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希臻
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一方面,教师只有对教材钻研透彻,才能达到有深度的教学。另一方面,教材呈现出来的往往是概括性的内容,无法详尽展示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无法有效展示数学知识承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意义等内容,如果教师只是粗浅地看教材,是无法准确把握其编写意图的。因此,教师除了要通读全套教材,精读课时内容,也要研读教学参考用书,才能进一步理解教材,进行深度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通读全套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是按照整体设计、层层递进的原则编排的,各册、各单元的内容有着较为严谨的知识体系和承接关系,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结构。因此,读教材不能只限于读单个课时要教学的内容,要放眼于整个单元、整册,甚至整套教材,准确把握理解教材里的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在教学中帮学生架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北师大版三下“电影院”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关于乘法,北师大版教材的安排是:二上学习表内乘法,三上集中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四上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电影院”一课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既是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总结课,又为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做铺垫。前一节“队列表演”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其侧重点是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把一个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后分别乘另一个两位数,再把两次所得的积相加)和算法(横式法、列表法、画图法、竖式法等),而“电影院”一节则学习多种估算方法的合理性和进位乘法的算理算法。通过整体性地分析和理解教材,笔者这样教学“电影院”的内容:1. 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14×12)的算理和算法,激活已有经验。2. 自主迁移探究,理解进位乘法的算理和算法。(1)笔者创设教材中的情境,学生分析数据、提出问题、列出算式。(2)学生独立估算。引导学生把26×21估算成20×20、26×20、25×20、30×20,学生讨论各种估算方法的合理性,体会估算的作用。(3)计算。①展示多种算法:横式法、列表法、竖式法。②引导学生比较算法、统一算理。笔者:这几种方法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竖式中第二个数26表示什么?是口算法和表格中的哪一步?第四个数520呢?③新旧知识对比、突出进位。笔者:14×12、26×21在竖式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明确要注意进位。(4)方法应用、解决问题。出示问题:38名同学,每张电影票12元,买电影票需要多少元?引导学生对估算方法进行应用和学习竖式计算中的两次进位。(5)总结算法。3. 变式练习、内化笔算本质。让学生比较竖式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大小,明白不管乘数是已知还是未知,第一步都是算几个一,第二步都是算几个十,第二步总是比第一步大,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是做两层乘法再相加。4. 总结延伸、整体把握。笔者:以前,我们学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现在同学们又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后我们还会学几位数乘几位数?说说怎么计算126×21?像这样在读懂全套、全册教材的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而进行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帮助学生厘清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和合理性,运用类比迁移和转化的学习方法,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算理与算法,为以后学习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奠定基础。
二、精读课时教材,把握知识的本源和内涵
教材上的每一幅主题图(主情境)、问题串、例题、旁白(方法分享或思維过程)、练习题和知识拓展(史料、文化背景、知识应用)等素材,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和编写目的。教师应该读清楚教材一节内容有几个知识点,在清楚每节课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应该怎么教,在教学之中以什么方式展示,要取得什么教学效果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展开教学。
如北师大版三上“文具店”的内容,教材呈现的是文具店里4种文具价格图,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从价格上初步感知小数。教材中以学生熟知的元、角和分来展示文具,以元、角和分分别对应个位、十分位和百分位,让学生说出每个文具几元(小数),是几元几角几分,借助“智慧老人”的话认识小数点和小数的读法。接着出现纸币和硬币,让学生辨别几元几角几分,也就是几元(小数)。根据主题图的信息分析,可以知道小数的意义的本源在于位值计数,将“1”十等分、一百等分和满十进一,比“1”小的数可以用小数表示等。笔者在教学时这样进行:创设买文具的情境,播放淘气、笑笑买文具时售货员介绍各种文具价格的视频,提问每个笔记本3.15元是几元几角几分,让学生猜想。之后出示教材中“智慧老人”的话,揭示课题、介绍小数点和小数的读法。接着出示淘气、笑笑的两种意见让学生辨析,教学因为1元=10角、1角=10分,所以1角=0.1元、1分=0.1角、1分=0.01元,帮学生建立起人民币的单位与进率的概念,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这样的教学,抓住了知识的本源和内涵,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对小数的意义认识更深刻,使数学学习活动更有思考性和实效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研读教学用书,把握教学的重点和流程
教学用书详细分析了教材涉及的知识领域、思想方法,为教学提供了有益参考。研读教学用书,可以这样做:一读课题,明确基本知识点。有利于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类,明确教材内容属于哪个领域的知识或技能,辨析知识重点及难点,确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二读教学目标,明确目标的层次。这样做有利于教师分析学生对知识、技能应该掌握的程度,辨别哪些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的知识及技能,哪些只需要学生初步理解和认识的背景、过渡性材料。三读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完善教学设计。这有利于教师分析研究主题图、例题、问题串的编排意图,从中领会教材提供的教学方法与流程,明白教材编写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知道教材知识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从而在教学中做好旧知识的复习和新知识的拓展延伸。四读习题分析,确定教学方案。这有利于教师领会练习设计的意图,根据习题类型、教学过程和学生实际,采取合理的方法来发挥习题应有的作用,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材是教学的范本,它为教学提供了线索、标准和依据。我们要尊重教材,在教学前细读、深读、精读直至读懂教材,读出教材的内涵和深意,读出自己的见解和领悟。我们应该摒弃生搬硬套教材的做法,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认知规律等)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