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化疗营养状况的影响

2021-09-15 02:13杜霞李晨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3期
关键词:肠外营养肠内营养营养状况

杜霞 李晨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在手术后化疗期间采取肠内、肠外营养的效果差异。方法:于2019年3月至9月期间以我院接受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60例作为案例,所有患者在入选同时以随机数表法方式完成分组。常规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采取肠内营养支持。以营养状况、细胞免疫功能以及肠內营养并发症为主进行对比。结果:化疗之前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细胞免疫功能相当,对比无意义(P>0.05);在化疗第二天开始实验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细胞免疫功能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相对于肠外营养而言具备更加突出的营养支持作用,对于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化疗期间的营养支持作用更加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普及。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术后化疗;营养状况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3-0052-02

胃肠道肿瘤属于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主要发生在消化道系统中,具备较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1]。临床中手术属于胃肠道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式,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降低肿瘤复发风险在手术治疗后还需要结合化疗进行治疗。因为手术本身的应激反应以及解剖结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的营养状况会不断的下降,再加上手术治疗后联合化疗药物治疗会导致患者的营养状况不断恶化,促使患者的免疫力不断下降,从而形成多种并发症,预后整体水平不理想[2-3]。所以在胃肠道肿瘤治疗期间需要注重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关注与干预。当前认为营养方式提供肠内营养支持属于最为有效、安全且经济的治疗方式,临床中的利用率相对较高。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综合干预水平,本文以我院部分患者为例,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采取不同营养方式及其效果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9年3月至9月期间以我院接受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60例作为案例,所有患者在入选同时以随机数表法方式完成分组。实验组30例,男性患者19例,年龄中位数71.24岁;常规组30例,男性患者18例,年龄中位数72.20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无对比(P>0.05)。入选标准:通过病理学组织确诊;自愿接受胃肠道手术治疗与术后的化疗治疗;预期生存时间在6个月以上。排除标准:相关药物过敏史;免疫系统损伤或精神疾病患者;手术之前接受过肠道营养支持;存在严重肝肾功能异常。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主要是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进行营养液滴入,肠外营养主要是采用生理盐水+葡萄糖+胰岛素+中长链脂肪乳+氨基酸+各种微量元素。第1d提供营养液25%总量,第2d提供50%总量,第3~7d使用完成。

实验组采取肠内营养支持,借助胃镜实现鼻空肠管的放置,在每次注射前后均需要进行20mL为期4h的生理盐水冲洗。肠内营养制剂应用肠内营养混悬液,采用营养泵进行输入控制,第1d用量500mL,第2d用量1000mL,第3~7d整体用量为2000mL。其他液体均通过静脉途径注入。

1.3观察指标 以营养状况、细胞免疫功能以及肠内营养并发症为主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应用SPSS21.0软件完成数据的处理。本次研究数据录入期间由2名人员进行核对,基于数据类型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对于均数与百分比数据分别采用t值、χ2值进行检验。数据对比应用P值进行判断,在P<0.05则代表对比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营养状况、细胞免疫功能对比 化疗之前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细胞免疫功能相当,对比无意义(P>0.05);在化疗第二天开始实验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细胞免疫功能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表2。

2.2并发症对比 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3。

3 讨论

胃肠道肿瘤患者因为病变部位涉及到消化道与胃肠道器官,再加上外科手术的切除等操作,导致吸收面积明显减少同时解剖结构也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此时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营养物质吸收情况,同时肿瘤本身还带有较高的营养消耗特征,所以胃肠道手术治疗后患者往往会表现出营养不良与进展性肌肉重量减少等症状,同时还会带有比较突出的营养不良症状。手术结合手术后的化疗属于胃肠道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有研究统计数据证明,手术期营养不良时会对患者形成比较严重的负面危害[4]。其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患者术后的伤口愈合缓慢,术后的并发症比较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较长预后效率慢;另一方面是免疫应答能力损伤,器官功能衰竭等问题比较严重,患者预后效果不理想。

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实现对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状态的支持,目前比较常用的倡导支持方式主要涉及到肠道内营养支持与肠道外营养支持。肠道内营养支持属于一种可以借助倡导实现营养物质直接吸收的干预方式,其不仅能够实现肿瘤的预防与控制,还可以借助特异性的吸收实现部分药理性的干预目的。肠内营养属于胃肠道肿瘤患者治疗期间的关键性治疗缓解,特别是对于胃肠道肿瘤患者而言,患者的病情存在危重特征,此时电解质、体液、碳水化合物等多种症状都处于紊乱状态,此时想要维持患者生命状态的健康水平,就必须早期且合理的提供肠内营养支持,并为患者的病情康复提供所需要的营养,纠正负氮平衡状态,促使患者的重要脏器结构与功能得到支持,从而降低病死风险[5]。相对于肠道外的营养支持而言,肠道内的营养支持还可以实现多种优质性的支持作用,其可以有效的减少长期场外营养而导致的肠道菌群位移、肝肾功能损伤、代谢紊乱等并发症,还可以实现胃粘膜的保护,促使胃粘膜结构以及功能更加稳定,提高患者的身体免疫力,为其他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本研究结果显示,化疗之前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细胞免疫功能相当,对比无意义(P>0.05);在化疗第二天开始实验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细胞免疫功能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该研究结果证明合理的肠内营养营养方式具备较高的临床价值,采用肠内营养工银方式相对于肠外营养而言可以更好的保障患者的营养状态,促使患者可以更好的抵抗化疗副作用,确保化疗治疗的持续性,提高综合预后水平,同时还具备较好的肠内营养安全性,并发症风险较低,可以作为常规营养方式。

综上所述,肠内营养相对于肠外营养而言具备更加突出的营养支持作用,对于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化疗期间的营养支持作用更加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普及。

参考文献

[1] 梁吉振, 任云, 宫心明.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安徽医学, 2018, 31(21): 115-116.

[2] 黄元忠. 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早期联合应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对比[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2018, 6(4): 47-47.

[3] 李晋,唐永钦,章敢. 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J].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8, 14(3): 233-234.

[4] 郑晓蕾, 李晖. 关于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的有效性分析[J]. 医药与保健, 2018, 26(6): 13-14.

[5] 任俊剑. 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恢复速度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 2018, 27(21): 75-76.

猜你喜欢
肠外营养肠内营养营养状况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对ICU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
某中医院肠外营养处方合理性分析与评价
机械通气患者床边胃镜下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饮食护理干预对鼻咽癌出院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消化道肿瘤术后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联合治疗效果分析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
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循证护理在严重烧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