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丽君
摘要:农地产权结构的变迁,对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种植结构产生了相应的影响,不仅农地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相应增加,而且对农业环境效率也产生了间接的推动与促进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农地产权的功能与基本特征,并针对农业种植结构提出了具体优化对策,以期为合理利用农地资源,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农地产权;农业种植结构;可持续发展;优化对策
0 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与推动,国家对资源优化配置、农地利用率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思想,既完善了传统产权制度下主体不明确、权属不清晰等不良现象,又从根本上提出了农业产权安排及相应配套措施,以积极发挥对农地流转与农地投资的影响与作用,为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和国家稳定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依据。
1 农地产权安全性对农地经营规模的影响
1.1 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农村土地授权归村集体所有,不同农户凭借成员身份获得人口相同比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一方面农户所使用的土地是集体决策所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政策的不定时调整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户土地控制权与使用权。因此,就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而言,增加农地产权安全性不仅可以降低农民种植风险和投入成本,还可以保证农地种植结构不受产权状态的影响,保证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1.2 对农地投资方面的影响
传统农地产权由村镇集体掌握,个体农户对农地经营没有稳定的长期权利,因此农户一旦投资,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随着土地产权或承包主体的改变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提高农地产权安全性,一方面可以鼓勵农民投资创业,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其在投资后无谓的经济损失,保证农地种植结构的稳定化、高效化。
1.3 对劳动力非农转移的影响
当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受不完善的农地流转市场机制制约,不仅存在农地经营规模总体缩小的不良局面,而且也会抑制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增加其外出就业的风险与损失。比如,农地是农村劳动力主要经济来源,如果进城就业就会面对农地被集体收回的风险,二者只选其一部分,村民会选择继续承包经营土地,久而久之会增加农村劳动力释放的难度,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的难度。
2 加强农地产权安全性的具体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与深入,针对新疆农地产权安全性问题重视度逐步提升,土地利用结构的不合理不仅直接关系到新疆地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农村经济的繁荣,而且还制约了新疆农业现代化建设。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具体优化对策:
2.1 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
近年来,我国新疆地区农地流转呈递增趋势,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地人均面积,而且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传统管理体制下农地所有权归农业集体所有,村民农地使用权受限;其次,传统体制下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全县范围较大,与少数成员的整体和长远利益相背离,无法实现独立完整的财产权利,在超出使用期限后村民对土地失去了经营权、使用权,影响了整体村民的利益与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因此,国家和政府应当出台政策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代表,以强化授权职能,降低传统体制下农民在承包、受让等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后的风险,以保证农民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产权的安全性。
2.2 赋予农民具有物权意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新疆地区是我国农业资源大省,其农业经济发展状态与我国农业现代化、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国家级政府应出台政策弥补现有农地产权制度的缺陷,以为土地隐形市场以及农地种植结构的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新一轮土地承包改革制度的实施与推进,在土地承包使用权长期不变的前提下,农民应正确运用手中的承包经营权,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户耕地种植的稳定性。首先,当地政府应根据自身的土壤特性、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整改农业种植结构,以促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增加农产品产量,创新农民经济收入,以通过产权的安全性促进其增加耕地种植面积。其次,当地政府要强化拓展和稳定农户土地承包权益,并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认,以将传统的单一土地承包经营拓展为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益,以保证土地承包权享有等价交换的价值与资本,有利于确立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与农地结构的稳定。
2.3 配套措施建立与完善
农地产权安全性不仅承载了较多的社会稳定功能,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为青少年提供了稳定的就业保障,促进了当地经济功能的发挥与推动。首先,当地政府要鼓励农户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其次,当地政府要完善配套措施为剩余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弥补传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足,消除其在生产中的各种风险,为农户获得更高的利益提供稳定的保障,以促使其加大土地的长期投入与使用,为产地安全性提供积极的保障。
3 结语
随着国家农业经济的发展,农地产权安全性问题逐渐受到了国民的关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还鼓励了本地农户增加耕地投入,扩大耕作面积,完善灌溉条件等。另外农地产权安全性的提高也为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长期稳定提供了理论基础,扩大了农业经济经营规模,提高了我国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为现代化农业基础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腾飞.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农业绩效的影响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4.
[2] 刘承芳,何雨轩,罗仁福,等.农户认知和农地产权安全性对农地流转的影响[J].经济经纬,2017(2):31-36.
[3] 李燕.农地产权结构、农地长期投资与农业环境效率[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1):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