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

2021-09-16 02:45刘小恒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8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刘小恒

摘要: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養,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数学教学相协调是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课题。初中生对具体实物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较强,对抽象性知识的学习效果相对较差。教师要立足初中生的心理认知特点,积极开展各类数学思维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优化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实现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8-003

引言

初中数学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学科知识,还要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拓宽学生数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初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图形变换、数学计算能让学生学会问题分析、解决、推理等方面的能力,进而形成一套缜密的数学问题解决思路,其数学思维也会变得非常理想和周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一、在数学史讲解中培养数学思维

数学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规律性,研究数学史也是对数学问题的提出、分析与归纳的体验过程。数学学科的发展史可以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数学史能充分展现科学发现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全面、系统地领略到科学家的数学思维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真理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家从探索到发现真理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索与发现的一般程序,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欲望.数学问题研究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数学理论的突破,理论的突破又带来了方法的更新,有些理论本身就是一种方法,理论与方法共同发展缺一不可。

例如,在“一次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的“函数”的数学史:在17世纪,由伽利略首次提出函数的概念,其内容超出常识,震惊数学界,并在随后的300年发展中,有很多数学家对函数进行了深入研究。教师还可以介绍这些数学家的生平事迹,详细介绍他们在研究函数的过程,其思考问题的方式、问题分析的思路等.学生通过听老师的讲述,能够从中学习到数学家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总结归纳的数学思维,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开展辨析活动,强化数学思维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思维过程就是学生不断总结、不断反思,进而得到提升和发展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反省、反思对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时,要将引导学生有效反思作为思维提升的源泉动力,在课堂教学知识演绎、数学问题解答总结等环节中,组织开展游戏、辩论等互动性较强的辨析活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点燃学生课堂表达的热情,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找到自己知识的薄弱点,认清自己在思维活动过程中的遗漏之处或存疑之处,从而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弥补认知缺陷,改正思维错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七年级上册“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中,有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这样一个观点:“直线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射线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长。这么比较下来直线肯定比射线更长,且长度应该是射线的两倍。”该观点提出后,学生都窃窃私语,开始讨论这个说法对不对。教师便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比赛,让学生罗列出自己支持或反对该观点的数学依据。支持该观点的学生提出:把直线一切两半,就成了两条向不同方向延长的射线了,这说明直线长度是射线的两倍。反对该观点的学生则认为:直线和射线的性质已经说明两者都是没有长度的,连长度都没有了,就没有一倍两倍之说了。通过辩论活动,学生对射线、直线的数学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有效弥补了自己的数学认知缺陷和数学思维短板。

三、巧用设问,优化学生思维方式

设问是引发思考,调动思维的主要形式,能够帮助对象集中注意力,完成相应的思考任务。在数学课堂应用设问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其辩证思维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另外,多样化的设问形式有利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对丰富其思维方式有较多益处。如,面对证明类问题,学生容易受到题目限制,不能灵活利用已知条件解题,若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学生从反面思考,即应用反证法,则学生能够收获新的思维方式。当然,除了改变提问方式和角度,教师还应关注设问的难易程度,即合理安排问题的难度,从而更高效地引导学生完成数学学习。

以“一次函数图像”教学为例。为了表示一次函数,数学采用y=kx+b的形式,其中k、b为常数。教师可以根据图像和函数表达式结合的情况进行设问式教学,并对每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难度,可区分为问答式、开放式以及导向式问题等。教师先选择讲解y=kx,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k是常数,大家可以将其分别赋值为正数、负数和零,并绘制不同图像,看看有什么不同?”该设问为引导型问题,能够为学生指明思考和实践方向,是激发其思索欲望的良好方式,属于较易操作的程度。接下来,教师继续深入课题教学,讲解y=kx+b,并向学生提问,“假设k为零,那么赋予b数值后,同学们是不是会得到直线呢?”在该设问中,教师已经将可能出现的情况列出,其答案应当是单一的,属于问答式设问,能够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有检测作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反思习惯,提高数学严谨态度。最后,教师采用开放性设问,如,“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才能画出位于第二、四象限的直线呢?此时k、b的取值有什么特点?”该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对所学和已经研究过的数学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发现规律,有利于锻炼其整合思维。不同的设问形式能够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助力其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结束语

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完整的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从问题提出、问题分析、习题练习等多方面来增强学生的知识体验。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提升,在多个方面教学中渗透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继刚.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20(30):94.

[2]罗华.试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9(08):193.

[3]徐玉亮.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17):12-13.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