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中的作用价值分析。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根据患儿的入院顺序分成两组,而先入院5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设置为对照组,而后入院50例患者采取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干预设置为实验组。对照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心理状态与进食状态,症状改善时间、患儿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对护理的依从性优良率,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与纠纷率。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前心理状态与进食状态评分(P>0.05)。两组患儿经干预后心理状态与进食状态评分均明显提升,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腹泻、呕吐、电解质紊乱症状的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相關知识知晓率、对护理的依从性优良率,对护理的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轮状病毒性肠炎以临床护理路径,可改善心理与进食状态,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提升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对护理的依从性优良率,降低纠纷率,较好的提升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拉近护患距离,效果理想。
【关键词】临床路径护理;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作用;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3-00109-02
小肠上皮细胞感染轮状病毒,引起细胞损伤并引起腹泻称为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儿科常见疾病,除腹泻、呕吐等症状之外,如不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还可能出现出现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在疾病的发展下,严重可致死[1-3]。护理干预是辅助治疗最重要的辅助手段,可改善疾病的转归。临床护理路是跨学科,减少了护士工作的随意性,可以发挥全面和科学的护理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患儿临床资料完整且患儿家属具有正常的沟通能力,能够配合护理工作。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的胃肠道疾病;可能引起腹泻的疾病。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根据患儿的入院顺序分成两组,而先入院5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设置为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8.0~24.0个月,平均年龄(13.2±1.7)岁,症状出现至就诊时间6.5~19.0h,平均时间(10.4±1.4)h。而后入院50例患者采取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干预设置为实验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7.5~23.5个月,平均年龄(12.8±1.5)岁,症状出现至就诊时间7.0~24.0h,平均时间(10.4±1.4)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协助医生完成治疗,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指导,提升疾病知识,提高患儿家属的治疗意识。实验组行临床路径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①入院时热情接待,并详细询问病史和喂养情况,详细的解释腹泻原因,并对家属做好卫生指导的相关工作。在患儿的日常饮食时,需要进行确保饮食卫生,保障饮食安全。因患儿存在腹泻症状,每次腹泻后需进行详细的清洁,并保障及时更换衣物。②介绍病房环境,使其熟悉并了解分布,因为本病具有一定程度的传染性,因此需要强调隔离的重要性,并在此过程中完善沟通,取得合作。③第1d,严密的观察病情,并进行完善相关检查的工作,观察和记录小儿排便情况,遵医嘱补液。④第2d,进行详细的饮食指导,指导清淡低盐低脂低油饮食,并完善健康宣教工作。⑤第3d,观察排便情况,指导家属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做好臀部皮肤护理,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⑥第4~7d,介绍药物作用原理和用药方法,提升用药依从性,保障用药安全。⑦第8d,指导院外护理,指导合理喂食的方式方法,并需要进行注意饮食卫生,鼓励患者家属进行坚持母乳喂养。
1.3评价标准 对照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心理状态与进食状态,症状改善时间、患儿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对护理的依从性优良率,对护理的总满意率。心理状态与进食状态采取我院自制的评分表,0~10分值,分数越高状态越好[4]。记录患儿腹泻、呕吐、电解质紊乱症状的改善时间。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采取我院自制知识问卷,80分及以上为知晓。患儿家属可以配合治疗与护理,设为依从性优良。护理满意度评价采取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100分),70分及以下归为总满意[5-6]。
1.4统计学方法 以软件SPSS20.0分析,均数±标准差(_
x±s)表计量,组间比较t检验;用%表计数,χ2校验计数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心理状态与进食状态评分比较 两组患儿干预前心理状态与进食状态评分(P>0.05);两组经干预后心理与进食状态评分均明显提升,其中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儿腹泻、呕吐、电解质紊乱症状的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患儿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护理依从性、满意率比较 实验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对护理的依从性优良率,对护理的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3 讨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在2岁内婴幼儿中常见,好发于秋冬季节,存在一定得潜伏期,一般为1~3 d,经过这种潜伏期后,疾病会朝着较为严重的方向而发展,在腹泻的情况越发严重下,会出现呕吐及脱水等症状,在发展后则出现发病急剧的情况,此时会出现呕吐的症状,而呕吐对导致机体电解质失衡,任其发展会造成脱水显像,则威胁一定的生命安全[7-9]。因此,需要良好的协同作用的护理进行干预,而临床路径护理模式为一种模式的名称,相对于传统的单一的模式而言,属于一种的新型护理模式,减少了传统的随意性,则是按照设定好的路径而实施的相对有序的护理,相比较传统的模式的随意性,其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首先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对患儿家属开展有序的护理,提高患儿家属知识掌握程度,以更好的配合治疗[10-12]。本研究中,两组患儿干预前心理状态与进食状态评分(P>0.05)。两组患儿经干预后心理状态与进食状态评分均明显提升,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腹泻、呕吐、电解质紊乱症状的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相关知识知晓率、对护理的依从性优良率,对护理的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轮状病毒性肠炎以临床护理路径,可改善心理与进食状态,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提升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对护理的依从性优良率,降低纠纷率,较好的提升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拉近护患距离,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 陳立新. 细节护理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应用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8, 13(6): 184-185.
[2] 史林芝. 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给予护理干预配合蒙脱石散灌肠的效果观察[J]. 智慧健康, 2018, 4(4): 95-96.
[3] 谢丹丹. 临床护理途径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37): 98.
[4] 方媛.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53): 10563-10564.
[5] 韩海玲, 淡云, 卫文峰. 医护合作模式对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新生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15): 150-151.
[6] 李树英. 整体护理在干扰素联合腹泻奶粉治疗病毒性肠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 2016, 13(8): 162-165.
[7] 周兰梅. 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轮状病毒性肠炎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6(3): 13-15.
[8] 张丹. 临床护理路径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17, 15(23): 2865-2866.
[9] 陈聪. 护理路径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病程的影响[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16(1): 141-142.
[10] 朱亚莉.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治疗中临床路径的护理应用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1). 143-144.
[11] 付莉. 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护理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 (20). 174-176.
[12] 王冰. 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轮状病毒性肠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27(6). 165-166.
作者简介:郭思丹(1990.01-),女,汉族,广东河源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儿科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