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珍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0-315
课堂教学,对学生来说,是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要件,它是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事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作为现代意义上的人和未来的创新主题,学生不仅仅要优化包括认知能力在内的智力因素,更是发展智商与情商和谐共融的新人文本质。新课程理念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
叶谰教授认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该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然而事实上,课堂往往是学生“厌学”的场所,我曾经对4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语文科学兴趣不大。48人中说不喜欢的有32人,占全班总人的2/3。其中,最不喜欢的有16人,占全班的1/3。而不喜欢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两种:(1)上课只是老师讲学生记,太累。(2)老师太凶,课上只能端正坐着,不许乱说乱动。我想如果课堂不是学生的“学堂”,而仅是老师的“讲堂”、“训堂”,学生不再是它的主人时,那么,它所滋生出来的无奈、厌恶,乃至憎恨的不良情绪,又怎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来到教室、又怎能学好语文呢?所以,要改变学生“厌学”情绪,必须将“把课堂还给学生”。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考虑到学生的 紧张、压抑情绪,我提出几个“允许”: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论,允许保留不同于老师的观点,允许随时质疑老师的讲述。我想。作为老师,不能光眼中有学生,更要心中有学生。当老师把主动权叫给学生,学生更能体会到“我是学习的主人”的乐趣。在教学课文时,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小组讨论、交流时,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或谈自己的理解。学生思维活跃,各予以己见,相互有疏漏、片面之处,我也没有一一否定,因为我的目的并非追求答案的唯一性,而在于发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思维活动,在于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2、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激发其学习兴趣
朗读、表演、讨论,凡是能提高学生注意力、满足他们表现欲望的形式或方法我都会让其尽情地挥洒。朗读,不仅省略了许多烦琐的讲解,且能使学生感受其文质兼美的魅力,在读中“其义自见”;表演,更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轻松愉快中理解文章的内涵;而讨论、质疑,则是把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学习的积极性融为一体。课堂教学不再只是接受现成知识的过程,而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
二、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学生从“厌学”到“乐学”,已跨出可喜的一步。又如何使学生从“乐学”到“想学”、“善学”,呢,我认为关键是课堂学中“活”与“深”,为此, 我以设计提问为突破口,进一步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扩展其思维的广度、深度,激发他们的求知、探索的欲望。
1、注重提问设计的思考性
问题的内涵广,学生的思维才会更活跃。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更能引起学生上课的主动性、积极性。设计一些总领性问题,就好像拎起一个衣服的领子,既美观,又能看清楚整体。在《老王》一文中,我提问的中心问题也就是整篇文章的一个问题:作者在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老王是不幸的,在哪些地方看得出来?在作者看来自己是幸运的,但真的幸运吗?问题尽管很难,但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小组讨论还是能找到答案的。至于其他问题,都与这个中心有关。中心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2、注重提问设计的挑战性
学生的特点是好胜、好奇、好斗。问题越有挑战性,越能激发起其旺盛的斗志,挑战自己、挑战同学、挑战老师,乃至挑战书本,而且乐此不疲。在上《中国石拱桥》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绘画形式,把赵州桥画出来,要求是符合课文内容,能体现赵州桥的特点。结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效果也很好。
我想,提问的精心设计,目的不仅仅在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使之真正有所获益,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大增。以更积极的思维方式更主动的学习方式教学,使“教”与“学”相得益彰,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注重评价的科学性
教师允许、容忍学生求知过程中的错误,用鼓励的眼神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注意给每孩子一样表现机会,让敢于发言的同学毫无遗憾地坐下;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人人参与,让每个积极参与的同学都画上满意的句号。对学生的参加和质疑给予即使评价:“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好善于倾听”、“你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这一句句包含深情的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让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
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更是学生的精神乐园,因此课堂上,我让他们尽情表演、自由辩论、激情演讲,在让班级每个学生都拥有个性,都能健康、愉快地成长;而语文课中,学生表现的主动性、自主性、独立性,让我也感受到了他们拥有自我快乐。
让在开展“我来当导演”活动中,本着教材为我所用,为学生实际所用的原则,有目的地修正教学目标。在上《皇帝的新装》一文时,为避免长、繁琐的讲解分析,也为了满足学生表演欲望,让他们自由组合,扮演课文中人物。看着他们兴致盎然的表演,望著他们专注、热烈的眼神,听着他们轻松、愉快的笑声,我不禁感悟到:实际上,我们不要不松手,不用不放心,学生的智慧、能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他们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