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发展的中西医饮食营养疗法

2021-09-15 02:13刘婷婷徐旭田成旺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3期
关键词:发展史食疗西医

刘婷婷 徐旭 田成旺

【摘要】食疗無论在中西方都有较长时间的应用,中医食疗的出现远远早于西医食疗。中医食疗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与现代三个时期,西医食疗的发展经历了自然主义、化学分析、生物学和细胞或分子学四个时期。食疗属于营养学的范畴,合理的食疗不仅能够预防疾病的产生,更能达到治疾病的效果。我国现代营养治疗遭遇了重重壁垒,与国外相比,国内FSMP的使用比例极低,轻视营养治疗是造成该现状的重要原因。但FSMP由于其有个性化的优势,现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临床疾病辅助营养治疗中。与此同时,中西医结合食疗为我国医的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建立符合时代特征的中西医结合食疗是今后食疗发展的方向之一。

【关键词】食疗;中医;西医;发展史;FSMP

[中图分类号]R2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3-0028-03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diet nutrition therapy

LIU ting-ting1, XU xu2, 3, 4, TIAN Cheng-wang 2, 3, 4* (1.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0, China; 2. Tianji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Tianjin 300301, China; 3.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rug release technology and pharmacokinetics, Tianjin 300301, China; 4.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quality marke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301, China)

[Abstract] Food therapy has been used for a long time in China and the West. The appearance of Chinese medicine food therapy is far earlier than western medicin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od therapy has gone through three periods: ancient, modern and modern,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medicine food therapy has gone through four periods: naturalism, chemical analysis, biology and cell or molecular. Food therapy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nutrition. Reasonable food therapy can not on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diseases, but also achieve the effect of treating diseases. Modern nutritional therapy in China has encountered many barriers. Compared with foreign countries, the use rate of FSMP in China is extremely low. The neglect of nutritional therapy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is situation. However, because of its personalized advantages, FSMP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disease adjuvant nutrition treatment. At the same time,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as opened up a new and important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which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the medical community and has a broad development prospect.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ood therapy conform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is one of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food therap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food therap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stern medicine;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FSMP

食疗是通过食物饮食疗法对已经出现的疾病或尚未完全形成但有前期征兆者及时予以纠正,使其从病变状态中或病变前期恢复到正常状态。关于食疗,中西医都对此有较长时间的研究,从而形成了食疗的中西医发展史。食疗属于营养学范畴。现代营养学旨在运用膳食为人体提供完整的热能和营养素,中医营养学则是根据个人体质辩证施膳来纠正脏腑气血阴阳,从而达到阴平阳秘[1]。合理营养是一种现代营养学和中医营养学互相结合的食疗模式[2]。

1 中医食疗的發展

中医食疗,即通过饮食来防治或治疗人类的某些疾病,既能食之养身又能防治疾病,乃中国饮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国的历史长达几千年,属于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百姓智慧的结晶[3]。

1.1古代时期 食疗萌芽始于商朝(公元前1711年至公元前1066年),该时期的伊尹是采用食疗来祛除疾病的第一人。《史记·汤本纪》云:“伊尹名阿冲……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4]。《周礼·天官》载:“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5]。此时食医已与疾医相提并论,表明食疗在祖国医药学发展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该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食疗记录。食疗在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时期得到高度发展,医家孙思邈在前一辈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发展了食疗学说。《备急千金要方》(完成于公元652年)专列“食治”一卷,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6]。宋朝时(公元960年至1279年),出现公开挂牌的“食医”诊所,推动了当时疾病防治的积极发展。元朝(公元1280年至1368年),人们对于食物营养价值的认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先有吴瑞编撰的《日用本草》一书;后有忽思慧著成的《饮膳正要》,该书是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食疗学的成熟[7]。明代(公元1368年~1664年)医学大师李时珍编纂了历史鸿著《本草纲目》,使中医食疗的地位愈加显要,该书记载并详细介绍了部分食物和多种食疗方法[8],对后世营养学的发展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

1.2近代时期 近代食疗学日渐完善。医学界泰斗张锡纯是清代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且十分推崇食补,他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到过食疗的优点:“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既不对症,亦无他患。诚为至稳善之方也[9]”。张锡纯擅长用山楂、核桃、石榴、芝麻、大葱、蜂蜜、龙眼肉、米醋等食材,擅用粥剂、饼剂,谓其“特性甚平和,宜多服常服耳”,众所周知,治疗阴虚劳热的薯蓣饮就是由他创制[10]。清代医家王孟英,亲尝百味,推陈出新,提出了自己对食疗的新见解的,著成《随息居饮食谱》一书,弥补了前代食疗的不足[11],即使书中某些论述与现代营养学相比具有局限性,但其仍然是指导后人养生保健的一部佳作[12]。

1.3现代时期 20世纪之后,中医食疗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时期,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亚健康人群也在不断的增加,因此现代营养学通过食疗实现对亚健康人群的早期干预是很有必要的,在这种新形势下,中医食疗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3]。现代中医食疗更加注重个体化差异,更加贯彻定量思想,明确不同体质需摄入食物的量,提高中医食疗的精准性,因此新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对成人每天的膳食营养比例进行了明确规定[14]。还有许多学者编写的中医食疗用书,可以为我们现代中医食疗提供参考依据,例如王长海等[15]编著的《家庭食疗》是食疗在家庭养身保健方面的普及读物、王绪前[16]编著的《食疗学》应用中医浅显的术语对食物进行分类、倪世美[17]主编的《中医食疗学》除突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食疗方法外,对正常人群的食养,力求详实完备。

近几年,我国新资源食品热度不断提高,新研制、新发现、新引进的无食用习惯的,符合食品基本要求的并且无毒无害的食品称之为新资源食品[18]。相关研究表明[19-20],每100g辣木籽中含有的蛋白质约等于牛奶的2倍,富含的铁约等于菠菜的3倍,其中钾的含量约等于香蕉的3倍,维生素A的含量约等于胡萝卜的4倍,维生素C的含量约等于新鲜橙子的7倍,脂质、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极其丰富。资料显示,辣木籽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等多个药理作用[21]。牡丹籽油是成熟的牡丹种子中提取的油类成分,国家卫生部于2011年将其批准为新资源食品[22]。牡丹籽中蛋白质、脂类物质、可溶性糖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比较丰富,且牡丹籽油中含有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等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23]。董振兴等[24]通过实验研究表明,牡丹籽油可以降低血糖和血脂,其中含有的α-亚麻酸是人体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保护视力、增强智力和抗衰老等功效,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营养保健油。新食品资源也是现代食疗的一种,是我国提出的一种理念,通过挖掘日常无食用习惯但营养价值非常高的食品来养生防病。

2 西医食疗的发展

19世纪中叶,西医食疗即“现代营养科学”开始兴起,首先起源于欧洲的一些国家,在生物、化学和医学的基础上,以现代试验科学为依托,研究食物、营养素的功能与人体健康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25]。现代的西方营养学认为生命是一个可以用化学的方式来校正和完善的化学过程[26]。

2.1自然主义时期 自然主义时期(公元前400年至1750年),古希腊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到“你的饮食就是你最好的医生”,言简意赅的展现了食物对于健康的重要作用,他确信健康只有通过适宜的饮食和卫生才能得到保障,并强调应该以食物为药[27]。他最先认识到了膳食营养对健康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食物即药”的理论[28]。古印度阿育吠陀认为“饮食不好,药物无效;饮食合理,药物无需”[29]。以上观点都强调了饮食在保持健康体态、预防疾病的发生中的重要性。这个时期,人们对于食物的认识非常模糊,虽然知道要生存就必须吃食物,但并不了解食物的各种营养价值。

2.2化学分析时期 从18世纪之后,开始进入化学分析时期。营养学之父拉瓦锡,是化学分析时期的创始人,他测定了豚鼠在进食前后以及活动中的氧的摄入量,证明了人体热能的产生与氧的消耗有必然的联系。19世纪之后,西方化学、物理、生物等基础学科突飞猛进的发展,托马斯的能量守恒定律和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等理论先后的出现,为近代营养学打下了实验技术科学的理论基础。原本认为是有毒物质引起的脚气病、坏血病、佝偻病等疾病,实际上全是因为缺乏某些营养素导致的[30]。

2.3生物学时期 在化学分析时期基础学科提出的一些理论的基础上,大量的营养学实验研究又不断的充实了营养学本身的理论体系,两者相辅相成。生物学时期的早期,发现了许多具有维生素特性的物质,在同一时期,科研人员还对膳食中的矿物质进行了大量研究,证明了它也是多元素的复杂混合物。

2.4细胞或分子学时期 自1955年来,先后出现了电子显微镜、超速离心机、微量化学技术等新事物。现在已充分证实,如果缺少某种必需营养素,那么就无法形成细胞的各种成分,细胞就会死亡。近20多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实验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各个学科的渗透及应用,产生了许多新兴学科,分子营养学就是营养学与现代分子生物学原理与技术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31-32]。Simopoulos AP博士在“海洋食物与健康”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分子营养学这个名词[33]。

3 我国现代营养治疗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尽管临床营养发展迅速,但是与营养疗法本身的作用以及广大患者的实际需求相比,差距甚远。目前恶性肿瘤显然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国民生命健康的第一大元凶,调查显示住院肿瘤患者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57%,但营养治疗率只有29%,5年生存率不足31%[34]。我国内地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ood for specialmedical purpose,FSMP)的使用比例极低,总量甚至不及越南、香港及台湾。

4 FSMP营养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

FSMP是针对某些进食困难、代谢紊乱或有消化吸收障碍的特定疾病患者,专门加工的配方食品。由于其富有个性化的特征,现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临床疾病辅助营养治疗中[35]。FSMP为主的营养治疗新路径在痔疮患者术后康复中效果显著,增加患者营养的同时能够促进患者排便,降低便秘及疼痛发生率,有利于快速康复[36]。老年人出现营养不良的卒中比例较高,轻则使得感染率增加,重则导致死亡的概率增加[37]。FSMP能有效纠正体内代谢紊乱,增强机体抵抗能力,对于老年卒中且并发低蛋白血症的患者,早期营养支持中应用短肽型FSMP效果最好[38]。临床上应用高能低糖FSMP产品可减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CO2生成量,降低呼吸熵,避免高碳酸血症的发生[39]。此外,黑胡椒油刺激对长期施用FSMP的病人恢复口腔膳食具有一定的作用[40]。

5 对中西医结合食疗的展望

中西医结合食疗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需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中西医结合食疗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相互取长补短,为提高全人类的健康水平与生存质量做出传统食疗及现代食疗不可及的贡献。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食疗逐步迈向整体化、精确化、预防优先化、社会化、国际化和经济效益优化。中西医结合食疗为我国医学的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重要途径,而且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将中西方食疗在不同层面进行统一,结合中国国情,建立带有时代特征的中西医结合食疗文化,是今后食疗发展的方向之一,是当今社会应该积极普及的生活科学与生活文化。

参考文献

[1] 对中西医结合营养学的思忖[A]. 申杰. 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术会议论文资料汇编[C]. 2016.

[2] 裴兰英, 等. 从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看营养学的中西医结合[J].医学与哲学, 2013, 5(34): 80.

[3] 许家和. 中医食疗史话[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7(04): 43-45.

[4] 王明伟. 中国古代食疗[J]. 自然杂志, 1984, 6(7): 460-463.

[5] 徐煌钰, 孙灵芝, 周立群. 先秦两汉药膳简史[J]. 中医学报, 2020, 35(5): 1120-1125.

[6] 焦振廉, 胡玲校注. 唐·孫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 472-475.

[7] 杨森, 高如宏. 《饮膳正要》中的养生保健价值[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3, 12(12): 75-76.

[8] 齐雪英. 探究传统营养学的起源和发展[J]. 现代食品, 2016(18): 44-45.

[9]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134.

[10] 汪洋. 从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谈养生[J]. 河南中医, 2014, 3(34): 403-404.

[11] 李广东. 略谈王孟英的饮食养生观[J]. 四川中医, 1996, 14(1): 2.

[12] 张旭斌, 柳小远. 浅析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的食疗特色[J].亚太传统医药, 2016, 15(12): 93-94.

[13] 王军. 新时期中医营养学的特色与发展方向[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 19(27): 25-26.

[14]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338.

[15] 王长海. 《家庭食疗》[M]. 西安: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7: 2.

[16] 王绪前. 《中医食疗学》[M].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2.

[17] 倪世美. 《中医食疗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 12.

[18] 张铁鹰. 新资源食品[J]. 食品工业科技, 2011(4): DOI: 10. 13386/j. issn1002-0306. 2011. 04. 005.

[19] 许敏, 赵三军, 宋晖, 等. 辣木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15, 36(22): 1-23.

[20] 苏科巧, 陶亮, 黄艾祥. 辣木食品研究进展[J]. 农产品加工, 2015, 1: 72-74.

[21] 王雪, 赵立春, 等. 辣木籽化学成分的不同提取方法及药理研究概况[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 4(28): 48-56.

[22] 周天华, 刘玉梅, 等. 新资源牡丹籽油研究进展与前景[J]. 菏 泽学 院 学 报, 2020, 2(42): 100-103.

[23] 史闯, 王斐, 殷钟意, 等. 牡丹籽仁压榨油和浸提油联合生产工艺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37(4): 303-308.

[24] 董振兴, 彭代银, 宣自华, 等. 牡丹籽油降血脂、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J]. 安徽医药, 2013, 17(8): 1286–1288.

[25] Beauman C,Cannon G,Elmadfa I. Principles, definition and dimensions of the new nutrition science[J]. Pub Health Nutr, 2005, 8: 695-698.

[26] 谭唱, 赵宇栋. 中医食疗与现代营养的比较研究[J]. 中国中医指南, 2011, 18(9): 298-299.

[27] 葛可佑. 中国营养科学全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1.

[28] 陈君石, 韩蕃璠. 《新营养科学》浅析[J]. 营养学报, 2006, 28(6): 461-467.

[29] 唐鹏琪. 印度的阿育吠陀医学[J]. 南亚研究季刊, 2006, 3(20): 108-111.

[30] 刘文芳, 吴志刚. 维生素的发现[J]. 中国科技信息, 2008(13): 205-207.

[31] 王金雨, 王晓华. 分子营养学的研究进展[J]. 当代化工研究, 2017(2): 96-97.

[32] 孙长灏. 营养学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展望[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3, 5(37): 323-324.

[33] 玉崧成, 王艳, 李文杰. 分子营养学及其研究方法[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29): 104-105.

[34] 石汉平, 刘学聪.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应用[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6.

[35] 国家卫生计生委.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 GB29922-2013[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局, 2013.

[36] 卞月梅, 尤祥妹. FSMP营养治疗新路径在痔疮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20, 1(41): 54-57.

[37] Vincent JL, Dubois MJ, Navickis RJ. Hypoalbum in emiaina cute illness: is the rearationalforintervention? A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 and controll edtrials[J]. Ann Surg, 2003, 237(3): 319-334.

[38] 陳鹏, 郭雨春. FSMP对老年卒中并发低蛋白血症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2019, 7(3): 59-60.

[39] MCDONALD C. ACP Journal Club. Review: nutritional supplementation has uncertain effects on patient-important outcomes in COPD[J]. Ann Intern Med. 2013, 158(10): 5-6.

[40] MUNAKATA M,KOBAYASHI K,NIISATO-NEZU J, et al. Olfactory stimulation using black pepper oil facilitates oral feeding in pediatric patients receiving longterm enteral nutrition[J]. Tohoku J Exp Med, 2008, 214(4): 327-332.

作者简介:刘婷婷(1995-),女,基础医学院,研究生,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E-mail:koka0809@163.com

*通信作者:徐旭(1976-),男,研究员,天津市滨海新区惠新路天津药物研究院,研究方向:药理研究。

猜你喜欢
发展史食疗西医
两手
洪昭光:中西医将相和
浅谈我国会计发展史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新型智能手机保护壳设计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
有壳海产品的营养与食疗
食疗治阴痿
古食疗八方初探
食疗有何优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