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 教学模式在本科生教学下肢血管介入治疗课程中的应用

2021-09-18 08:03陈英杰刘霄宇吴卓卓王忠敏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3期
关键词:放射学下肢病例

陈英杰,刘霄宇,吴卓卓,王忠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介入科,上海 200025)

21 世纪以来,介入放射学相关领域不断创新发展,已然成为临床医学领域中发展较快的学科之一。作为临床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介入放射学的相关知识对于本科生未来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其中,下肢血管的介入治疗是介入放射学的一大重要分支,下肢血管结构复杂,需要掌握的介入治疗方法繁多,且在学习过程中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操作要求[1]。目前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被动式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深层次理解,灌输式的知识传授往往与学生今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需求有所脱节。以问题为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法教学是从学生角度出发,经自主探讨的过程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目前该教学方法已在本科临床医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但目前将其应用于介入放射学课程教学的研究仍较少。本教研组尝试采用PBL 法进行介入放射学课程的教学,探讨PBL 教学模式在下肢血管介入治疗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发现PBL 教学模式,可加深学生对下肢血管介入治疗诸多方法的适应证、具体技术要点、并发症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升学生创新探索的科研能力,具体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纳入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三年级上学期的60 名学生,并按学号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PBL 组(采用PBL 法)2 组,每组30 人。

二、方法

1.传统教学法:在课堂上,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为学生讲解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

2.PBL 教学法

(1)提出问题:在PBL 教学前,由带教老师提前准备一些下肢血管介入治疗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例,如动脉硬化闭塞症、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曲张等。在设置病例时,根据临床一些特殊情况,如解剖变异,影像学特殊表现等,设置少量罕见病例加入讨论教学中[2]。教师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围绕所设病例并结合实际治疗中的难易程度,就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手术前准备及术中步骤、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方面,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学生则针对老师所提出的这些相关问题,在一定时间内,运用自己所学的相关知识和身边的工具,查阅文献,收集相关资料,并记录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惑[3]。

(2)分组探讨:学生在仔细分析并查阅相关资料后,认真记录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想法。随后,将学生分成6 个小组,每组5 人,小组内的每位学生都需要对PBL病例进行讨论、分析,并针对PBL 教学前所设置的问题进行发言;由带教老师从旁听取,并适当给予提示;最后,由小组内初步确认问题的答案,并总结归纳,得出最后的意见。

(3)修正小组讨论得出的答案:讨论结束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室观摩相关手术现场操作或观看相关手术操作的视频。在观摩过程中,学生可随时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提问,由带教老师予以解答。观摩结束后,由学生再次进行组内讨论,并修正问题的答案。

(4)教师总结并就病例重难点进行讲解:最终在课堂上,不同学生组间互享体会和心得,由带教老师对各组的答案和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同时,教授带领学生们对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知识体系进行全面归纳,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3.考核方法及满意度问卷调查:在课后对2 组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基础知识考核(50 分)和实践操作(50 分)。另对参与教学的2 组学生发放匿名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建议。问卷针对教学工作的5 个方面(知识记忆理解程度、理论实践化满意度、分析临床问题能力、激发学习热情程度、教学内容丰富度),收集学生对不同教学模式的相关意见。评价选项分为满意(3 分)、一般(2 分)、不满意(1 分)3 项,若学生选择“不满意”则需给出相应的理由和建议。

4.统计学处理:使用GraphPad Prism 8.4.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 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考核结果

课后2 组学生的考核结果显示,在下肢血管介入治疗课程教学中,PBL 组与传统教学组学生间的基础知识考核得分、实践操作考核得分及总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采用PBL 法教学可在不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提高学生相关实践操作的水平。

表1 2 组学生的教学考核结果(分,)

表1 2 组学生的教学考核结果(分,)

二、问卷反馈结果

问卷反馈结果显示,在下肢血管介入治疗课程教学中,PBL 组与传统教学组学生间对课程的理论实践化满意度、分析临床问题能力、激发学习热情程度和教学内容丰富度方面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PBL 法教学丰富了理论知识传授的形式,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的兴趣,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学生认为部分病例分型稍有难度,在理解上有一些困难,还有学生提出“增加一些罕见病例”、“尝试同学之间互相提出问题”等意见。

表2 2 组本科生的问卷反馈结果(分,)

表2 2 组本科生的问卷反馈结果(分,)

讨 论

一、采用PBL 法进行下肢血管介入治疗教学的优势

近年来,在多学科合作模式的大力推动下,介入放射学相关的理念和技术不断更新。当前医学发展正处于专科化的大趋势下,对于疾病的诊疗要求也逐渐细致化。这就要求医学生对于介入放射学知识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了解的层面,更要在学习过程中强化相关基础概念和具体临床应用的实质性理解。再者,由于介入放射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技术手段都来自外科术式,并被逐步改良以适应介入医学的应用[4],这对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手段繁多,相关解剖结构个体差异性大,步骤相对复杂,其有着应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本科生对于医学基础知识尚在理解阶段,缺乏相关的临床实践经验,使得传统课堂的被动授课模式难以满足学习需求。同时,临床实际病例的缺乏也不利于学生对血管介入治疗相关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PBL 是由加拿大的Barrow 教授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内容为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教师为引导,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启发型教学模式[5]。这种教学方法旨在以提出开放且多元的病例相关问题,来带动学生对临床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在PBL 法教学过程中,由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开展对相关知识的主动探索,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而教师则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在国内,PBL 法教学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6]。

本研究初步尝试采用PBL 法开展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下肢血管介入治疗课程教学,结果提示,该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有所帮助,并且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对相关血管疾病从病因到治疗有了全面认识。PBL 法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使其既掌握了疾病的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和团队协作,这种能力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也是至关重要的[7-8]。

二、采用PBL 法进行下肢血管介入治疗课程教学中的不足和展望

由于该教学模式尚处于探索应用阶段,有同学反映理解带教老师选择的病例稍有难度,并且由于学生对于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尚未了解或已有遗忘,采用PBL 法教学,虽然在基础知识考核方面并未受影响,但可以感觉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稍显困难。本研究提示在PBL 法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在教学初期开展相关知识讲解,适当辅以传统教学模式可能有助于学生适应学习形式的变换,切忌“一刀切”。此外,在内容丰富度方面,有学生给出希望“增加一些罕见病例”、“尝试同学之间互相提出问题”等建设性意见。这在本教研室的后续介入放射学PBL 教学模式的推广和改革中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在今后的下肢血管介入治疗课程教学中,可以考虑结合传统教学法与PBL 法进行教学,先给学生讲解下肢血管的相关基础知识,如解剖结构及介入治疗方法,再辅以PBL 的实例教学。

猜你喜欢
放射学下肢病例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病例”和“病历”
本土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例以下
骨修复材料在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
覆膜食管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瘘的临床研究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