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春红,江峰,丁俊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唾液腺肿瘤中以腮腺肿瘤发病率最高,约占80%[1]。其中又以良性为主,恶性肿瘤仅占20%。术前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对于确定手术方式非常重要,良性肿瘤一般采取腮腺次全切除,而恶性肿瘤通常需将腮腺全切除,同时将面神经一并切除。目前对于腮腺肿瘤的影像学检查以超声应用最为广泛。笔者旨在比较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评估超声检查鉴别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
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15年11月至2020年12月间经病理确诊为腮腺肿瘤的277例患者的完整资料,男168例,女109例,年龄13~87岁,平均(52.89±15.82)岁。其中205例腮腺良性肿瘤,72例腮腺恶性肿瘤,所有患者均术前行超声检查。排除标准:(1)术后病理证实为炎性病变或淋巴结;(2)术后复发的病变;(3)患者检查前经放化疗治疗。
采用EsaoteMylab及Siemens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定为5~10 Hz。仰卧位,颈后部垫高,头转向健侧,暴露检查区域,采用多角度、多切面深度探查。
由2名超声诊断医师(具有5年和15年以上工作经验)进行阅片,意见不一时协商处理。观察病变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包括最大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囊变比、钙化、内部血流丰富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并与健侧对比。血流丰富程度采用 Alder 半定量分级[2]:0级为无血流信号;1级为少量点状血流信号;2 级为较多血流信号;3 级为丰富血流信号。其中0-2级归为不丰富血流信号。
ICC为0.795~0.864,一致性较好,选取高年资医师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腮腺良恶性肿瘤在边界、形态、钙化及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最大径、内部回声、囊变、血流分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腮腺良恶性肿瘤超声征象对比
形态、边界、钙化及淋巴结转移指标曲线下面积(AUC) (95%CI)值 分 别 为0.789(0.724~0.854)、0.667(0.585~0.748)、0.543(0.463~0.623)、0.576(0.495~0.658),见图1,表2。
图1 超声特征性指标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的ROC曲线
表2 超声指标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
唾液腺肿瘤仅占头颈部肿瘤的3%,而其中腮腺肿瘤发病率最高,约80%。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腮腺肿瘤的黄金标准。腮腺肿瘤种类多样,发病率相对较低,在临床和影像学诊断方面均有一定难度。术前完善诊断信息可以更好的为患者制定手术方案,对于恶性肿瘤可以预测足够的边缘和面神经重建的潜力,对于良性肿瘤可以行保留面神经的保守手术。超声作为一个最常用的检查手段,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术前诊断信息[2-3]。本文旨在比较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有用的诊断信息辅助临床。
本研究通过对腮腺良恶性肿瘤超声声像图特征对比后,发现形态、边界、钙化及淋巴结转移这4个指标存在差异,考虑到这些潜在因素,进一步绘制了ROC曲线,我们发现形态、边界、钙化及淋巴结转移指标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的AUC(95%CI)分别为0.789(0.724~0.854)、0.667(0.585~0.748)、0.543(0.463~0.623)、0.576(0.495~0.658),其 中 形 态 及 边 界诊断效能较好,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依次为76.4%、81.4%、80.1%,33.3%、100%、82.7%。与杨旭芬等[4]、高源等[5]、王晓荣等[5]研究基本一致。肿瘤的形态、边界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生长方式,恶性肿瘤由于呈浸润性生长,故形态多不规则,边界多不清晰。但BOZZATO 等[7]发现50%恶性肿瘤边缘清晰,他们认为不能将边界是否清晰作为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的可靠超声指标。
恶性肿瘤合并钙化是由于钙磷异常代谢所致,尤其是沙粒状钙化。本研究得出钙化灶超声指标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依次为12.5%、96.1%、74.4%,与韩明丽等[8]研究相仿。恶性肿瘤常伴淋巴结转移,本研究中我们发现恶性肿瘤中有11例出现淋巴结转移,文宏等[9]同样有此发现。
腮腺良恶性肿瘤在病灶最大径、囊变、血流分级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上超声指标鉴别涎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不同研究[4-6,8-11]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原因可能为:①腮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低,研究样本量均较小,有待大样本验证;②腮腺肿瘤的病理多样,导致超声征像重叠性较大;③声像图特征的分析存在主观性;④回顾性研究,难免选择偏倚,尚需要前瞻性研究验证。
综上所述,常规超声可以挖掘出一些有用的信息来评估腮腺病变。形态、边界、钙化及淋巴结转移特征有助于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