病症者;处在哺乳或是妊娠期;难以参与研究全程。根据随机法分组,A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34~64岁,平均(49.57±2.61)岁;病程0.5~4年,平均(1.68±0.43)年。B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33~66岁,平均(49.42±2.53)岁;病程0.6~5年,平均(1.79±0.3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B组予以常规护理,如用药监管:告知患者用药剂量和时间,讲明所用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常见不良反应;相关指标监测:定时监测血压、脉搏、心率等多项指标,若指标异常变化,需立即上报医生;环境护理:适度调节病房内温湿度,并坚持开窗通风,每日紫外线消毒1 h以上。A组予以综合护理:①健康教育。对于病情轻者可组织其观看视频或是讲解健康手册知识,使其了解到疾病的发病过程、疗法和转归情况,进而主动配合治疗。病情重者不可采取过激言辞,应选择一对一宣教方式,及时观察其情绪或表情变化。同时告知家属多陪伴患者对于疾病好转的重要性,使其尽量参与到临床治疗中。②饮食指导。组织患者按时按量进食,坚持少食多餐,针对其饮食喜好调节食谱,确保营养均衡。饮食原则为高蛋白、低热量、少糖与高纤维,且饮食清淡。③药物管理。定时记录患者的相关体征,监测其血糖值变化,在治疗精神类疾病的同时严格控制血糖。同时应全面讲解按时用药的必要性,在为患者发放药物时讲明用药后常见反应和处理办法,使患者能及时反馈异常反应,保证用药安全。④环境护理。病房每日通风1 h左右,确保整洁和温馨,消毒1~2次/周,病房湿度为55%,温度为25℃。⑤运动指导。根据患者年龄和病情科学选择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或打太极,运动强度和时间应循序渐进,运动量不可过大,且运动时由护理人员或家属陪同,可携带糖果,以防低血糖。
①记录FPG与2 hPG等血糖指标。②利用自制评价表测评护理依从性,包括规范饮食、适度运动、遵医嘱服药、配合护理操作,每项均是100分,依从性与分数的关系是正相关。评价表的Cronbach’s α系数是0.959,重测信度为0.788。③记录泌尿系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低血糖和压力性损伤等不良事件概率。④经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测评精神障碍程度,共含18个项目,单项评分记作0~7分,其中0分示未测,予以剔除;1分示无精神障碍;2分示可疑症状;3分示轻度障碍;4分示中度障碍;5分示偏重障碍;6分示重度障碍;7分示极重度障碍。总分统计为18~126分,临界值35分值,超过临界值则认定为伴有精神障碍。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两组的血糖水平均明显降低,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变化对比[(±s),mmol/L]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变化对比[(±s),mmol/L]
?
A组的护理依从性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对比[(±s),分]
?
A组的不良事件概率统计为4.17%,B组统计为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概率对比[n(%)]
护理后,两组的精神障碍评分均明显降低,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精神障碍评分对比[(±s),分]
表4 两组患者精神障碍评分对比[(±s),分]
?
SWDM与MDCDM的用药时间长,会影响血糖代谢功能,造成药源性肥胖表现,进而诱发糖尿病[5]。精神类疾病具有特殊性,血糖控制难度大,除常规药物疗法外需要进行临床护理[6-7]。综合护理可全方位执行护理方案,且重视家属的参与性,可确保护理高效和规范。护理人员在护理全程需要多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获得其信任,这是确保护理顺利的前提[8]。综合护理中,卫生且安全的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治疗信心,使患者了解到疾病知识,纠正其错误观念。饮食指导可约束患者的饮食行为,使其能够规律进食,掌握饮食原则和注意事项[9]。结合饮食喜好制定食谱可均衡营养,最大化满足患者的饮食需求。精神类疾病患者的用药周期长,且会加重糖尿病病情,使患者的血糖控制难度增加[10-11]。药物管理可以保证不同药物的用药间隔时间和剂量准确,使患者能够按照医生要求及时用药[12]。且能了解药物反应,主诉用药后感受,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反馈给予针对性处理。该类疾病患者对于周边环境较为敏感,可能因为病房温度过高出现烦躁心理[13-14]。所以需要重视环境护理,合理调节病房温湿度,提升患者舒适度。糖尿病患者多需要进行规律性运动,以调节糖代谢功能,但是运动强度不可过大,可选择有氧运动,并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制定运动时间,确保在其耐受范围内[15]。
护理前,A组的FPG水平为(8.26±1.66)mmol/L,B组为(8.30±1.69)mmol/L;A组的2 hPG水平为(11.18±2.71)mmol/L,B组为(11.20±2.76)mmol/L(P>0.05)。护理后,A组的FPG水平为(5.69±1.32)mmol/L,B组为(6.34±1.36)mmol/L;A组的2 hPG水平为(8.40±1.59)mmol/L,B组为(9.27±1.64)mmol/L(P<0.05)。结果与黄莉[16][干预前,观察组的空腹血糖为(8.36±1.42)mmol/L,餐后2 h血糖为(11.87±2.22)mmol/L;对照组的空腹血糖为(8.77±1.52)mmol/L,餐后2 h血糖为(11.12±2.05)mmol/L(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为(4.12±1.34)mmol/L,餐后2 h血糖为(8.42±2.12)mmol/L;对照组的空腹血糖为(5.85±1.22)mmol/L,餐后2 h血糖为(9.12±2.45)mmol/L(P<0.05)]基本一致。说明该研究的信度高,可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可高效降糖,提升患者依从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且能纠正精神障碍,具有较高推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