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以来,随着全球化更深层次的发展以及我国“一带一路”等政策的驱动,过硬的专业翻译能力成了社会对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一大要求。在此背景下,本科英语专业笔译課程建设应该突破传统理论为先的模式进行改革。CATTI系列考试是国内认可度最高的翻译技能证书考试,本科英语笔译课程应该结合CATTI证书过级培训展开双管齐下的工作坊模式探索,线上线下共同搭建,利用对分课堂等指导思路对线下课程进行布局设计,以优化本科英语笔译课程教学效果,保证英语专业学生笔译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就业,接轨社会人才需求。
【关键词】 笔译;CATTI三级笔译;工作坊;线上;线下;对分课堂
【作者简介】沈惠文(1990-),女,汉族,陕西汉中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务英语、英语口笔译。
引言
CATTI(China Accreditation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系列翻译证书考试是目前社会普遍认可的衡量翻译人才的重要测试标准,是国内最具权威的翻译资格水平认证。对于本科英语专业学生,考取CATTI系列口笔译证书是个人专业能力的直观证明,能对学生就业起到一定促进作用。近几年,在本科阶段报名参加CATTI三级,特别是三级笔译资格证书考试的英语专业学生数量与日俱增,学院提供专项的考试辅导培训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学生需求。近年陆续有高校外国语学院在本科培养计划中设置一定课时的三级笔译培训课程,却往往由于课时量限制和课程设计欠缺经验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对该类课程授课模式的探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传统高校本科英语专业培养计划中设置的笔译课程和CATTI三级笔译证书考试有直接的相互促进关系。但由于往往侧重理论梳理以及译本赏析,传统笔译课堂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培养笔译实践能力过硬的翻译人才的需求,课堂改革呼声越来越大。CATTI三级笔译培训和英语专业笔译课程相辅相成,结合CATTI三级笔译着重考查的笔译实战能力以及传统笔译课堂的笔译综合基本功强化作用,本科英语专业培养计划中可一定程度上将两者结合,如分配一定的传统笔译课程课时结合CATTI三级笔译培训课时来设置CATTI三级笔译工作坊课程,在综合提高学生笔译基础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笔译实战技巧以及应试策略等方面给予全面的指导,提高本科英语专业学生的CATTI三级笔译过级率,培养更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的笔译人才。
CATTI三级笔译工作坊课程模式推行顺利可以使学生笔译基础和实践能力同步提高,达到双管齐下的良好效果,其课程设计需要教师打破原有笔译课程的教师主体讲授模式或低效率的证书培训课全堂翻译实践模式进行重新构架。从线上课程建设、自主学习材料补充、对分课堂思路下的线下工作坊结构建设,到作出相应改革的课程考评体系建设等四点出发布局基本就能完成CATTI三级笔译工作坊课程的建构。
一、线上课程建设
笔译工作坊宗旨是要组织学生开展集中性的笔译实训,MTI(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较为系统的翻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直接组织开展工作坊培训可行度大,效果好。然而,在本科阶段如果不预先对学生进行笔译理论知识梳理、技巧讲授就直接开始笔译实训则达不到很好的能力综合强化效果。考虑到课时限制,结合目前已经成熟的网络课程建设技术,CATTI三级笔译工作坊课程可以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师个人或者课程团队可以将笔译理论学习、技巧教授等教师为主体的讲授部分建设为在线课程,供学生课堂之外按进度要求自主学习,并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全程跟踪把控,课堂时间则集中进行笔译实践能力的强化。线上课程建设初步完成之后,教师还应保证每个学年根据之前经验结合授课班级具体情况对其不断进行优化调整,以确保学生在观看学习时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自主学习材料补充
除了线上课程的理论梳理、技巧讲授以及其后工作坊线下课程的实操训练,学生还需提高英语词汇量、英语语法知识、中文学养、百科知识、文学鉴赏能力等一系列可能会影响到笔译水平的语言文化基本功,全方位巩固提高笔译能力。本科阶段学生由于受到各方面的条件限制,需要教师在学习辅助资料上提供一定的帮助。因此,CATTI三级笔译工作坊除了要先建设相应的线上课程之外,教师还应该利用网络渠道给学生按课程计划进阶补充相应各个单元的自主学习材料。如果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按内容难度进阶去布局学期课程,则可将辅助材料按难度进阶整理后归为单元补充在每堂线上课的课前或者课后供学生下载学习。如果制订教学计划时按主题分类展开学期课程教学,教师便可将补充材料按主题归类为政治、经济、文化、健康等热门主题单元并配对单次课堂主题添加为课前或者课后的自主学习材料。可以作为自主学习补充材料的有:文学翻译欣赏课程资源、笔译证书考试真题和模拟题及答案、热门话题双语材料、笔译语料库资源、双语新闻视频或文本、双语平行文本著作等。
三、对分课堂思路下的线下工作坊设计
对分课堂模式(PAD)建议将课堂时间分为以教师为主体的Presentation(讲授)、以学生为主体的Assimilation(内化吸收)和以学生产出为导向的Discussion(讨论)三个阶段,突破传统填鸭式教师主体课堂,注重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知识的过程。这一设计理念贴合CATTI笔译工作坊的构建目的。工作坊中的线下课程利用对分课堂模式对课堂时间进行切割分配能够深化并扩大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收获,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PAD模式下,工作坊在进行的第一阶段教学时,教师应该进行主体讲授。在课前补充了自主学习材料并有线上课程作为理论支撑的基础上,线下第一阶段的讲授内容可包括自主学习材料难点的讲解以及对学生完成的课后笔译练习的点评。在难点讲解时教师可考虑在一开始设置材料自学效果测试作为引入,测试引入完成后开始讲解时应遵循PAD理念充分但不过度引导的原则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扩充探索意识;讲解的第二阶段进行学生译文点评时主要对有代表性的学生译文段落或细节进行分析评价,对于译本中的典型错误、不足、亮点以及可以进行优化改进的细节进行详细说明。这部分主要为教师讲授、学生接受学习。
第二阶段则让学生进行内化吸收,可分配一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快速整理笔记并利用讲解中涉及的笔译技巧完成小段落或者小批量的句子笔译练习。该部分占用的课堂时间不宜过长,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课堂时间紧凑集中,不应大量用来让学生进行耗时较长且相对松散个人化的笔译练笔;二是因为线下课堂结束时教师会布置课后笔译练习,学生在课后完成这一任务时正是通过练习积累而进行内化学习的过程。
PAD课堂中讨论环节可以分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生生讨论和以师生为双主体的师生对话讨论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都可以在CATTI笔译工作坊线下课程讨论环节开展。每次工作坊教师都应布置特定主题的课后笔译任务,在第三环节即讨论环节,教师可采用与该主题相关的其他笔译材料作为素材供学生进行讨论学习,为其更好地完成课后任务打下一定的基础。讨论开始时可以首先鼓励学生展开生生讨论,交流对素材原文的整体笔译思路、具体的细节处理方法等。学生主体讨论结束后教师出示原文对应译本,引导学生展开师生双主体的译本评价讨论,这部分如果教师能够就一份原文素材提供多个对应译本去带领学生进行细节对比讨论则会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课程考评体系建设
工作坊课程设计完成后还需建立相应的课程考查评价体系。鉴于工作坊的设计要素,课程评价体系应该在传统课程考查的基础上纳入更加多元化的测评标准。除了传统的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期末考试等因素,线上课程学习进度、补充材料自主学习效果测试学期得分汇总、课程学期或者学年期间是否参加并通过CATTI系列证书考试、是否参加并通过考查或一定程度上有考查笔译能力的其他考试(如LSCAT笔译系列、上海外语口译系列考试等)、是否参加笔译大赛并获奖(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等)、是否从事翻译社会实践、课后自主练习笔译字数等都应被纳入课程考评考量因素范围之内。除了多元化的考查标准之外,CATTI三级笔译工作坊还应采取多主体的考评体系。多主体是指在教师评价之外对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行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对学生完成的笔译实践质量进行学生互评等。通过更加“多元化”“多主体”的考评体系,教师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量化学生课程表现以及收获,用科学的考评体系去支撑CATTI三级笔译工作坊课程良好地运行。
结语
线上课程为学生打下扎实基础,教师补充的自主学习资料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强化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随后线下的特色对分课堂工作坊又从教师讲授、学生吸收内化、多元课堂讨论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强化提高,最后再配合经过个性化改革的课程考评体系,CATTI三级笔译工作坊的构建框架基本成型。此模式能有效解决传统笔译课堂重理论学习忽视笔译实践的弱点以及CATTI培训课程重实践忽视基础强化的问题,双管齐下克服了“重学轻用”和“重用轻学”教学弊端,达到了笔译教学要素的动态平衡,助推了学生参加并通过CATTI笔译系列考试,在提高学生专业笔译能力的同时助力了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王薇.CATTI三級考试在本科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研究[J].才智,2020(21):76-77.
[2]张瑞,孙若楠,田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PAD)的学习效果评价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1(2):23-24.
[3]刘忠玉,李丙奎.翻译人才创新型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交际,2020(5):7-9.
[4]文秋芳.“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究[J].现代外语,2017(3):348-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