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亮
(永宁县李俊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宁夏银川750103)
设施农业产业被列为宁夏“十四五”优势农业特色产业,是今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而蔬菜育苗产业是发展设施农业及露地蔬菜产业的基础,做好蔬菜育苗产业是调整优化农业特色种植、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环节。为探究宁夏引黄灌区蔬菜育苗发展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当地蔬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宁夏引黄灌区具有代表性的育苗场进行了调研,现就有关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根据调研方案,采取实地走访调研的形式,选取了当地(永宁县和贺兰县)具有代表性的育苗场(企业、合作社、大户)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括育苗企业(合作社)基本情况、育苗配套设施、育苗场的经营状况、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
本次调研了20家育苗企业(专业合作社),其中年育苗量5 000万株以上的2家,年育苗量1 000万~5 000万株的4家,年育苗量500万~1 000万株的10家,年育苗量500万株以下的4家。年均育苗2~5茬。主要育苗蔬菜品种有番茄、茄子、辣椒、黄瓜、甜瓜、西瓜、叶菜类(芹菜、娃娃菜、西兰花、结球甘蓝)等。全部采用穴盘基质育苗。黄瓜、西瓜、甜瓜多为嫁接苗,辣椒少量为嫁接苗。近年来番茄、辣椒、西瓜、黄瓜等嫁接苗比例逐年上升,尤其是越冬茬口。育苗设施主要有日光温室、大拱棚、大拱棚套小拱棚,部分育苗企业采用冬季日光温室加热育苗。销售以本地销售为主,满足就近蔬菜生产区的种苗需求。从目前情况来看,当地蔬菜育苗存在门槛低、没有行业标准等现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蔬菜种植户多以家庭经营为主,种植规模小,并且分散经营。
本次调研发现,当地育苗场主要由大型育苗企业、小型育苗企业、育苗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户的经营方式组成。其中农业专业合作社所占比例为65%,是当地育苗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在春夏季进行育苗,越冬茬育苗相对较少;其次是育苗大型企业,一年四季均可进行蔬菜育苗,占总育苗场的25%;家庭农户育苗场占比为10%,主要为夏秋季育苗。
在调研中发现,越冬季种苗90%以上采用订单形式,春夏蔬菜种苗70%以上为订单苗。一是大型育苗企业提供订单苗,种植户先期预付一定费用进行种苗订购,种苗质量相对较高,但种苗价格也较高;二是有的育苗场采用自主育苗方式,育苗场根据市场行情和往年经验及来年蔬菜生产预期,自主决定所育蔬菜品种;三是部分育苗场根据种植客户所需品种进行代育加工;四是部分育苗场利用分布于各乡镇村的农资化肥销售店及长期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农技服务人员”作为“销售中介”推广订单。近年来部分育苗场利用互联网,通过微信群、朋友圈、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进行种苗销售、信息发布、种植技术指导和经验交流。
根据对调研结果分析,平均每盘72穴种苗育苗成本为6~10元(该成本不包括种子成本,因为种子成本相差较大)。主要成本包括农药化肥、水电费、人工费用、基质穴盘费用、设施折旧费、场地费用等,具体见表1。
表1 蔬菜穴盘育苗经济效益情况
当地蔬菜育苗种类主要为茄果类(番茄、茄子、辣椒)、瓜类(黄瓜、西瓜、甜瓜、丝瓜、苦瓜)、叶菜类(大白菜、盘菜、西蓝花、娃娃菜等)。育苗场穴盘应用情况及种苗售价情况见表2。
表2 蔬菜穴盘育苗应用情况
采用穴盘育苗能够节约蔬菜用种,幼苗质量相对传统育苗抗逆性高、商品性能好,更适合种苗的标准化生产,为蔬菜高产优质奠定了良好基础;穴盘育苗由于采用泥炭、蛭石等轻型基质育苗,幼苗质量轻[1],便于长距离运输,对于蔬菜种苗实现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十分有利。
通过本次调研表明,蔬菜种苗订单销售已成为育苗的主要经营模式,越冬苗订单率在90%以上,春夏季苗订单率70%以上。育苗场接收种植户的订单,按照种植户的要求选择品种进行育苗。同时,育苗场还提供蔬菜产品售后服务,向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定期进行田间管理跟踪服务,及时发现问题、跟踪问题、解决问题。部分育苗企业通过自己试验田进行新技术推广、引种试种,通过组织农户参观,免费给农户提供新品种信息、种植技术指导[2-3]。
一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不论是露地蔬菜还是设施蔬菜,采用育苗种植确保了蔬菜大面积产业化生产经营。二是蔬菜育苗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育苗企业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当地育苗高峰期带动相关从业人员达到几千人,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
育苗生产技术是本次调研提及的主要话题,育苗场负责人特别关心如何提高秧苗质量、降低种苗成本、病虫害预防等生产技术。同时秧苗嫁接工人嫁接技术不熟练,商品嫁接苗占比不高,多数秧苗管理人员缺乏精细的、专业的管理技术。因此,成熟的生产技术是育苗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在调研中发现,育苗场和种植户之间的矛盾还是比较突出。一是种植户购买的秧苗品种不纯、带病种苗较多,给种植户造成损失;二是部分蔬菜种苗存在赊账现象,尤其是蔬菜价格较低的年份,大面积种植蔬菜的种植户亏损严重,有的种植户甚至放弃蔬菜收获。育苗企业本身利润薄,由于种植户的原因种苗企业无法收回种苗成本,从而导致育苗场与种植户之间发生矛盾。因此建议探索以“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统购统销发展模式,解决育苗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矛盾。同时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种苗品种、种苗数量、种苗价格、付款方式、取货时间、单方违约赔付额度等关键信息),这样既保证了种苗的品质,农户又节约了生产成本,也在企业与农户间建立合作桥梁,避免矛盾发生。
本次调研蔬菜品种也是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市场上同一类蔬菜品种繁多、真假难辨,一定程度影响规模化育苗发展。此外市场销售、政府支持力度(设施农用地审批繁琐、面积有限)、育苗工人的老龄化及女性化等也是较关心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本地目前大型的育苗企业较少。大部分育苗场主要是根据当地生产和用户需要自发成立的小型育苗合作社或者个人育苗基地,没有通过经营审批和办证,存在监管漏洞。个别合作社育苗棚设施简陋,甚至没有育苗床,防寒、加温、遮阳、保湿条件不足,育苗质量不稳定、品种无法保证。而且小育苗场(合作社)与规模化的育苗企业形成了无序竞争状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地区整个育苗行业的良性发展。
通过本次调研发现,育苗过程以人工为主,较大育苗企业也是如此。少数规模稍大的育苗企业配有移动式育苗床架、行走式喷灌机等施肥喷淋系统。其他如种子催芽箱、自动化播种流水线、穴盘清洗消毒机、蔬菜秧苗嫁接机、秧苗分选移栽设备系统、基质高温消毒设备等育苗专用机械,在本次调研中发现基本没有育苗企业(合作社)投入使用。再加上近年来人工成本的增加,本地区育苗机械应用程度低已经制约了集约化蔬菜育苗产业的快速发展。
蔬菜育苗工序较为繁琐,对从业者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尤其是嫁接苗的要求更为严格。通过本次调研发现,目前蔬菜育苗行业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年龄普遍偏大,主要在50~65岁之间,年轻技术员极少,大学本科毕业从事育苗的更是少之又少,对新技术、新技能的接受能力较差,而且从业者大多数没有上过农业院校,也没有经过专业蔬菜育苗技术培训。因此严重阻碍了蔬菜集约化育苗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从而导致蔬菜秧苗质量不高,带病苗、徒长苗或小老苗现象时常出现,严重的导致农户种植后大面积死亡,引起农户与育苗企业(合作社)之间矛盾激增。
蔬菜育苗过程从品种选择、种子检疫到成品种苗出售均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种苗质量好坏主要靠外观,没有严格的检验检疫机构或者统一的种苗合格证书。育苗企业大部分是从种子经销商或者蔬菜种植户转行而来,有的育苗企业(合作社)甚至种植蔬菜一两年就转行从事蔬菜育苗,严重缺乏现代化蔬菜育苗技术和种苗管理经验。育苗工人大部分是附近村庄的大龄妇女,育苗人员不固定,流动性较大,管理松散,严重缺乏专业技能人员。有的育苗企业所雇佣工人来自山东、河南等地,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而不能及时到位,错过蔬菜育苗最佳期。同时,部分企业育苗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对工人作业管理、育苗技术提升、市场行情把握、产品销售等缺乏经验,对蔬菜种苗的经营存在盲目性,不利于育苗行业长期稳定发展。
主导品种不突出,同一类蔬菜品种繁多,存在一种多名、多种一名现象。容易引起种植户所需要的品种和育苗企业(合作社)所育的种苗不一致,造成育苗企业和种植户之间的矛盾。同时导致不能大批量育苗,增加了育苗场的育苗成本。
在本次调研中发现,合作社等作坊式的小规模蔬菜育苗企业占比较大,由于其育苗设备条件简陋,蔬菜秧苗质量没有保证,制约着蔬菜育苗产业的健康发展。蔬菜秧苗不同于一般的商品,而是用于扩大再生产的生产资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或者品种问题,给种植户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并且合作社或者小企业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倒闭的可能性更大,在这种情况下,蔬菜种植者则往往是受害者,一是影响种植茬口,挫伤其使用苗木的积极性;二是育苗企业倒闭后,种植户得不到应有的赔偿[4-5]。
结合当地蔬菜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政府部门应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整合项目资金,扶持和建立育苗示范园及发放购苗补贴等[6]。当地农业农村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育苗企业的管理,实施注册备案。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示范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蔬菜育苗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并与当地育苗专家和高水平育苗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的育苗技术,增强育苗从业者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7]。对现代化集约育苗设备的购买给予一定的补贴,促进育苗企业的机械化水平和育苗质量的提升。
促进蔬菜产业发展,集约化育苗是基础,育苗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规范、可行的行业标准,需从品种选择、种子检疫、育苗流程、秧苗标准、种苗质量安全等各个环节统一管理。制定出适合当地规模生产、操作性强的行业标准。通过在规模相对较大、影响力强的育苗企业试验展示,按照标准化生产流程,采用企业化管理技术和工业化生产技术,规模化批量生产蔬菜商品苗,计划在3~5年内逐步带动整个育苗产业进行标准化生产,以提升本地蔬菜育苗质量和产品知名度[8-10]。
依据粮食作物补贴制度,探索蔬菜种苗补贴机制,将蔬菜种苗列入政府补贴的范围。建议对年育苗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大中型育苗企业进行育苗补贴,或者对大规模订购蔬菜种苗的种植户进行种苗补贴,进而促进育苗企业健康发展和用苗种植户订购优质种苗。
采取课堂教学、现场实操指导、科技示范引领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技术培训与宣传,提高育苗从业者的科技素质,强化种植户对优质种苗的认知度,全面提高集约化育苗技术的应用率。县农业农村部门做好邀请当地育苗专家、大型育苗企业负责人、种植大户等对科技示范户、农民技术员进行培训,以及对集约化育苗的主要环节和关键技术进行现场指导。同时联系乡镇农业负责部门,按农时季节对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的种植户进行针对性培训,深入田间进行巡回指导[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