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丽华
摘要: 目的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经过网络调查筛选240名初高中学生,选自2021年1月~5月,选用12条目一般健康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初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240名青少年中,心理健康状况不良52例,占比21.67%,伴有焦虑30例,占比12.50%,伴抑郁43例,占比17.92%;心理健康≥3分、焦虑症状≥50分、抑郁症状≥53分者与心理健康<3分、焦虑症状<50分、抑郁症状<53分者在年龄、总睡眠时间、总上网时长、对疫情的担心程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青少年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况,与青少年年龄、睡眠时间、上网时间以及对疫情担心程度相关,因此需增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指导,使其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疫情、学习,以保障其身心健康。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焦虑;抑郁;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6-224-01
自2019年12月起,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开始出现不明原因感染的肺炎患者,且传播速度较快、传播范围较广,无特效药物治疗,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为遏制疫情扩散,我国迅速开展一系列强有力的防疫对策,其中包括居家隔离、延长学生假期、居家办公、上课等[1]。其中青少年居家隔离网上上课,生活、学习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对学习效率产生严重影响,且长期居家隔离,极易产生恐惧、紧张、失眠等心理问题,严重时可引起心理疾病,对青少年生理、心理带来严重影响[2]。因此本文就COVID-19疫情期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以为进一步开展青少年的心理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2021年1月~5月在网上发放问卷调查,筛选240名初高中学生,由学生自主填写。纳入标准[3]:(1)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者;(2)均为居家学习的初高中学生。排除标准(1)有接触或疑似接触COVID-19者。本次共发放300份调查,收到调查问卷300份,将年龄不符合者31份排除,非本人作答15份排除、无效问卷14份排除,符合条件者共240份,故选取此2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选择12条目一般健康问卷(GHQ-12)、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1)自编一般信息问卷:包括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并调查青少年疫情知识了解程度、面对疫情的态度与应对方式等有关信息。(2)GHQ-12[4]:常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与心理障碍筛查,具有较高的效度与信度。GHQ-12选项有4个,选择0-0-1-1的计分方法,分值在0~12分,分值≥3分: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分值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严重,Cmnbach a系数为0.88。(3)SAS[5]:量表包括4级评分,具有较高的效度、信度,主要对症状出现的频度进行评估,共20个条目,15个条目为正向计分(计为1~4分)、5个条目反向计分(计为4~1分),总分≥50分:存在焦虑症状,50~59分:轻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70分:重度焦虑,Cmnbach a系数为0.87。(4)SDS:量表包括20个条目,分4级评分自评量表,具有较高的效度、信度,可直观反映出抑郁患者的主观感受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10个正向评分,10个反向评分,总分≥53:存在抑郁症状,53~62分:轻度抑郁,63~72分:中度抑郁,≥73分:重度抑郁。
1.3 观察指标
对一般信息问卷、GHQ-12、SAS、SDS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研究中选择SPSS 20.0系统计算数据,其中表达计量数据,选择t检验,而%表达计数数据,选择X2检验,两组数据存在差异后选用P<0.05表达。
2 结果
2.1 一般信息状况
共纳入240名学生,男、女各159、81名;本人与同居住家属均未与确诊或疑似病例接触。
2.2心理健康状况、焦虑症状、抑郁症状情况
240名青少年中,心理健康状况不良52例(21.67%),伴有焦虑30例(12.50%),伴有抑郁43例(17.92%)。
2.3 240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焦虑症状、抑郁症状检出率单因素分析
心理健康≥3分、焦虑症状≥50分、抑郁症状≥53分者与心理健康<3分、焦虑症状<50分、抑郁症状<53分者在年龄、总睡眠时间、总上网时长、对疫情的担心程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因COVID-19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因素影响,我国开展积极防控措施,学校关闭造成学生学科学习中断,此前由学校提供的非学业支持也同样缺失,不仅对学生学业带来影响,同时对学生身心健康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文对240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发现,240名青少年中,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占比21.67%,伴有焦虑占比12.50%,伴有抑郁症状占比17.92%,表明COVID-19疫情期间,青少年普遍存在不良心理情绪,不良心理情绪对学生学习状况带来严重影响。同时本文研究显示,心理健康≥3分、焦虑症状≥50分、抑郁癥状≥53分者与心理健康<3分、焦虑症状<50分、抑郁症状<53分者在年龄上对比均有差异,表明年龄越大,其不良心理情绪也越为严重,年龄越大,时间紧张,学习压力不断增加,不良学习环境、长期学习压力均可进一步加重青少年对未来的担忧,而引起焦虑、抑郁;同时睡眠时间短、上网时间长,也是引起不良心理情绪、焦虑、抑郁的主要因素,分析原因在于,睡眠过短,上网时间过长,作息紊乱,不仅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同时对青少年身体与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发生社会交往与社会适应问题。且青少年对疫情关注程度也是引起焦虑、抑郁症状常见因素,青少年对疫情关注度越高,各种信息轰炸式报道,信息量过大,有时产生自相矛盾,极易引起恐慌,而产生焦虑。为避免不良情绪对青少年带来的影响,可在网上开展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建议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加强自律意识,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针对伴抑郁、焦虑症青少年,需积极开展心理治疗,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使其为美好的未来努力奋斗。
综上所述,疫情期间多数青少年均存在不良心理情绪,青少年年龄大、睡眠时间短、上网时间长等均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因此针对青少年,需开展一定的心理指导,以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确保其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赵芷若,曾繁杰,任文静,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6):626-632.
[2]李月真,余苹,关博元,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青少年居家学习状况和心理健康状态调查[J].首都公共卫生,2021,15(1):1-4.
[3]李少闻,王悦,杨媛媛,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居家隔离儿童青少年焦虑性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28(4):407-410.
[4]邓小鹏,张新风,周丽芳,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荆州地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1,38(2):168-172.
[5]王朝晖,齐晶,李燕晖,等.COVID-19疫情流行期儿童家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0,31(2):16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