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凯 王丹红
[摘 要]在“双一流”建设中,高校主动发挥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队伍优势,服务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大学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内在要求,也是研究型大学立足区域、奉献区域的光荣使命。研究型大学应该始终坚持把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身办学理念,在服务区域建设中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示范作用、科学研究的引领作用、高端人才的集聚作用、合作发展的推动作用和文化建设的辐射作用,为推进区域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建设创新型科学技术中心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双一流”;服务区域发展;研究型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9-0042-03
当前,我国正值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阶段,加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大学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内在要求,也是研究型大学立足区域、为区域建设贡献自身优势的光荣使命。国家在“双一流”建设方案中,鼓励大学与地方区域发展互动,也重新燃起了大学服务地方、区域发展的热情[1]。在“双一流”建设中,研究型大学应该始终坚持把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身办学理念,将事业发展放在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国家区域发展的大局中考虑,以推进研究型大学内涵式发展为重点,以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和改革发展等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主动肩负使命、承担责任,在服务区域建设中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示范作用、科学研究的引领作用、高端人才的集聚作用、合作发展的推动作用和文化建设的辐射作用,推动学校发展质的飞跃和系统能力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双一流”建设视域下研究型大学要发挥服务区域发展的人才培养示范作用
人才培养结构是大学的基本架构,是大学课程结构、组织结构、人员结构、基础设施结构等一切结构的基础和依据,学校人才培养结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整体功能的发挥和全局的发展。实现战略融合,需要从战略的高度来思考各种相关要素[2]。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是研究型大学的特色和优势,研究型大学培养的都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精英人才。
研究型大学应该以“立德树人、育人为本”为根本任务,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根本、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理念,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研究型大学要坚持以主动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分类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具有研究型大学特色的适用于不同学位类型研究生成长的多元化培养机制。注重提升学术性研究生尤其是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建立与完善面向区域和行业需求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引导鼓励行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建设,探索实施“合作导师+社会实践”模式,增强研究生的职业竞争力,全面系统深入地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双一流”建设视域下研究型大学要发挥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端人才集聚作用
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区域的大力支持,大学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学科发展规律,立足区域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主战场,贯彻落实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以“双一流”建设为重要载体,更加积极地以争创一流的精神,以提升学科内涵建设为核心,把研究型大学办成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人才高地。
研究型大学是区域高端人才的集聚中心,高端人才又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研究型大学要在“双一流”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大力改革,创新学科、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围绕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定位,结合人才定位、学术水平定位和服务区域面向定位等,制订调整优化人才结构布局的整体和分步工作实施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分阶段地整合人财物等人才资源,调整学科专业,优化结构布局,使相关学科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动融合,促进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和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研究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和办学效益。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造就工作,启动各种高层次优秀人才引育计划,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造就一批能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领军人物和高级专家队伍,努力引进、培养和造就学术领军人物,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强化资源保障,建立服务社会专项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研究型大学服务区域社会建设落到实处。实现师资队伍对学校发展建设的基础支撑向引领带动转型,构建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师德高尚、学风扎实,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资队伍。
三、“双一流”建设视域下研究型大学要发挥服务区域发展的学术研究引领作用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该通过高水平的学科建设、高层次的学术研究、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促进区域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引领带动区域高校和科研机构提高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水平。研究型大学应发挥基础学科的雄厚实力,应用学科发展势头强劲的优势,着眼一流大学传承文明、服务国家的历史使命,形成特色,抢占学科制高点[3]。
研究型大学需按照国家要求,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以“面向未来、创新引领、发挥优势、相互支撑”为原则,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注重实效,将高校内涵式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学校学科、科研、人才等优势,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发展体系,提升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协调发展能力,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和贡献度。围绕高校的人才培养使命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新型科研组织形式,构建创新生态系统。
在服务区域发展中,以《高等学校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高等学校“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为指导,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有序推进前沿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承接、重大成果创新。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企業核心技术难题,持续改革创新科技体制,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突出质量、实效和贡献,鼓励创新创造,构建“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式特色科技创新体系。研究型大学要围绕“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制订并推进落实服务区域发展与振兴行动计划,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鼓励教师积极面向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产出一流成果,努力为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研究型大学应紧密围绕区域发展的中心任务、重点工作,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决策需求,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四、“双一流”建设视域下研究型大学要发挥服务区域发展的开放合作推动作用
研究型大学是区域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力量之一。研究型大学要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聚焦行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有组织地开展联合攻关、集团作战。推动政产学研深度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平台建设。参与区域的建设和规划工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深度参与的开放合作服务网络。
高校作为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与社会潜在创新主体[4],开放合作是其推动学科创新、实现学科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要紧密跟踪国际学科发展前沿,把握国内外学科交叉融合趋势,服务国家战略和国家重大需求,多视角全方位推进学科开放性建设。学校要通过制定倾斜政策、设立专项资助计划、建立学科特区等多种方式,坚持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打破学科壁垒,不断拓展国际、国内和校内的学科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实施“人才培养支撑”和“科技创新引领”双轮驱动。研究型大学应以高质量的学术创新成果服务经济发展,引领社会进步,以工业技术研究为主体,构建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政产学研科技创新合作平台网络;依托现代产业技术研究,促进优势领域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新农村发展研究,全面服务区域新农村建设发展。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构建政产学研用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在重视理论研究的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决策咨询,充分发挥其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
学校应进一步落实开放合作管理重心下移,建立以学院为基本单元的开放合作资源投入新模式。根据学院学科所处层级、目标任务、预期成效、学科属性、配套能力等多种因素,改革经费等建设资源配置方式;多部门协同,强化政策导向作用,对开放合作实行目标管理,建立目标责任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建设过程管理,突出指导服务和对建设绩效的考核评估。
五、“雙一流”建设视域下研究型大学要发挥服务区域发展的文化辐射作用
研究型大学是弘扬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旗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高校厚重的文化基因,镌刻学校历史印记,彰显社会主义先进大学文化,为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夯实文化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高校服务区域发展,形成文化融合的必然要求。
研究型大学要深入实施“文化荣校”战略,坚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符合研究型大学文化建设的工程,积极开展办学理念和治校精神的研究,开展新时代背景下的校训解读,发掘特色文化。规划建设文化展馆,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加强对学校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历史传承等的提炼和归纳,促进校内外文化交流。发挥各个学科专家学者和广大校友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引领先进文化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突出其整体性,推动文化系统化建设[5]。要把文化建设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水平科学研究、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水准国际交流合作等要素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集中多部门力量,形成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全方位系统化的政策保障体系和资源配置体系,提高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六、结束语
当前,我国迎来了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新时期,一流引领、提升内涵、提质增效成为新时期发展主题,也为大学服务区域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高校要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神圣使命,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战略重点,以人才引育为关键环节,以深化改革为第一动力,稳步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程。服务区域社会建设是实现研究型大学“双一流”建设目标的重要手段,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研究型大学服务区域发展为形成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学科建设成果等方面都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服务区域社会发展要紧紧围绕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强化服务区域发展在研究型大学“双一流”建设中的支撑带动作用,将服务区域发展定位为引领带动研究型大学各项事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引擎,抢抓新时代区域发展振兴政策、产业升级趋势等机遇,利用人才培养优势、人才集聚效应、科学研究实力、智库参政辅政等,建设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基地、高质量社会服务基地、先进文化引领基地,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 连莲,许明. 近年来英国高等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9(11):53-58.
[2] 郭孝锋,吴志功.论研究型大学与区域的战略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9(6):61-63.
[3] 山红红.产学研结合的理念、模式与机制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08(9):30-32.
[4] 王全旺,赵兵川.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社会创新发展途径及策略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2):29-33.
[5] 黄水香. 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选择[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7(10):41-43.
[6] 姚成郡.中国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02-106.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