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燕 周 勇
本世纪特别是2015年以来,在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领域兴起一个新的热点,这就是积极倡导并大力推行“通过体育运动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理念与实践。经过几年的发展,体育运动作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新工具,日益受到国际预防犯罪政策制定者、实务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的认可和青睐,“通过体育运动预防青少年犯罪”已逐渐成为国际犯罪治理领域具有发展潜力的一种新模式。本文首先概述了“通过体育运动预防青少年犯罪”模式的兴起和发展,然后介绍了“通过体育运动预防青少年犯罪”模式的实践探索,综述了“通过体育运动预防青少年犯罪”模式的基本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本世纪以来,联合国各种预防犯罪的政策框架和准则(如2002年通过的《联合国预防犯罪准则》①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ECOSOC),第2002/13号决议附件《预防犯罪准则》,2002年7月24日。)开始强调青年的参与、教育、技能和社会发展对于增强青年人对暴力和犯罪抵御能力的重要性,指出体育可以为这种能力做出贡献。2015年4月召开的第十三届联合国预防犯罪与刑事司法大会通过的《多哈宣言》②联合国第七十届会议A / RES / 70/174号决议,第十三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大会,https://undocs.org/zh/A/RES/70/174,最后访问日期2021年4月15日。强调了青年参与预防犯罪工作的基本作用,也强调了通过社会发展方法进行全面预防犯罪工作的重要性。2015年9月,国际社会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指出,体育作为促进和平的工具,在促进宽容、尊重以及个体和社区赋能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特别是,体育运动对于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社交技能和情绪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同时也在培养不同性别、不同背景青少年之间的协作精神、理解、宽容和包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是说,体育运动为青少年提供了提高生活技能的重要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挑战,避免参与暴力、犯罪或吸毒。这表明,体育运动可以作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有效手段。
《多哈宣言》经联合国大会核准后,为促进《多哈宣言》目标的实现,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简称联合国毒罪办)于2016年发起了“执行《多哈宣言》全球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四项举措,其中的一项举措就是倡导通过基于体育的方案和生活技能培训来预防青少年犯罪。具体来说,通过与各国政府、体育组织和民间社会组织的合作,推动以体育为基础的举措,传播体育的益处,借助体育运动的力量来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和个人技能,提高其对犯罪、暴力和毒品的抵御能力。为此,联合国毒罪办组织专家以现有证据为基础研发了“快乐运动快乐生活(Lineupliveup)”项目,编写了《快乐运动快乐生活训练师手册(LineupliveupTrainerManual)》。该项目是一个将体育活动和生活技能培训相结合的青少年干预课程,主要目的是帮助13—18岁的青少年远离暴力、吸毒和犯罪。2017年,该项目首先在巴西试点,随后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到2019年,已在全球12个国家试点。联合国毒罪办对“快乐运动快乐生活”项目在这些国家的试点情况进行了内部评估,通过日常监测和观察、对青少年和培训师的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讨论、参与国的报告等方法收集大量定量数据和定性材料并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题为《通过体育运动预防青少年犯罪:对联合国毒罪办“快乐运动快乐生活”项目的洞悉》的研究报告于2020年9月发布。
2019年7月,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通过了题为《将体育运动纳入青年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战略》的第2019/16号决议。同年12月18日,联合国第七十四届会议第五十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将体育运动纳入青年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战略》的第74/170号决议。该决议认识到“青年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工作以及体育促进发展与和平的互补性”,强调体育作为预防青少年暴力和预防犯罪的工具的潜力,责成联合国毒罪办进一步支持查明和传播有关将体育用于预防犯罪和暴力的相关信息和良好做法,并鼓励会员国推动将体育纳入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战略框架,重视和推动利用体育运动作为促进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以及法治的手段,更广泛地开展和融合以体育为基础的活动,以预防各个阶段的犯罪,促进罪犯重新融入社会并打击累犯。显然,这大大促进了“通过体育运动预防青少年犯罪”模式的进一步传播和推广。
2019年12月16日至18日,按照《将体育运动纳入青年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战略》要求,联合国毒罪办在泰国曼谷举行了一次关于将体育运动纳入青年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战略的专家组会议,来自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领域的各国政府专家、该领域的民间社会组织代表以及体育组织、学术界、国际组织和相关联合国实体的代表共46人出席了会议。会上,专家们认真审查了将体育运动纳入青年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战略、计划和方案的有效方式和方法,确定了新出现的良好做法,并强调有必要对这些方案进行充实的评价,从而更好地理解实行体育方式预防犯罪干预措施的效果。会议最后形成了《关于将体育运动纳入青年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战略问题的专家组会议成果》①Outcome of the expert group meeting on integrating sport into youth crime prevention and criminal justice strategies,https://undocs.org/en/A/CONF.234/14,最后访问日期2021年4月15日。。
在2021年3月7日至12日于日本京都举行的第14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大会(简称联合国预防犯罪大会)上,“通过体育运动预防青少年犯罪”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据汇总,大会总共4个实质性议题中的2个实质性议题(具体为“预防犯罪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全面战略”和“关于各国政府促进法治的多方面办法”)以及总共4个讲习班中的1个讲习班(具体为“教育和青年参与是使社会具有抵御犯罪的能力的关键”),均涉及到通过体育运动预防青少年犯罪。此外,第14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大会还有2个辅助会议(具体为“促进全面预防青年犯罪:利用体育活动和基于体育的学习活动来触及处于危险中的青年”和“将体育纳入青年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战略”),对通过体育运动增强青少年抵御犯罪能力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专门讨论。第14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大会通过的《关于推进预防犯罪、刑事司法和法治:努力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京都宣言》第30条明确指出了通过体育增强青少年权能以预防犯罪。
事实上,在2016年联合国毒罪办制定“快乐运动快乐生活”项目之前,就有多个国家在运用体育运动来减少、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开展了实践探索,如美国“午夜篮球”项目,在晚上至凌晨的时间段内,为贫困和无所事事的青少年提供打篮球的机会;英国“职业俱乐部进社区”项目,为减少逃学和旷课的青少年提供参观足球俱乐部的机会。尽管这些项目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当地的青少年犯罪率,但由于缺乏具体的操作标准和评估办法,对于体育运动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发挥多大作用的说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联合国毒罪办“快乐运动快乐生活(Lineupliveup)”项目充分借鉴了以往实践经验,提出将联合国和其他国家在开展生活技能培训以预防犯罪和吸毒方面所积累的专业知识迁移到体育环境,通过体育运动和基于体育的活动着力提高个体关键生活和社会技能以及对犯罪和毒品相关知识的掌握,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与犯罪、暴力和药物滥用有关的风险因素并最大限度地强化与其相关的保护因素,进而积极影响青少年的态度和行为,预防反社会和危险行为。下面对联合国毒罪办“快乐运动快乐生活”项目的理论假设、主要内容和试点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快乐运动快乐生活”项目基于这样一种改变理论(见图1):青少年通过参加一些有选择的、针对犯罪危险性因素的体育运动和体能活动,有助于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增强自信,提高生活技能和知识,如压力管理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决策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社交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拒绝技巧等,以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挑战,进而改变其犯罪相关态度和行为,达到抵御犯罪、暴力和毒品滥用的目的。这些改变是渐进式的,依据发生的时间,改变的目标可划分为短期目标(shorttermoutcome)、中期目标(mediumtermoutcome)和长期目标(longtermoutcome)。其中,短期目标包括感受到被支持,并有了学习新技能的动力;增加毒品、暴力和犯罪的相关知识,了解其中的风险;在活动中与他人有良好的互动。中期目标包括增加个人和社会技能;改变暴力和犯罪相关的态度或信念(接受度降低);改变毒品相关的态度或信念(接受度降低);减少暴露在暴力、犯罪和毒品中的机会。长期目标包括减少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和其他危险行为;增强青少年对暴力、犯罪和毒品的抵御能力。
图1 :“快乐运动快乐生活”项目改变理论①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Youth 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Sports: Insights from the UNODC”Line up Live up” Pilot Programme,https://www.unodc.org/documents/dohadeclaration/Sports/LULU/LULUInsightsReport_final_web.pdf,最后访问日期2021年4月16日。
“快乐运动快乐生活”项目共包括10节互动课。每节课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时间大约1小时,一般包括介绍(5分钟)、体育活动(含1个或2个体育活动,30~40分钟)、讨论分享(5~15分钟)和小结(对本节互动课中体育活动经历进行总结反思,深化和巩固在活动中学到的东西,10分钟)。10节互动课为一个完整的学习周期,全部互动课结束后青少年需要对前面所有的课程学习进行全面总结回顾。《快乐运动快乐生活训练师手册》对每节互动课作了详细介绍,并附有操作说明,以帮助训练师正确理解培训内容,规范开展工作。
这10节互动课的具体内容如下:
1. 目标(Goals)。第一节课的主题是“目标”。每个目标的达成都需要遵守相应的规则,首先帮助参与者找到自己想获得的目标,然后思考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自己需要遵守什么规则。本节课主要是为了提高参与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效沟通技巧、自我觉察能力和同理心。所设计的体育活动形式主要有挡板弹球(squareball)以及设定特殊规则的挡板弹球(squareballwithextrarules)。
2. 控制(Control)。第二节课的主题是“控制”。如何在危险情境中控制自己的冲动,帮助参与者掌握在自己想遵守自己内心的意愿,又不想失去控制时需要的技巧。本节课主要为了提高参与者压力和情绪应对能力、决策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拒绝的技巧,以及自我觉察能力和同理心。所设计的体育运动形式为得分与否(scoreornot)和禁区(no-gozones)。
3. 力量(Strength)。第三节课的主题是“力量”。本节课帮助参与者找寻自己身上的一些平时可能被忽略的价值,提高压力和情绪应对能力、决策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有效沟通技巧。所设计的体育运动形式为珍惜优势(cherishingstrengths)、从错误中学习(learningfrommistakes)。
4. 尊重(Respect)。第四节课的主题是“尊重”。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参与者正确认识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异,更好地做到性别平等,接受并包容不同类型个体的存在,帮助提高参与者的有效沟通技巧、自我觉察能力和同理心。所设计的体育活动形式为友谊足球(footballequality)。
5. 同伴(Peers)。第五节课的主题是“同伴”。有时个体可以分辨某件事情是错误的,但是却因为不能抵制身边同伴或朋友的压力而犯错。本节课帮助参与者对这些社会影响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并做出正确的选择,主要提高参与者的决策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有效沟通技巧、拒绝技巧、自我觉察能力和同理心。所设计的体育活动形式为自由区(freezone)和不可能任务(missionimpossible)。
6. 保护(Protection)。第六节课的主题是“保护”。保护自己远离危险,做决定前三思而后行,对事情的可能后果进行分析,进而减少麻烦问题出现的可能性。本节课主要帮助参与者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拒绝技巧、自我觉察能力和同理心。所设计的体育活动形式为醉酒的影响(effectsofdrunkenness)和风险分类(categoriesofrisks)。
7. 认知观念(Perceptions)。第七节课的主题是“认知观念”。本节课帮助参与者辨别想象和事实,了解自己的认知观念对自己行为的影响,主要提高参与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拒绝技巧、自我觉察能力和同理心。所设计的体育活动形式为纸牌游戏(quizcards)。
8. 群体(Groups)。第八节课的主题是“群体”。青少年通常喜欢群体活动,那么是否加入群体、在群体里中如何保持个人独立性是青少年需要面对的问题。本节课主要帮助参与者提升他们的决策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和社交技巧、自我觉察能力和同理心,以帮助参与者在群体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所设计的体育活动形式为群体动力(groupdynamics)。
9. 帮助(Help)。第九节课的主题是“帮助”。本节课主要帮助参与者更好的接受或者提供帮助,提升他们的压力和情绪应对能力、沟通和社交技巧、自我觉察能力和同理心。所设计的体育活动形式为杂技馆(acrobaticgym)和被打断的沟通(disruptedcommunication)。
10. 步骤(Steps)。第十节课的主题是“步骤”。本节课主要帮助参与者意识到达成目标需要循序渐进,可能需要经过很多步骤才能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前面9节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所设计的体育活动形式为四步击中目标(shootingtrackinfoursteps)。
截至2020年,联合国毒罪办“快乐运动快乐生活”项目已先后在全球12个国家中开展了试点,这12个国家分别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巴西、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共和国和秘鲁,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中东的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和非洲的南非、乌干达和牙买加。各国参与项目试点的具体机构包括学校、社区中心、体育俱乐部、儿童机构和少年拘留所等场所。
联合国毒罪办对“快乐运动快乐生活”项目的试点情况进行了评估调查。评估调查主要着眼于相关性、质量和有效性、项目气氛、可持续性以及该计划是否按设计和预期实施等五个方面。调查表明,项目试点中共有13,000多名青少年提高了生活技能,培养了900多名项目训练师。调查发现,青少年对该项目的参与度非常高,95%的被调查青少年参加了10节互动课中的7节或更多。参与项目的青少年中,97%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的内容是合适的、有效的;94%的被调查者对培训效果、培训的氛围和时间安排表示非常满意;97%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在活动中学到了可以用于生活的新技能。接受调查的教练员中,92%对培训效果非常满意。
根据对多米尼加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黎巴嫩、塔吉克斯坦、秘鲁和乌兹别克斯坦2400多名参与项目的青少年的调查发现,项目对青少年知识和生活技能的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1.自我觉察能力,即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能力。项目结果显示,29%的参与青少年认为项目提高了自我觉察能力;
2.共情和忍耐力,能否接受不同类型的个体,35%的青少年自述其共情和忍耐力通过参与项目得到改善;
3.有效沟通能力,在不同的环境中能否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35%的青少年认为自己的有效沟通能力通过项目得到提高;
2012年,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2]53号) , 指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应该始终明确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2014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鼓励群众体育消费,降低体育消费门槛,并提出具体指标。2016年国务院下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群众体育的发展路线,倡导全民健身科学化,推进健康中国2030做出明确部署。
4.人际关系,能否和他人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关系,37%的青少年认为在这个方面得到改善;
5.创新性思维,是否有创新性的想法,并将这些想法变成现实,33%的青少年认为参与项目有助于其创新性思维;
6.批判性思维,即合理的、反思性思维,28%的青少年认为参与项目有助其批判性思维;
7.决策能力,即个体在不同的生活选择中挑选出最佳选项的能力,34%的青少年自述通过参与该项目,决策能力得到提升;
8.问题解决能力,个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0%的青少年自述其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提高;
9.应对能力,即建设性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29%参与青少年认为项目改善了其应对能力。
在南非和巴西进行的试点工作评估中发现,项目取得了短期成效:青少年感受到被支持,有了参与该计划并学习技能的动力;加强了与他人的互动联系,提高了个人社交生活技能。在试点的一些国家发现,参与项目的青少年在性别平等和性别暴力问题上的态度发生很大改变,感受到更大的赋能,并对犯罪、暴力和毒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是由于试点项目的实施持续时间较短,该评估发现仍待进一步研究。
在评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推行“快乐运动快乐生活”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预防和解决青少年受害、暴力和犯罪问题的作用,提出以下建议:
· 将体育计划纳入更广泛的预防犯罪政策,并将其与积极育儿、指导就业等补充性干预措施联系起来,从而使它们能够扩大规模并保持效果;
· 设计体育项目时要做到量身定制,既考虑到实施的环境因素(如学校、体育俱乐部、社区中心、青少年设施),也要考虑到社区暴力率、参与者的风险水平、性别、年龄和其他变量等更广泛的实施因素;
· 为提高项目的执行力加大投入,特别是考虑到鉴于训练师作为青年指导者的关键作用而加大对训练师投入,通过支助方案和补充活动,使青年和训练师在项目时限之外继续参与;
· 确保进行定期和有力的方案评估,包括需要在组织内部加强监测、评估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建设;
· 通过确保地方的主人翁精神、领导力和支持力以及项目的情境化和对社区语言、文化和现实的适应性,以长期保持项目效果的可持续性;
· 提高社区对基于体育的方法的认知和支持,包括使用积极的语言来描述体育项目,如使用赋能较之预防犯罪更有利于避免污名化。
归纳起来,“通过体育运动预防青少年犯罪”模式主要有以下主要观点。①Outcome of the expert group meeting on integrating sport into youth crime prevention and criminal justice strategies,https://undocs.org/en/A/CONF.234/14,最后访问日期2021年4月15日。
关于体育运动,应从广义上进行理解。根据《喀山行动计划》对“体育运动”的界定,体育运动包括多种形式的大众体育、游戏运动、娱乐、舞蹈,有组织的、随意的、竞赛式的、传统的和土著的各类体育运动游戏。②联合国第七十四届会议A / RES / 74/170号决议,将体育运动纳入青年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战略,https://undocs.org/zh/A/RES/74/170,最后访问日期2021年4月15日。因此,“通过体育运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体育运动”可理解为各种形式的体育、游戏、娱乐、舞蹈和体能活动。
相关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减少、预防青少年犯罪,理由主要包括:首先,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帮助青少年释放过剩的精力和体力,防止青少年因生理原因引发的犯罪;其次,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帮助青少年远离与危险环境和危险人群,降低他们接触犯罪危险性因素的可能性;第三,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学会遵守社会规则;第四,参加体育运动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耐挫折能力,学会正确处理危机问题;第五,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增强青少年与社会的联系,帮助青少年与教练员、同伴等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提高社会包容力;第六,参加体育运动可以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最后,体育运动容易为青少年所接受,参与度比较高。
但是,也不能高估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作用,不能指望只参加体育运动的机会就能解决青少年所有的犯罪问题。体育运动干预不能替代学校教育、社会服务、刑事行政处罚和罪犯教育矫正的作用,体育运动可以作为一种手段参与到青少年犯罪预防的过程中,起到促进、改善的作用,与其他预防措施相互补充,进而达到犯罪预防的目的。因此,预防暴力和犯罪的体育项目和基于体育的项目,在作为针对各种相关风险因素的更全面的项目的一部分时才有效。
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犯罪预防可以划分为三个层级:初级预防,面对全部青少年人群,旨在解决可能存在犯罪机会或其他对犯罪行为有利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条件;二级预防,针对高危青少年人群,侧重于个人层面的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如通过让社区中边缘化青少年群体参与进来,降低其参加群体危险行为的可能性;三级预防,面向已经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个体,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降低重新犯罪率。
一是重视对体育运动活动形式的选择。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影响并不总是积极的。如果体育运动活动形式不恰当,就有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如格斗类运动、武术、举重等,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具有积极作用,但如果实施不当,有时会被视为助长等级尊卑和暴力文化。因此,应谨慎选择体育运动的形式,活动形式不能鼓励对抗、暴力、性别歧视等,建议选择那些不强调输赢、重在参与的体育运动形式。
二是体育运动应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各类风险人群不同的特征和需求因素以及项目实施的地区和环境的差异性,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体育项目进行适当调整。其一是年龄因素,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生理、心理高速发展的阶段,不同年龄段之间课程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某些内容设计中,可以将目标年龄段进行详细划分,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开发不同项目。其二是性别因素,应针对单一性别群体和混合性别群体制定更为详细的指导方案,或者可以考虑将不同性别群体分开参加体育运动。其三是环境因素,不同实施环境会给活动的实施带来不同的挑战,如学校环境中青少年人群比较集中,但是可利用的时间和空间都比较受限;体育机构的时间和空间都比较宽松,但是一般男性成员居多,竞技性体育活动偏多,不利于生活技能的培训;封闭性机构,如少年看守所、未成年犯管教所等,由于其特殊性,应加强对项目实施安全因素的考虑。
一是注重对训练师的专业能力培养。运动教练和其他专业工作人员在确保成功实施干预方案中十分重要,如他们与青年人的互动关系、鼓励、激励青年人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干预方案执行人进行专业能力的培训和指导。
二是建立项目评估和监督机制。根据已有研究发现,现有体育预防青少年犯罪方案往往缺少成熟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对项目的持续发展造成阻碍。因此,对干预方案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建立体育运动干预方案评估和监督机制、确保政策支持和方案供资的可持续性等,对项目的长远发展尤为重要。
三是加强社会各界合作。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犯罪预防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各级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学校之间应加强协调合作,建立伙伴关系,将体育运动预防青少年犯罪项目制度化,作为国家预防犯罪总体框架中的一部分,制定体育预防青少年犯罪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和目标,为方案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等,如建立体育运动场所、提供体育运动工具等。
作为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模式,“通过体育运动预防青少年犯罪”为创新和深化青少年犯罪治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途径,对于我国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推进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虽然没有证据直接证明体育运动与预防犯罪和重新犯罪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是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体育运动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耐挫折能力,帮助青少年提升亲社会能力、沟通技巧等,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而降低他们参与犯罪、暴力、毒品相关危险活动的可能性。联合国《将体育运动纳入青年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战略》等文件表明,体育运动作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有效工具,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在我国,尽管有关法律法规中重视青少年的体育运动及其作用,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但主要是关注体育运动健身强体的功能作用。而《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虽然强调要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但也没有明确指出体育运动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作用。由此可见,体育运动作为预防犯罪的手段在我国还鲜为人知。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体育运动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潜在作用价值,树立通过体育运动增强青少年抵御犯罪能力的理念,将“通过体育运动预防青少年犯罪”纳入我国青少年犯罪预防和刑事司法战略中,推进将体育运动预防青少年犯罪制度化,为推行通过体育运动预防青少年犯罪实践提供支撑和保障。这显然是创新我国犯罪治理新手段、推进犯罪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迫切要求。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开展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和服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条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提前干预,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及时进行分级预防、干预和矫治”。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对青少年越轨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干预工作。然而,实践中,我国预防青少年越轨和违法犯罪行为主要通过道德教育、法制宣传、家庭和学校的思想教育等手段和措施来进行的,普遍存在方式方法较为陈旧、效果有待提升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创新青少年犯罪预防手段来加以解决。如前所述,已有研究和实践表明,“通过体育运动预防青少年犯罪”模式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对暴力、犯罪和毒品的抵御能力,对于青少年犯罪预防具有积极作用,将“通过体育运动预防青少年犯罪”模式作为青少年犯罪预防的一项新工具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视角。因此,为进一步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切实提高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很有必要大力推行“通过体育运动预防青少年犯罪”模式。
联合国毒罪办在总结已有实践做法经验的基础上,研发了“快乐运动快乐生活”项目,对项目实施的操作流程、内容安排、评估方式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并在全球12个国家进行了试点运行,取得了积极效果。但是,由于试点运行的时间短,该项目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长期目标仍待观察。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不同,“快乐运动快乐生活”项目是否适合我国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实践有待研究。我们有必要借鉴联合国等国际有益经验,立足我国国情和青少年实际,大力研发本土化的“通过体育运动预防青少年犯罪”项目,加强项目实践探索,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通过体育运动预防青少年犯罪”模式奠定基础。
体育运动项目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训练师的水平。除了体育专业水平外,训练师的行为举止、为人处世和品德修养也很重要。这是因为,在体育运动中,训练师常常被青少年作为学习或模仿的榜样。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如果人们看到与自己相似的模型成功的解决了问题,人们会对自己能力更有信心,也更容易采取模仿的方式解决问题,因此,训练师的能力素质对项目的实施十分重要。首先,要制定严格的训练师选择标准,对训练师的性别、工作经验、工作能力都进行筛选;其次,选择不同职业背景的人员担当训练师,如体育培训机构教练、教师、社区工作者、学者专家等,使其在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影响;第三,为训练师提供定期的专业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针对性培训;第四,建立训练师保障机制,必要时可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保证其参加项目的热情,以及项目的完成度和质量。
关于将体育运动纳入青年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战略问题的专家组会议中指出①Outcome of the expert group meeting on integrating sport into youth crime prevention and criminal justice strategies,https://undocs.org/en/A/CONF.234/14,最后访问日期2021年4月15日。,对于部分青少年来说,参加体育运动的经历也并不总是积极的、正向的,也有可能作为风险性因素而带来消极影响,如失败经历、身体对抗等。体育运动干预能否在青少年犯罪预防中发挥积极作用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体育运动的活动类型、教练和训练师、父母,以及体育环境等。这就要求加强对“通过体育运动预防青少年犯罪”模式的研究,弄清楚影响体育运动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积极因素,揭示这些因素在预防青少年犯罪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通过体育运动预防青少年犯罪”项目提供支撑。同时,要加强对“通过体育运动预防青少年犯罪”项目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成功经验做法,为不断优化和完善“通过体育运动预防青少年犯罪”模式和项目提供针对性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