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兴
摘要:柑橘是我国水果品种的重要类别,随着近年来柑橘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如何加强其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我国柑橘种植的重要探究方向。传统的柑橘种植管理過程中,果农都是通过农药喷洒进行病虫害防治,来提高柑橘种植的产量,但是结合柑橘的生长特性来看,我们也应加强其日常的种植田间管理,促进柑橘种植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柑橘种植;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策略
柑橘种植产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产业管理者就要充分认识到科学种植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的关联性,一方面要科学进行田间管理,另一方面要利用现代技术做好柑橘的病虫害防治,提升柑橘种植的稳定性和高质量。
1 柑橘病虫害问题的分析
结合柑橘病虫害的种类和表现来看,可以将其总结如下:第一、柑橘炭疽病。柑橘炭疽病主要是指柑橘在生长中出现大面积脱叶、僵果的现象,严重影响着柑橘的产量,严重的可能还会引起柑橘的绝产。柑橘在得了炭疽病之后,其植株会携带炭疽病菌,在越冬之后,植株上的病菌可能会随着温度以及湿度的变化会二次生长,传染其他健康的植株,影响其第二年的生长。同时炭疽病病原在实际发展过程当中,也会不断的产生孢子病菌,伴随柑橘生长的整个过程,从幼果期开始一直到柑橘成长的中后期;第二、柑橘溃疡病。柑橘溃疡病主要是指由于地毯草黄单细胞菌感染引发的一种免疫性病,主要体现在对柑橘植株的伤害,例如幼苗一旦感染此病毒就会出现果实脱落等现象,影响植株的健康成长。此病多发于每年的春夏秋季,在冬季发病率较低,是影响柑橘产量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三、柑橘红蜘蛛虫害病。红蜘蛛是植物繁殖中常见的一种病虫害,主要表现为每年春季后,集中爆发,具有高速繁殖、适应力强、免异性高的特点,如果发现不及时或治理不及时严重影响柑橘植株的健康成长和果实产量;第四、柑橘介壳虫害病。介壳虫是柑橘类植株生长中常见的一种病虫害,主要表现为虫体撕咬柑橘植株叶片和果实,同时虫卵会寄居在芽孢内,随着植株开花结果,进入果实内,吸收果实的养分。
2 如何通过柑橘种植管理有效防治病虫害
2.1 科学进行柑橘种植管理
柑橘种植管理主要是指在柑橘植株生长过程中通过田间管理来提高其生产安全性,例如人为性干预措施等,具体我们可从以下两点进行:第一、加强对柑橘植株的检疫措施。首先,我们要对柑橘植株的种苗选择全面检疫,选择优良的种苗进行种植,从根本上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其次,我们要利用现代科技技术,阻碍病虫害的侵袭以及传播,例如定期进行环境监测,随着气温变化等,利用科技技术进行人工干预,避免柑橘出现溃疡等。同时,我们可以结合柑橘种植经验,从地域选择等角度进行切入,选择地势高、空气流通好、排水好的区域进行种植,并设置遥感卫星监测点,监控柑橘的生长情况。最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和解决,例如封锁病虫害植株区,集中进行灭虫害处理;第二、加强农业防控。首先,我们在柑橘植株的休眠期要定期对植株进行修剪,剪掉死枝,并对茂密的植株枝条进行适当修剪,减少越冬病虫源。其次,在柑橘果实的生长期,若发现大面积的病虫害,应剪掉植株的树冠或者病虫害卵包,并喷洒农药,集中灭害。
2.2 应用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是指通过诱饵捕杀的方法来进行集中灭害,首选是利用病虫害天敌进行治理,一方面利用生物群链的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避免大剂量喷洒农药带来的农药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体现绿色治理的根本理念,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柑橘植株生长环境的免疫性,降低病虫害现象,但是也需注意的是我们要做好生物防治技术的管理和利用。首先,我们要感觉柑橘种植的面积和病虫害的程度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理技术和手段。其次,我们要从总体角度来看,可以选择根部施药或者树干施药与生物防治技术结合的方法进行灭害,实现病虫害根本上治理,确保生物防控技术作用的发挥。
2.3 引进物理病虫害防治技术
物理病虫害防治技术是科技技术应用于柑橘病虫害问题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低污染、高效率的特点,大大提升了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是近年来柑橘种植产业的首选防治措施。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物理机械防控技术来进行柑橘病虫害防治,例如使用灭虫灯、灭虫香、灭虫雷达等,其主要原理是根据病虫害的特性,进行物理技术干预防治,保证柑橘种植过程的生态平衡性。其次,针对大面积的柑橘种植园,一旦发生病虫害灾,一般采取人工捕杀、食物诱杀的方法,实现病虫害的根治,提高柑橘的产量。
3 结束语
柑橘病虫害问题直接影响到柑橘的产量和生长,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具有一定的污染性,对柑橘生态环境的破坏有着恶劣的影响,对此我们应积极进行绿色防控。首先,我们应科学进行柑橘种植管理;其次,应用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柑橘生长种植的质量水平;最后,引进物理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柑橘生长的产量。
参考文献
[1] 刘传建.柑橘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J].果树资源学报,2020,v.1;No.1(01):55-56.
[2] 郑金平.试论柑橘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2019,000(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