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故事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学习的应用

2021-09-17 13:48贺梦君
校园英语·中旬 2021年6期
关键词:主线初中英语

【摘要】本文以故事情境教学法为理论依据,结合一节初中英语听说课课例,分析主题情境创设的特点以及该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实践与应用,以此探究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故事情境教学法;初中英语;主线

【作者简介】贺梦君,厦门外国语学校瑞景分校。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教育部,2012)。”这说明,初中英语教学需注重实践性与应用性。

英语听说课作为单元开篇,一般会进行新知识的输入,学生则需要根据输入多次进行对话练习;如果教师的教学设计碎片化,学生掌握到的知识都很零碎,难以系统地理解,知识点那么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很难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教学要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其中包括语言学习的语境、语言素材的真实性、语言学习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笔者结合课例,分析故事情境教学法如何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中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二、故事情境教学法

故事情境教学法是以建构注意学习理论、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和交际法理论为理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将一个故事作为课堂主线,并根据课堂任务需求,在主线中创设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的子情景。学生每完成一个子情境的教学任务,故事便往下一个子情境发展。

有效的语言学习离不开自然运用目的语言的语境。但中文环境里缺少英语,所以大部分中国学生只能在英语课堂中接触并运用英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只能死记词句语法,只会应试却不能开口运用,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哑巴英语”。

“游戏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实际、形象生动和生活化的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中运用故事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和游戏中学习,长此以往,他们的英语技能和学习欲望必定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故事情境教学法理论下的听说课实践

核心素养视角下,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可分割。目前,很多初中英语听说课只是片面地用游戏让学生“热闹”地完成教师指定的句型操练。听说课作为一个单元的开篇,为学生能否掌握重点,继续深入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设计出一堂主线清晰,情境真实的听说课,使课堂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笔者以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Section A听说课为例,从故事情境教学法的不同特点出发,结合课堂的实践步骤分析此教学法的应用以及优势。

1.故事情境的生活性。Step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教师以“Guessing Game”导入,学生根据被遮挡的图片猜出答案分别是猴子、熊猫和长颈鹿后,教师邀请学生一起去看这些动物,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故事主线——大家一起参观动物园。为了让情景进一步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可以将动物园以学校所在的商区命名,以此拉近学生与英语课堂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故事情境的任务性。(1)在情境中设置任务,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Step 2:教师以“动物园”为背景,抛出问题“What animals do you want to see and why?”引出听力任务“What animals do they like?”教师将听力任务设置在参观动物园的情境中,能够唤起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他们对听力任务的理解就不再是老师逼我听的,而是我想了解的。核对听力答案时教师以完整的what问题提问,引导学生用“I like            ”句型回答,完成第一个知识点的输入。

(2)借助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Step 3:学生初步掌握了“what”的问答句型后,教师以游戏“Quick Response”进行操练。游戏共分两轮,第一轮教师问“What animals do you like”,学生快速站起来回答“I like             ”;第二轮同桌两人一起快速站起,一问一答。学生在双人任务中将新知学以致用,同时又在同伴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同学之间调动学习热情,课堂氛围进一步得到活跃。

3.故事情境的德育性。Step 4:在故事情境中渗透德育教育。故事能够记忆和传播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社会性格的形成。两轮活动后,教师继续主线的故事内容——参观动物园的学生喜好不一,教师出于安全考虑,要求所有学生一起行动,所以请学生给出自己的理由,最后谁的理由最充分就先去看哪个动物;以此引出第二轮知识点“why”的输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参加集体活动。初中学生既有孩童时期的顽皮活泼,又想展现青少年的个性,所以集体活动时总会有单独行动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情境中巧妙地渗透学生应在集体外出时遵守规则,强调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性。

4.故事情境的启发性。(1)在情境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Step 5:学生通过第二轮听力了解用why和because询问、谈论喜恶理由的基本句型后,教师给学生展示动物园的不同动物,让小组头脑风暴,谈谈每个人喜欢或不喜欢这个动物的原因。学生自主判断,运用不同的形容词,结合基本句型表达自己的观点。

(2)在故事情境中启发表达。Step 6:教师结合学生给出的词汇,对形容词进行分类,并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每对学生编排一段对话,用时越少越好。小组活动既增加了学生对这一句型结构的熟练度,又给每个学生表达观点的机会,从而锻炼了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5. 故事情境的连贯性。Step 7:不同子情境之间衔接过渡。进入第三个关键词的学习前,教师延续刚刚的故事——由于第三小组学生表达的观点用时最少,观点明确,所以大家决定先去看他们喜欢的熊猫。来到熊猫馆前,大家发现一个牌子上面有“China”字样,于是一行人讨论起不同动物来自哪个国家,从而进入 “Where”的学习。本节课一共三个子情境,每个情境都存在于整个故事的框架里。自然地过渡,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地跟着教师的教学,专注的时间越长,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越高。

6.故事情境的文化性。Step 8:在故事中输入文化知识。通过地图展示,学生了解有关动物来源的文化知识,解决主线故事遗留的题。同时,以游戏为载体,让学生根据地图信息造句。在反复的操练中,学生既掌握了why的基本句型,又强化了动物来源的文化知识。

7. 故事情境的完整性。Step 9:以总结串联完整故事。课堂最后,教师以“导游”的身份总结了今天动物园之旅的收获,对本节课作Summary,回顾what、why、where三个重点句型。为了验收本节课主线教学的效果,巩固学生所学,本节课结尾设计了role-play的活动,请学生以表演的形式串起整堂课的知识点,如此既帮助学生自主梳理了课堂重点,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使课堂连贯饱满又不失趣味。

四、结语

著名教授张正东提出,“外语教学是以教学主体(学生)、教学客体(目的语)和教学环境组成的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所有活动的中心,学生的状况(主动或被动,积极或消极,会学或不会学)将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在研究了学生如何学会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的”。

与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方式相比,故事情境教学法体现出生活性、任务性、德育性、启发性、连贯性和完整性七大特點,如果在英语教学中能够得到合理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英语技能,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展思维。

参考文献:

[1]刘淼.情景创设,构建高效英语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9(15):93.

猜你喜欢
主线初中英语
人物报道的多维思考、主线聚焦与故事呈现
8月汇市行情背后的三大主线
更加突出主线 落实四个到位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数字主线
下沉和整合 辽宁医改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