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船舶工程英语中名词化结构的汉译方法

2021-09-17 20:17冯玉博
校园英语·下旬 2021年6期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

【摘要】本文根据尤金·A·奈达所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在对船舶规格书译文的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船舶工程英语文体中广泛应用的名词化结构,深入分析直译法、词类转换法、增词法和逆译法四种汉译方法。

【关键词】 船舶工程英语;功能对等理论;名词化;汉译方法

【作者简介】冯玉博,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

一、引言

船舶工程英语,属于科技英语文体的一种,具有科技英语本身所拥有的特点,例如被动结构、长难句的大量使用以及非谓语动词的广泛运用。而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结构则被更为广泛使用,名词化结构以静态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以科学客观的视角阐述了相关概念,加之科技英语文体本身极强的专业性,为目标语读者的阅读增加了不少困难。本文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将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发布的一份船舶技术规格书作为研究语料,分析出对船舶工程英语中名词化结构汉译的策略,意在简化和优化日后的船舶工程英语翻译工作,提高对船舶工程英语一类科技英语文本的汉译准确性,最终服务于船舶工程英语的目标语读者。

二、理论基础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Eugene A. Nida)提出,功能对等理论主要是强调目标语对原语的翻译转换不应该仅仅是形式上拘泥地一一对应,过分注重形式上两种语言的对等,而更应该从实际出发关注语言本身,运用最为恰当准确和自然的语言实现在词汇、句法、篇章和文体上从原语到目标语的自然过渡,即“功能对等”。

在英语名词化结构的汉译策略研究方面,白银菊着重强调了词类转化在促进国与国交流、促进语言使用者更深层次理解原语的重要性,并侧重分析了将英语名词转化为汉语动词和汉语形容词的翻译策略;伍燕杰将名词化结构区分为单纯名词化结构与复合名词化结构,并在此分类的基础上指出了将名词化结构汉译为名词词组、动宾结构、主谓结构或独立从句的翻译策略;张龙宽和欧阳玲利则直接指出从直译和意译的角度处理科技英语文本中的名词化结构。

本文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導下,通过对船舶工程英语这一科技英语文体中名词化结构的分析与研究,在对名词化结构分类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分析直译法、词类转换法、增词法和逆译法四种汉译方法。

三、名词化结构的分类

名词化结构是科技英语的一个独特表现形式,其包含复合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产生的名词化结构等。具体而言,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结构又可以根据其来源与构成,分为单纯名词化结构,复合名词化结构和词类转换后的名词化结构三种。

1. 单纯名词化结构。所谓单纯名词化结构,是指该名词化结构内部仅存在名词而不存在其他词类的语法功能词,内部允许两个甚至多个名词共存。单纯名词化结构因结构内部本身的单一性,其含义往往是固定且脱离语境而存在的;面对结构单一的单纯名词化结构,最为客观准确而应当首要考虑的汉译方法为直译法,实现原语同目标语的转换。

2. 复合名词化结构。复合名词化结构是指名词同其他词类共存于一个名词化结构中,例如由形容词、介词或副词与名词结合构成复合名词化结构。复合名词化结构由名词同其他词类复合而成,其内部结构复杂且含义多变,往往很难脱离语境而存在。这就要求译者在面对复合名词化结构时,不能仅仅关注于名词结构本身而被形式束缚,更应该从语篇出发实现二者的功能对等,而非形式对等。

3. 通过词类转换而来的名词化结构。科技英语文体因文章类型和英语语言本身的语法功能限制,存在许多由动词或是形容词转换而来的名词化结构;科技英语文体中的名词化结构,如若是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基础上发生变化转换产生的,最理想也是最常用的汉译方法便是“词类转换法”。本文将具体讨论与分析动词转向名词,形容词转向名词的汉译策略。

(1)由动词通过词类转换而来的名词化结构。由动词转换而来的名词化结构,辅助科技英语文体实现了从动态向静态的自然过渡,也正是因为动词的静态化处理(意即“名词化处理”),科技英语文体才有了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显著科学性和客观性。由动词转变而来的名词,虽被认作是对语篇静态化的处理,但受词源本身的限制,必定会体现出一定的动态过程;因此,译者若能巧妙地在保证译文依旧客观准确的基础上体现出此类名词的动态过程,可谓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由形容词发生词类转换而来的名词化结构。由形容词转化而来的名词,大多具有表示某一事物属性或特征的含义,在汉译时,往往对其进行词类转化的处理或者是增加词汇的处理。根据原语的不同表意,译者有选择性地将其转译为形容词或是增添如“性”“类”表示属性的词汇,使译文更加通顺自然。

四、名词化结构汉译方法

1.直译法汉译名词化结构。在科技英语这样大多名词化结构属于科技词汇的文体中,直译显得尤为重要,直译能够更加准确和客观地体现出原语作者的理论背景和思路;译者在面对这样专业性较强的科技词汇时,直译法应当成为首要考虑的汉译方法以保证忠实于原文,保证原语用词的客观准确性和科学性,必要时译者甚至需借助科技英语特定领域的专业书籍或者求助于该领域的专业人士。

例1: The lifting rings to be provided for propeller and rudder installation.

译文:应提供用于螺旋桨和舵叶的起重眼板。

原句中“propeller” 和“rudder”属于专业技术词汇,分别指螺旋桨和舵叶。船舶在航行中必不可少的两种动力衍生工具“螺旋桨”和“舵叶”,在船舶技术领域分属于专业术语。面对这样的科技词汇,为保证忠实于原文的客观准确性,译者不得在翻译过程中添加个人主观感受失去原文的专业性。译者如若对专业词汇掌握与理解程度不够充分,建议在查证专业词典后开展翻译工作。意译反倒弄巧成拙,破坏了原语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例2: Fore and aft peak tanks to be reinforced with side transverses, side stringers or non-watertight opening platform and to be used for water ballast.

译文:艏尖舱和艉尖舱应采用侧横梁、舷侧纵桁或非水密的开口式平台进行加强,并且用作压载水舱。

在这句话中,“aft peak tanks”作为复合名词化结构且同时具有科技词汇的特征,需要按照直译法避免任何变动地译成“艉尖舱”。其实这句话最具迷惑性和挑战性的一点是译者对“fore”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fore”多译为与“前面”或“前辈”等相关的词语表达意。但在船舶工程英语中,如上译文所示,常用来指称船舶最前端的小舱,专业术语称该部位为“艏尖舱”。对于类似“fore”这样的科技词汇,直译产生问题不会十分明显,它带给译者最大的挑战是能时刻立足船舶工程英语的微观视角精准识别出词语类别,并分门别类地实现对科技词汇的顺利汉译。

2.词类转换法汉译名词化结构。原文中有些词在译文中需要转换词类,才能使汉语译文通顺自然。原本由形容词或动词进行词类转换而来的名词化结构,最常采用的汉译方法为词类转换法,在保证译文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回归到原来的语法功能结构。由词类转换法变化而来的名词化结构,大多可译为主谓或动宾的结构。科技英语文体中由词类转化而产生的名词化结构大多是由动词或形容词变化而来的。因此,本文将着重分析由动词和形容词发生词类变化衍生出的名词化结构。

(1)由动词通过词类转换而来的名词化结构。

由动词发生词类转换而来的名词化结构,如若符合“冠词+名词+介词”或“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名词+介词”的语法功能结构,大多可以将其转化为动词,使原文的静态过程逐步体现出动态变化。除此之外,如若译者通过观察发现某一名词本身由动词词根附加名词词缀发生变化而来,则也可在审慎考虑后将该名词转译为动词。

例3: Chest openings to be shaped so as to avoid stress concentration of shell plating and fitted with thicker insert plates.

译文: 在高位海底门底部的船壳板和上部应分别布置有泄放孔和透气孔,海底门的开口应具有一定形状以免船壳板应力集中,并安装有加厚的嵌入补板。

通过对这一结构的分析,不难发现“concentration”一词就是上文提到的由动词通过添加名词词缀变化而来的。类似 “concentration”这样具有明显名词词缀的名词,译者还应关注诸如 “-ness”, “-er/or”, “-sion”等名词后缀以便能准确识别由动词转化而来的名词化结构,从而高效精准地完成对名词化结构的汉译工作。具体而言,在上面的句子中,“concentration”这一名词化结构同相关的逻辑主语被按照“主谓”的句法结构翻译为“应力集中”。更为巧妙的是,原文作者所使用的“concentration”一词,在经过汉译词类转换后所体现出的动态过程更加明显而突出,这更加强化突出了原文的警告意图。

例4: Each coat of anti-corrosive paint to be of different color for easy identification.

译文:每道防锈漆应使用不同的颜色以易于识别。

名词“identification” 具有明显的名词词缀,所以应当作出如上的汉译处理。通过对这句话的语义分析,将其转译为动词“识别出,辨识出”最为准确而贴切于原文。如按照形式对等的翻译思想,“easy identification” 需译为 “轻易的辨别”,相较于“易于识别”,脱离了目标语读者的语言使用习惯而显得僵化晦涩。因此,在面对名词化结构时,单单考虑两种语言的形式对等不足以给出最自然最贴切的翻译,译者应当充分分析语篇内容和目标语系统特点,在实现原语和目标语功能对等的基础上完成汉译。

(2)由形容词通过词类转换而来的名词化结构。之所以要将科技英语文本中由形容词转化而来的名词进行词类转译,是因为按照奈达所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译文应当是对原文含义的对等而非形式的对等。在适当的前提下,将科技英语文本中由形容词变化而来的名词转化为形容词,能够使译者的译文更加自然贴切而符合原文,甚至能起到降低目标语读者阅读难度的积极作用。笔者在对译文进行研究分析时发现,将名词转译为形容词最大的挑战就是译者要有将其转译为形容词的积极主动性,否则按照固化的翻译思维模式,很难实现从名词向形容词的自然过渡转化,最终使译文依旧僵硬而不自然。

通过对船舶工程英语语料的大量阅读与分析,笔者认为大多数以形容词为词根,以名词词缀为后缀的名词转译为形容词之后会更自然地实现奈达所提出的功能对等的翻译指导思想。

例5:Weather tightness of hatch covers including the between panels to be kept by gasket and quick acting cleats.

译文:用垫片和快速压紧器来保证舱口盖及其间的板的风雨密闭。

在上述文本中,“tightness”是较为明显的名词,且符合上文中描述的以形容词为词根的条件。具体而言,“tightness”一词,以形容词“tight”这一形容词为词根,在后缀“ness”的辅助下完成派生变化,词类发生了由形容词向名词的转化。类似“tightness”这样由形容词发生派生变化的名词且表示某一事物的属性特征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首先考虑将名词重新转译为形容词。“tightness”一词本义表示“密闭性,紧密度”。但在上述译文中,译者将其译文“密闭(的状态)”用来表述后文所提到的“hatch covers”所具有的在面对風雨时密闭性良好的状态。

3.增詞法和逆译法汉译名词化结构。相较于增词法,科技英语文体中的名词化结构很少甚至几乎不存在被省译处理的情况,这是由名词本身的语法特殊性所决定的。名词,分属诸如动词、形容词之类的实词范围,实词的省略会导致关键信息的缺失而无法忠实于原文,因此省译法在面对科技英语文体中的名词化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增词法,与省译法相对,在科技英语名词化结构的汉译过程中是一个极佳的汉译策略。所谓增词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对名词化结构进行汉译的过程中,补充出必要的信息以使译文实现功能对等,使译文的语言更加自然而贴切,而非因仅仅拘泥于形式对等产生的语言僵化的现象。

具体而言,增词法主要是将一些表示某一物体特征或属性的单纯名词结构或复合名词结构,在汉译过程中,增加如“性”“化”等专业词汇,增加译文的贴切度,使译文流畅自然。例如,在船舶工程英语中常见的“security”一词,笔者发现,在多处译文中将其增词为“安全性”。

同时,因中英文分属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这二者分别作为原语和目标语法进行转换时,名词的位置往往是不同的(本文着重研究科技英语文体中名词化,故此处暂只谈及名词的位置),因而名词的逆译是时有发生的。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为寻求最为自然贴切的语言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自然过渡,按照功能对等理论,逆译法又时常与增词法相结合共同处理对原文的汉译工作。

例 6:The hatch coamings for cargo hatches to be fitted with horizontal stiffened surface plating and half round wear bar 60mmx30mm on the top and T type stay and horizontal stiffeners to increase coaming stability on plate of T type stay attached a horizontal flat bar at mid height.

译文:货舱舱口围的顶部应安装有水平加强的面板和60x30mm的半圆钢耐磨杆,由T型支柱加以支撑并且在中部布置有连续的水平桁来增加舱口围的稳性。

原文中所提到的一个船舶工程英语专业词汇“stability”,在译文中按照功能对等理论将其译为“稳性”,即“稳定性”,而非将其简单地译为“稳定”。译者通过增词法使译文同样体现出了同原文一致的科学性和专业性,达到了奈达在功能对等理论中所提出的理念。通过对译文的深入研究,不难发现,“stability”一词在汉译版本中的位置同原文相比已经发生了较大的语序调整。原文中“stability”一词对应的定语“on plate of T type stay attached a horizontal flat bar at mid height”在译文中被调整到了该名词之前,而“stability”自然被调整了原文语句末尾的位置。译者同时结合增词法与逆译法,完成了对原文中名词结构的处理,突破了形式对等的思想束缚,从而实现了功能对等的汉译效果,是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成功实践。

五、结语

名词化结构的广泛使用是诸如船舶工程英语等科技英语文体的一大特征,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基础上,将名词化结构按照不同的翻译策略进行分类,有助于译者迅速识别出名词化结构的类型,同时给予高效准确的汉译处理,提高对科技英语文本汉译的效率与质量,实现原语同目标语的顺利转化。

参考文献:

[1]Nida, E. 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白银菊.英文翻译中的词类转换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8, (4):90-92.

[3]曹沅.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科技英语词汇的翻译策略[J].北方文学,2020(6):95-96.

[4]方梦之,范武邱.科技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5]伍燕杰.名词化结构在科技英语中的应用和翻译策略[J].营销界,2019(13):132-133.

[6]张龙宽,欧阳玲利.功能对等与科技英语名词化的翻译[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6):18.

[7]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字幕翻译研究
从功能主义论看日本电影名的中译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葛浩文的《变》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作品翻译中的应用分析
近十年国内影视翻译研究综述
合同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对策
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化补偿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财经新闻标题翻译中的应用
柰达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公示语英译研究
基于功能对等的商务英语翻译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