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道君
总是在夏天想起古镇,同时想起老家的旧屋。从古镇迁出多年,老屋坍塌只剩下一面砖墙。
白永生说:“住房与我们的生命一样,当有人气的时候,它也活得健康,当人走屋空之后,它也很哀伤。”就像这一面迟迟不肯坍落的墙,还坚持着,屹立着,仿佛在期待曾经的主人回来。
结果只有望眼欲穿的落寞,自然坍塌的老屋不止一家,它们渐渐被夷为平地,又被建成幢幢高新的民居,有了大马路,有了路灯,有了城市的喧嚣新城出现了,古镇消失了。
多年后重回,已看不到旧时痕迹,只剩下记忆中片片模糊的光影。
当故乡失去了旧时模样,走去古镇,就有了它的意义。在斑驳的墙面,在长草的瓦当,在青色的石板路上,才能把记忆拉得长远,梦回旧时。
其实,要体验一个古镇的特别之处,不在于小桥流水,也不在老屋小巷。而是平淡流年。
我们身处繁忙工作的环境里,耐心值很低。在古镇,有一种短暂的抽离。在古镇,迷恋的东西也就不需要具体伟大,只要些朴实的小事,熟悉的人间,普通的流年,在当地人习以为常的生活里,感受属于自己曾经的习以为常。
这些都是普通微小的事,但正是这些无关重要的小事,充满了人的一生,也丰富了人的一生。迷恋古镇,亦是迷恋寻常。
选择去古镇,有时候理由浅显得很。
或是回忆一个人,秋瑾,而去绍兴。轩亭口是秋瑾从容就义的地方,落日余晖里,想到她在狱中受尽酷刑,被逼写所有参与革命的人的名单,她却只写下一个字“秋”,表示只有自己一人。
在绍兴,回忆过往的风云人物,不唯秋瑾,还有鲁迅、蔡元培,和更久远的王羲之,看见一个个真实、勇敢、坚定自己信仰的灵魂。
人之一生,总会经历离去的人,离去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记忆也会随之慢慢冷却。走去古镇,有时也只是为了一个老朋友,怀念曾经。
就如《乡村笔记》在走访乡镇的中,听一位在河边晒太阳的李爷爷恋恋不忘地说:“这几年老朋友都陆陆续续搬走了啊,我们也很少会去走弄堂。”
镇上居民的孩子大多在大城市里落户,或者因为拆迁不得不离开……各样的缘故搬走,“只有那么几个老人还记得弄堂里的石窗花纹、青砖庭院。”
古镇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有着时间与经历,有着人与情一起交织出来的共同的记忆与美好。
走进江南小镇,看镇上晨曦中炊烟袅袅,观夜晚里安逸宁静,仿佛时光倒流,重回故里。
古镇的魅力便在于它像一台时光机,让人想到儿时的生活,也是同样的河道密布,石桥纵横的清晨,阳光细碎把起早的卖菜人、买菜人拉得长长。
也是同样的斑驳白墙,反映着岁月痕迹,人们生活的痕迹。户户人家的主妇就在天井摘菜、洗净,把青泥地折腾得湿漉漉,最后一盆水瓢泼出来,带着盆转身往里屋走去,才算结束。
来古镇的人,往往不是归人,只是个过客,但来到古镇卻总有一种离家很近的错觉。
人生总有物是人非的无奈,古镇仿佛留下了那些过往的岁月与经历,回忆永远是值得珍重的美好。
摘自微信公众号“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