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军事体育与竞技体育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2021-09-17 01:49:59王瑞龚辉陈兆源
体育时空 2021年10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融合发展可行性

王瑞 龚辉 陈兆源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5-016-01

摘  要  2018年“退役军人事务部”在北京正式挂牌,成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2019年武汉举办世界军人运动会。等等一系列重大政策与活动标志着军民融合已成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军事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融合发展得益于政策推进,有益于延展经济体育的商业价值,也有利于军事体育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现行时代赋予的新体育精神的表现。

关键词  军事体育  竞技体育  融合发展  可行性

一、前言

军事体育是在军内开展体育及训练项目,在战场上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围绕这一宗旨展开的训练,以实际战场情况为依托,提高战斗体能和战场技能。其概念在古代就有源可溯。兵役制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兵农合一,并有“全民皆兵,寓兵于农”的理念。竞技体育则是全面发展身体,并在最大限度挖掘个人潜力的基础上,以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军事体育与竞技体育在目标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在运动过程及训练效果上均是挖掘身体练习的极限承载能力。可见,二者在训练方法、手段、过程等要素上存在相互融合与借鉴的内容。

二、军事体育与竞技体育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竞技性军事体育发展的政策推进

军人体能是支撑战场有生力量的基础,体能是战斗力技能充分发挥的前提保障,是战斗准备的重要要素之一,也是战斗力生成的重要载体。战场环境复杂多变,战机稍瞬即逝,适应严酷的战场环境是军人的必备素质,是打赢战斗的前提保障,也是生存的基础与决定性因素。面对要求更高、环境更严苛、形势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未来战场,我国于2018年2月,正式发布实施《军事体育训练大纲》,这是更深刻地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体育强国重要论述的重大举措。

军人素质直接影响军队战斗力,身体素质是支撑各项战斗技能开展的依托。军事院校及基层单位均应对身体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和考核標准,在训练及比赛中,军事体育的竞技性日益凸显,争取更好的运动成绩和排名成为官兵考核标准之一。《军事体育训练大纲》及军队训练考核机制促进竞技体育与军事体育的融合发展,为竞技性军事体育提供政策参考。

(二)世界军人运动会助力融合发展

2019年10月,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中国武汉成功举办。军人运动会从1995年以来每4年举办一届,被誉为“世界军人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武汉军人运动会是世界军人运动会举办以来,其规模、参赛人数、影响力等均达到了最高水平,这使得运动员的知名度及关注度均有大幅提升。本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共包括25个比赛项目,其中包括射击、障碍跑、越野、军事五项、铁人三项等。这些项目对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在内的体能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

武汉军运会的成功举办,作为竞技性军事体育交流的契机,其把科学的体能训练理念、方法、模式、技术与军人所具备的坚强意志和过硬作风结合在一起,为军人身体素质的训练提供更新等科学的训练方法,也将军人体育的竞技精神在国际舞台展示。

早在1954年,八一男子足球队2:1战胜保加利亚冠军队,1958年1:1平前苏联国家队。第一届社会主义国家运动会上,八一男子足球队以3:3平当届比赛冠军的保加利亚球队,1960年战胜了前苏联劲旅明斯克队。1979年,八一球队代表中国参加泰王杯,夺得比赛冠军。

军队的竞技体育是展示军人形象的名片,此次武汉军人运动会,在竞技中展现战斗精神与军人的顽强意志,承担着为国争光等竞技性运动员承载的奥运目标。

(三)体育产业的发展推动融合

世界军人运动会首次在中国的成功举办,经济与商业价值进一步凸显,消费升级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契机。围绕世界军人运动会赛事,以静水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提出建立“5+1+N”的商业模型为例,体育产业的发展推动竞技性军事体育的融合。“5+1+N”的商业模型即以五大战区所在地为核心城市打造5大战区分站赛,并筹备每年1场总决赛暨军事文化节,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军五体育俱乐部”。军队竞技体育为体育产业提供发展契机,体育产业的发展带动军队竞技体育,两者相互促进发展。

军事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训练方法手段更新摸索中的实践需求。竞技性军事体育的融合成为体育发展的趋势,这种交叉融合势必会带来新领域的发展,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我国军事体育更强、更快、更好发展,也为我国竞技体育和军事体育融合带来机遇。

三、结语

竞技性军事体育的融合,意味着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法在军人群体当中的应用,更意味着新科技、新设备在体育领域的普及,进而被引入军人体能训练当中,为军人群体服务,从而达到强化身体素质、提高军人体能水平以及适应未来战场的目的。同时,竞技体育精神在军事体育中可促进军人的身体素质提高,有利于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调动官兵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培养军人不怕苦、不怕死的血性,以期为培养新时代复合型官兵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民杰.新时期高校学生军事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0):41-43.

[2]张聪.重庆市军队院校军事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6.

[3]朱玉青.军队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08):122-127.

[4]朱玉青.论军队竞技体育的重要性[J].运动,2013(14):14-15.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融合发展可行性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祖国(2016年20期)2016-12-12 20:01:32
初中体育中的课余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终身体育的相关性研究
天津游泳运动员思想政治现状调查与分析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49:52
浅析竞技体育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27:34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3:03:10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33:02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中国卫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