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郭沫若代笔了《科学的春天》

2021-09-16 04:02钱江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36期
关键词:徐迟讲话稿大林

钱江

1978年3月18日至3月31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文革”结束后,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盛会,是拨乱反正的重要突破口。邓小平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方向。大会闭幕时,86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发表了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由著名播音员虹云当场朗读。会场上顿时响起一阵阵春潮般的掌声。这个书面讲话成为中国科学发展史上的名篇力作。

然而,《科学的春天》是怎样诞生的呢?

徐迟代表起草 诗人特色太浓

1977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决定在1978年春天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科学大会的文件起草工作全面展开后,新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的童大林和中国科学院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明瑜等人组织力量为华国锋、邓小平、方毅起草在大会上的报告。其中,为华国锋、邓小平起草的讲话稿一波三折。邓小平采用了起草小组起草的讲话稿。华国锋却没有采用起草小组的讲话稿,而是另写了一个。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进展得很顺利,前景鼓舞人心。会议组织者在3月25日碰头商议的时候,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大会闭幕式的构想,要请文件组为郭沫若院长起草一个讲话稿,给大家再鼓鼓劲。

距离会议闭幕的日子不足一周了。此时,郭沫若仍卧病在床。会议开幕式时,他是从医院直接来到主席台就座的,而且未能久坐。由他亲笔写讲话稿已经不可能,那么谁来代为起草呢?简报组的胡平(原中宣部国际宣传处干部)建议请徐迟来写,说徐迟和郭沫若都是诗人,有相通之处。徐迟刚刚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了描写数学家陈景润的著名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一时间名满天下。大家一致同意请徐迟执笔。由于这个建议由胡平提出,所以领导就派他去请徐迟。胡平赶到友谊宾馆,顺利地找到了徐迟,说明来意后,徐迟欣然接受。第二天,徐迟完成了讲话稿,3页《人民文学》的稿纸基本写满,约720字,颇具诗人特色。

文件组的同志看后,认为徐遲草拟的讲话稿比较分散、浪漫,在大型庄重的会议上宣读不太适宜。这怎么办呢?得另找新的起草人。

胡平受命接笔 绿色触动灵感

童大林说,时间不等人,就在我们内部找人写吧!大家商议后,决定就请胡平来写。胡平推脱不了只好答应下来。

胡平赶到友谊宾馆,把这一决定委婉告之徐迟后,便坐上公共汽车往家赶。他看到路边的柳枝已经饱含绿色,吐出嫩叶,随风飘来飘去,感慨地想到,前些天在宾馆里忙于会务,浑然不知春天已经到来。他突然产生了联想:春天来了,这不仅仅是大自然的春天!科学的春天已经来临了,那就让我们迎接科学的春天吧!他激动了,感觉到文章的题目已跃然纸上,这就是《科学的春天》。有了好题目,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一夜激情思如潮 写就《科学的春天》

吃过晚饭,胡平把自己关在小书房里开始动笔了。他认为,既然是为郭沫若写讲话稿,讲话稿就要符合郭老的身份,这要在第一部分中体现出来。郭沫若有3种身份:政务活动家,科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诗人(文学家),这3种身份是融为一体的。第二部分要写扫除“四人帮”,科学的春天来到了。胡平在此处引用了叶剑英的诗句“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作为此时讲话者心情的写照。接下来,胡平写道:科学是讲求实际的。同时,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他想起了电影传记片《哥白尼》中主人公的一句台词“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胡平感到,科学需要有这样一种精神:既异想天开,又脚踏实地。于是,他写道:“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该写结尾了,胡平觉得还需要一个高潮。他采用了徐迟原拟稿中的12个字“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接着,胡平联想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描写春天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他挥笔写来,把前面写实了的东西虚写一番,表现出科学家和诗人的意境和愿望。

胡平写了一夜,思绪此起彼伏。东方欲白,胡平在晨光中为《科学的春天》划上了句号。当天,童大林、吴明瑜看过稿子,一致肯定,提笔略作一些字句的修改,立即发排。

第二天,公务人员将稿子送给卧病中的郭沫若。郭沫若在病榻上看完稿子,走下床来,在文中加了一两个字,然后提笔签写了自己的名字,表示同意。胡平的任务至此完成了。

(摘自《党史博览》 )

猜你喜欢
徐迟讲话稿大林
陈毅的讲话稿没有字
大林妈摆摊儿
继续走下去
陈毅的讲话稿没有字
讲话稿
最有情义的你在渡口等着我
徐迟永远十八岁
徐迟永远十八岁
读《大林和小林》
参考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