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疗效的研究

2021-09-18 06:47胡玉媛
系统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黄体酮包块甲氨蝶呤

胡玉媛

江苏省泗洪县分金亭医院妇产科,江苏宿迁223900

目前,临床较常见妇科疾病是异位妊娠(又称宫外孕,EP),是指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的异常妊娠,其中输卵管妊娠较为常见,致病因素较复杂[1],可能与输卵管炎症、辅助生育手术及输卵管发育不良等因素有关,患者常有停经、腹痛、阴道出血等症状表现,未及时治疗导致输卵管破裂,引起失血性休克,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探寻经济、有效的治疗方式,受到临床重视。林丽[2]学者认为,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该病能提高疗效明显,切除孕囊,避免孕囊生长引起输卵管、其他组织器官破裂,但手术创伤性强、仍会影响患者生育功能。既往研究发现,药物治疗此病能保留患者输卵管、卵巢功能,具有成功率高、风险低等特点,常见药物是甲氨蝶呤,其是滋养细胞高敏度药物,通过影响蛋白质、RNA结合,诱导胚胎细胞衰落死亡,但长期用药易引起毒副作用,影响预后,未获得患者青睐、认可[3]。基于此,该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50例符合保守治疗的E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异位妊娠患者行药物保守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50例符合保守治疗的EP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年龄22~35岁,平均(27.82±3.54)岁;停经时间22~58 d,平均(39.58±3.46)d;包块直径1.2~2.5 cm,平均(2.05±0.36)cm;体质量55~78 kg,平均(59.58±3.46)kg;文化程度:≤初中有7例,高中有9例,≥大专有9例;其中初产妇有13例,经产妇12例。对照组年龄23~36岁,平均(27.94±3.63)岁;停经时间23~59 d,平均(39.67±3.54)d;包块直径1.3~2.6 cm,平均(2.15±0.43)cm;体质量55~78 kg,平均(59.58±3.46)kg;文化程度:≤初中有7例,高中有9例,≥大专有9例;其中初产妇有14例,经产妇有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妇产科学》[4]中“EP”诊断标准;符合保守治疗的条件;经B超、β-HCG等检查确诊;呈停经、腹痛及阴道出血等症状表现;β-HCG水平≥500 U/L;体征平稳、无药物过敏史;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伴妊娠破裂、腹腔活动性出血及失血休克者;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缺陷者;涉及用药过敏者;认知、精神障碍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均抽血,常规检查肝肾功能、β-HCG值及黄体酮等。

对照组:甲氨蝶呤(批准文号H20080250,规格5 mL:0.5 g,1瓶,5支),患者单次肌内注射1 mg/kg甲氨蝶呤,1次/d,持续治疗5 d。

观察组:甲氨蝶呤用药剂量、使用方式与对照组一致,第2天肌内注射甲氨蝶呤后,单次服用25 mg米非司酮(国药准字H20033551,规格25 mg×1片),2次/d,给药时间是早餐前2 h、晚餐后2 h,持续治疗3 d。

两组患者用药1周后,测定两组β-HCG水平,若降低幅度≤15%或轻度升高,则继续治疗1次。

1.3 观察指标

临床指标:治疗前、治疗1周后分别抽血检测β-HCG水平,B超检查记录包块直径大小。

症状恢复时间:β-HCG恢复正常时间、黄体酮恢复时间及包块消失时间。

临床疗效:显效为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消退,β-HCG值降低幅度≥30%,B超显示包块消失;有效为症状改善,β-HCG值<1 000 mIU/mL,B超显示包块缩小≥50%;无效为未达上述标准、包块无变化[5]。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不良反应:统计两组发生口腔溃疡、胃肠道反应及肝功能损害的例数。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临床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β-HCG值较对照组低、包块直径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

2.2 两组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β-HCG恢复、黄体酮恢复及包块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恢复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患者症状恢复时间比较[(±s),d]

?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EP是妇产科较常见的急腹症,具有患病率高、危害大及致死率高等特点,随着人们生活习惯改变,人工流产、妇科感染性疾病发生率逐渐升高,诱导异位妊娠随之升高,患者患病后常有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表现,若异位妊娠破裂,极易发生大出血,危及生命。既往研究发现,无生育需求者行输卵管开窗术治疗能提高疗效,但不适用于有生育需求者、影响身心健康[6]。因此李文亮等[7]学者认为,早期行对症治疗尤为重要。

有研究报道,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疗该病能提高疗效,前者是滋养细胞高敏度药物,结合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四氢叶酸合成,对细胞内嘌呤核苷酸、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产生抑制,对蛋白质、RNA合成产生直接影响,诱导胚胎细胞衰落、死亡,杀死胚胎滋养细胞、协助患者尽快终止异位妊娠[8],且甲氨蝶呤对子宫产生兴奋性,刺激宫肌收缩,促进胚胎组织脱落,保护输卵管组织,保留生育功能,但长期单纯用药易损害患者肝肾、肠道消化功能,影响身体健康、预后,临床应用受限[9];后者属于新型的抗孕激素,抑制孕酮功效显著,分子水平上与内源性孕酮竞争性结合受体,促进绒毛组织蜕膜变性、黄体萎缩,促进胚胎坏死,降低β-HCG水平,彻底阻断绒毛组织血供,达到终止妊娠目的,且此药是孕激素受体拮抗剂,损害蜕膜组织、绒毛组织,与黄体酮比较,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蜕膜黄体酮受体的亲和力更强,结合黄体酮受体、抑制产生黄体酮,短时间内降低β-HCG值,促进黄体萎缩,阻碍胚胎继续生长,促进胎囊死亡,且该药安全性良好,不会产生毒副作用[10-11],避免发生不完全流产、血块残留等现象,因此联合用药能增强疗效,缓解单用甲氨蝶呤带来的毒性,增加子宫对前列腺敏感性,促进胎囊排出,达到终止妊娠目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研究显示:治疗前比较临床指标、治疗后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β-HCG值较对照组低、包块直径较对照组小;β-HCG恢复、黄体酮恢复及包块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76.00%)(P<0.05),说明该文治疗有效率100.00%与贾荣聪[12]文献中,治疗有效率95.6%的结果基本接近,因此联合用药能发挥协同辅助作用,缩短恢复期,提高杀死胚胎作用,促进胚胎坏死、排出,提高疗效、缓解不适,促进患者β-HCG水平、黄体酮恢复到正常范围,保障用药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符合保守治疗的EP患者行米非司酮+甲氨蝶呤治疗能降低β-HCG水平、缩短包块消失时间,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猜你喜欢
黄体酮包块甲氨蝶呤
多发肿瘤样钙盐沉着症复发1例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戊酸雌二醇治疗黄体酮胶囊配伍治疗不完全性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儿童颈部包块须警惕
黄体酮是保胎的“灵丹妙药”吗
甲氨蝶呤片,误用有风险
香油消肿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