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嘉铭 石定栩
[关键词] 反素副词;“早晚”;“大小”;“反正”;主观性;形容词量级
[摘 要] “早晚”“大小”“反正”等反素副词的构成方式相同,意义来源相似,但整体语义并不相同,使用的语境也不相同。本文从相关命题的特点入手,通过共现成分的限制精准判定不同副词的语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构词语素量级表达上的差异对副词主观意义的制约,以及语用原则对副词主观意义的影响,厘清词汇义与语用义的界限,并运用句法测试讨论这些副词同中有异的句法表现。
1. 引言
“早晚”“大小”“反正”之类的复合词由两个意义相反的语素构成,文献中通常称为“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或“反素情态副词”(张谊生,2004:319;董正存,2005:57)。这些副词所表达的意义大多不再是语素本身的概念义,而是表达说话人对某一命题的态度或情感。主观副词的意义比较抽象,而且有些副词意义和用法的差别非常细微,有时候可以互换,如例(1)和例(2):
(1)a. 他想问问有没有给他的信,又意识到问也是白问,反正学校那些人会转给他的。
b. 他想问问有没有给他的信,又意识到问也是白问,早晚学校那些人会转给他的。
(2)a. 大小是个官,总比挑水卖菜的强。
b. 反正是个官,总比挑水卖菜的强。
正因为如此,许多词典或工具书对这些副词的解释大同小异,(3)(4)(5)中的“无论怎么”“无论大小”或“在任何情况下都……”等总括表达,体现的正是这种共同点。
(3)早晚:表示事情和情况无论怎么变化、发展,最终总会出现某种预想的结局。(张斌,2001: 691)
(4)大小:无论大小,即便较小(可毕竟是某类对象)。(朱景松,2007: 91)
(5)反正:1)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结论或结果…… 2)指明情况或原因,意思与“既然”相近,而语气较强。(吕叔湘,1999:199)
以往的研究大多著眼于反素副词的语义类别及功能(张谊生,2004;董正存,2005),或者探讨反素副词的词汇化及语法化历程(李宗江,2009;罗耀华、周晨磊,2011),缺少对其主观意义的精细化比较。对这些反素副词的语义构成进行精细化的分析和描写,说清楚它们的主观意义和实际用法,为外国学生提供准确使用这类副词的指引,是对外汉语教师不可推卸的重任。
本文从“早晚”“大小”“反正”所在命题的内容入手,探讨这些副词的本质语义,分析形容词量级表达的差异及其对词汇义的制约,以及语用原则对主观意义的影响,并探讨反素副词的句法表现与层次。本文语料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及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
2.“早晚”“大小”“反正”的主观意义
说话人在小句里使用“早晚”“大小”以及“反正”,不是对谓语进行修饰、限制,而是要表示对于小句命题的评价,或者表明自己的态度。每个副词表达的主观意义不同,而且相当抽象,直接描述有一定的难度。副词在汉语语法研究中通常归入虚词(马真,2004: 3-6),而“虚词研究的重点不只是语法意义分析,关键在于形式上给予验证”,从而为每个虚词的意义建立“定位框架”(邵敬敏,2019)。“早晚”“大小”“反正”的相同之处是对命题的主观评注,而差别在于评注的内容不同。本文考察这些副词所在命题的内容,借助命题特点去探讨它们的意义。
2.1“早晚”的主观意义
2.1.1“早晚”与情态动词共现
实际语料中,“早晚”常常与认知情态动词“会”“要”“能”共现:
(6)票子发多了、总需求膨胀了,早晚会反映到物价指数上来。
(7)晋见太后皇帝时,建议赶快开发满洲,否则早晚要让日本抢了去。
(8)俄罗斯前奥运会冠军沃洛宁对他赞不绝口,预言他早晚能拿世界冠军。
“会”“要”“能”的功能之一是充当非现实(irrealis)标记,会与同一小句中表示命题为真的标记产生冲突(李命定、袁毓林,2018)。例(9)中的句末助词“了2”表示小句命题的内容在参考时间之前已经实现,例(10)中的“没”表明命题事件一直到参考时间都不曾发生,所以出现了“会”的(9b)(10b)是不能说的。
(9)a. 四个现代化已经实现了。
b. *四个现代化会已经实现了。(转引自李命定、袁毓林,2018)
(10)a. 我没保护好你。
b. *我会没保护好你。(转引自李命定、袁毓林,2018)
“早晚”可以与“会”等认知类情态动词匹配,说明其所在命题描述的是非现实事件。
2.1.2“早晚”与表示未来的时间成分
汉语采用非形态手段表示动作时间与说话时间的关系,例(11)(12)中的状语就表示说话时间之后的将来时间。
(11)假如不尽早重视这一问题,早晚有一天会有人尝到它的苦果。
(12)我相信《镜花缘》早晚将为影视界所垂青,会把李汝珍笔下的人物搬上屏幕的。
有些状语性成分提示相关事件在说话时间之后才会发生。例(13)中的“再这样下去”和例(14)的“从长远看”说明所在小句描述的是未然事件,这也是非现实性的重要体现(Palmer, 2001: 124-125;王晓凌,2009: 34;张雪平,2012)。
(13)他明白,再这样下去,骗局早晚会被识破的。
(14)从长远看,月票早晚要取消,但必须有一个过程。
2.1.3“早晚”与复句的后句
语料库中还有很多使用“早晚”的假设复句和让步复句,“早晚”大多出现在复句的后句:
(15)假如不尽早重视这一问题,早晚有一天会有人尝到它的苦果。
(16)谁家有这样一个女人,即使有万贯家财,早晚也扑腾光了。
假设和让步都是以假设的条件作为根据,推测在参考时间尚未发生、可能会出现的非现实事件。
2.1.4“早晚”与非叙实动词
有一些“早晚”所在小句是非叙实动词(non-factive verb)的宾语,这种宾语小句的真值是无法确定的,既不能预设为真,也不能预设为假(Kiparsky & Kiparsky,1970;Leech,1983:301-303;李新良,2015)。例如:
(17)他坚信,跟在市场后面跑,早晚要被市场甩掉。
(18)可以预料,争端双方早晚会做出妥协。
非现实情态动词、表将来的时间成分、假设条件以及非叙实动词等,在语义学的文献中通常分析为非现实算子或者非言真算子(non-veridical operator)(Giannakidou, 2002、2006),用来表示相关命题的真值不能确定。“早晚”所在的命题具有非现实性,但说话人认定这一非现实命题必然会成真,就用“早晚”来表示这一主观判断。
2.2“大小”的主观意义
2.2.1 “大小”与量级
“大小”所在命题都有表示程度差别或者层级性(gradable)的内容。例(19)中的“政府官员”的官阶有大有小,可以按大小排成序列。例(20)中的“缺点”也可以有大有小,都可以形成程度语义学里所说的量级(scale)(Kennedy & McNally,2005;罗琼鹏,2018)。
(19)我大小是个政府官员,要见市长比你容易些。
(20)不过,大姑娘一辈子没坐过花轿,大小是个缺点。
2.2.2 “大小”与副词“也”“还”
“大小”与副词“也”或“还”共现的情况很多,就像下面的例(21)(22)那样。
(21)自己在市里大小也是个头面人物,怎么好同他们混在一起呢?
(22)在群專队我大小还是个领导,跟正式工人一起劳动我反而成了众目睽睽下唯一的
监督对象。
“也”和“还”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将“焦点项置于语用量级的较低点,从而同其他较高量级成员形成对比”(邓川林,2017、2018)。也就是说,例(21)和(22)都表示命题内容是处于量级的较低点,而“大小”与这种让步意义是相容的。
2.2.3 “大小”句与后续句
“大小”所在句子的后续句往往表示量级较低的含义,同样位于量级序列的较低点。例(23)中的“一年还有400块工资”按照说话人的判断不算多,例(24)中的“日子也还过得下去”则含有将就无奈的意思。
(23)村民组长管着三十几户人家,大小是个干部,一年还有400块工资。
(24)有的觉得自己大小是个集团公司,而且日子也还过得下去,对投奔上汽、一汽、
东风不感兴趣。
“大小”所在命题含有显性或隐性的量级,后续句也往往包含等级较低的含义。说话人用“大小”来表示命题中的某一成分在“大”和“小”的量度范围内,而且往往位于量级的较低点。“大小”的主观意义可以看作是对命题内容量级地位的主观判断。
2.3“反正”的主观意义
2.3.1“反正”与已然标记
“反正”所在小句往往带有表示已然事实的标记。例(25)中的“已经”表示小句内容在参考时间已经成真,例(26)中的“了2”表示小句描述的事件在参考时间前完成,而且结果延续到参考时间。这两句的命题因此都表示既成事实,真值是确定了的。
(25)反正老师已经对我有看法了,做得再好也没有用。
(26)他最会读人眼色,知道他盼焦了心的事有眉目了。眉目好或坏,他反正盼到头了。
2.3.2“反正”与熟语或谚语
语料库里有很多“反正”与熟语或谚语共现的例子。熟语和谚语是耳熟能详的民间智慧,如何解读已经有了共识,不需要再做任何推导。例如:
(27)这些企业经营者的共同心态是:反正“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28)反正“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主意大家拿,过错大家担,集体负责。
与熟语类似的还有援引句,也就是别人说过的话或者业已存在的观点,说话人不需要对其是否为真负责,因此可以不加判断而直接使用。“反正”有时候会与这种特殊句式搭配。
(29)反正“房价会降”,不如等等再买房。
(30)*早晚“房价会降”,不如等等再买房。
例(29)和(30)的原因分句是援引句,与“反正”兼容却排斥“早晚”。
2.3.3“反正”和主观意愿句、祈使句
例(31)和(32)是主观意愿句,例(33)和(34)是祈使句。在命题逻辑中,这两类句子一般被认为不具备真值。说话人在这种句子中使用“反正”,是要表示自己对命题的主观态度或意愿,并不关心其真假。
(31)这活儿吃力不讨好,又没啥实惠,谁愿干谁干,反正我是不干。
(32)不管大伙儿怎么“强烈要求”,他反正不唱。
(33)怎么解决是你的事,反正你想法子出来。
(34)没容我说话,她又说道:“反正你以后周末就到我这儿来。”
“反正”可以用于表示既成事实的句子,也可以关联谚语和熟语,这两类命题都有着确定的真值。“反正”也可以用于本身无法判断真值的意愿句和祈使句。这说明“反正”虽然表示对命题的评注,但并不涉及对命题真值或命题量级地位的评价。“反正”的主观意义,是用来表明说话人对某一既定事实的确认,或者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意愿和态度。
3. 量级表达、语用原则与主观意义
“早晚”“大小”“反正”都是由两个反义形容词语素构成的,但涉及两类不同的反义词类型。“反”和“正”之间的关系通常称为“互补型”(complementary),也就是将一个概念域分成两半,没有中间地带,是无层级(non-gradable)形容词。另外一类称为“反义型”(antonym),是一个概念域里由一端到另一端的渐变连续统,因而存在中间地带(Lyons, 1968: 460-464; Cruse, 1986: 197-206),属于有层级(gradable)形容词。“大”和“小”,“早”和“晚”属于这一类。反素副词“早晚”“大小”和“反正”都是借助量级来表达主观意义,差别在于不同形容词构成的量级不同,而且有着不同的语用义和语境义。
3.1 形容词“早/晚”与弱预测
形容词“早”和“晚”表示时间点与参考时间的关系。说话人选定一个参考时间,离参考时间近的是“早”,离参考时间远的是“晚”,“早”和“晚”之间形成一个量级。说话人借助这个时间量级衡量小句的非现实命题,认为命题会在选定的量级范围内实现为真,并用“早晚”来表达这一预测。
文献中有不少关于“早晚”表示事件最终状态的分析,或者说“早晚”的语义偏向于“晚”。侯学超(1998:728)指出“早晚”表示“或早或晚,表示深信事情最后必然会如此”。张斌(2001:691)也说“早晚”“表示事情和情况无论怎么变化、发展,最终总会出现某种预想中的结局”。李宗江(2009)也认为“早晚”的意义更多地偏向于“晚”的一方,因而往往含有“最终”“免不了”的意思。
“早晚”的整体意义偏向于“晚”是相当准确的描述,但这并不是“早晚”的词汇义,而是在实际使用时产生的语用义。按照Grice(1975)的观点,人们在交流时会遵循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特别是“适量准则”(Maxim of Quantity),即说话人要提供“足量”的信息,但又不能“过量”。Horn(1984)将“足量准则”称为“Q(uantity)原则”,即提供的信息以满足当前交流的最小量为准;将“不过量准则”改为“R(elevance)原则”,也就是信息要与当前的交流“相关”。
说话人认为命题会成真,并且用“早晚”为成真的时间点划定范围。按照Q原则和R原则,虽然“早”和“晚”都以参考时间为基准而没有准确的值,但“早”可以无限接近参考时间,所以“早”的范围相对确定;而“晚”与参考时间的距离可大可小,甚至可能是无穷大,所以并没有确定的值。说话人用“早晚”来表达对于命题总要成真的预测,并不需要是相对确定的“早”,而往往偏向于不确定的“晚”,也就是给出一个含糊甚至遥遥无期的时间点,从而对预测进行弱化。这是“适量准则”,尤其是不过量准则(R原则)对主观意义造成的影响。“早晚”表达的预测因此要比“绝对、肯定、必然”弱,但要比“恐怕、可能、大概、或许”强。
3.2 形容词“大/小”与量级评价
“大”和“小”表示对事物的“体积、面积、深度、强度”等方面进行比较而得出的结果(吕叔湘,1999:139),还可以是以比喻的方式对力量、主意、官职等抽象事物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比较的参照物可以是同类事物中较为常见的那个,也可以是说话人心目中选定的那个,低于标准的是“小”,高于标准的是“大”。
说话人用“大小”来表示自己的主观判断,一方面确认命题为真,另一方面以“大”和“小”为界划定一个量级,给出命题内容处于量级之内的判断。说话人在交流时用“大小”来做评价,常见的用法是将命题置于量级的低端,表示命题内容属于“小”。例(35)的基本命题是“三号井冒顶是个责任事故”,说话人用“大小”来肯定其为真并放在接近“小”的位置,然后用后句做了补充说明。例(36)中的说话人认为“他”这位“副厂长”也算“官儿”,同时又评价说这是最“小”的职位。
(35)三号井冒顶大小是个责任事故,尽管井下矿工最后都成功升井。
(36)可大家说好歹他也是位副厂长,这年头,大小是个官儿,就比一伙儿平头百姓捆
在一起有些份量。
“大小”这种偏“小”的用法也是由语用原则决定的。例(36)说的是“官儿”的分量。从R、Q原则的角度分析,干部量級高端的国级、省部级是否算“官儿”应该不值得讨论,只有低端的科级或以下才会引起争议,“大小”的作用大致上等于“再小也是个官儿”。同样地,例(35)说的煤矿事故也是个量级,高端的重大伤亡事故有完整的管理制度,而没有造成伤亡的“冒顶”处于低端,说话人因而按照R、Q原则用“大小”来评价,意思是“再小也是个事故”。也就是说,基于语用原则的要求,说话人使用“大小”肯定命题内容在量级范围之内,而且命题内容所处的位置不需要在高端,而往往位于量级的低端。
值得注意的是,“大小”的语用义在人际交流中十分常见,但并没有完全取代其词汇义,所以例(37)“大小”既可以解读为“或大或小”的词汇义,又可以解读为“再小也……”的语用义。
(37)每个社员大小负一点特殊责任,一来容易对社务关心,二来也容易锻炼自己的做
事能力。
3.3 形容词“反/正”与态度确认
“反”和“正”是一对非此即彼的反义词,不能构成量级,所以主观意义与“早晚”“大小”差别很大。“反正”的基本意义相当于“从正面说和反面说都一样”。这与吕叔湘(1999:199)所说的“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结论或结果”有些相似,但实际上有着不小的差别。使用“反正”的小句中,确实有一些是像例(38)和(39)那样表示“结论或结果”的。
(38)反正老师已经对我有看法了,做得再好也没有用。
(39)我本来就没指望你来陪着,反正你早就决定了要回去的。
问题在于这类句子在实际语料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出现“反正”的例(40)是表示主观意愿的,例(41)则是祈使句。主观意愿和祈使内容在参考时间都未实现,不是“结论”也尚未成为“结果”。
(40)这活儿吃力不讨好,又没啥实惠,谁愿干谁干,反正我是不干。
(41)怎么解决是你的事,反正你想法子出来。
说话人在主观意愿句里使用“反正”,是要表示坚信意愿无论如何都会实现,将原本可能只是说说而已的意愿变成了必定要做到的决心。说话人在祈使句里使用“反正”,则表示无论原本表示的是要求、请求还是乞求,现在都成了必须执行的强制命令。说话人用“反正”从正反两方面表明自己对小句命题的确认,相关命题既可以是已然的事实,也可以是尚未发生的事件。
文献中有不少分析将“反正”处理为表示逻辑关系的连接成分,比如认为“反正”“指明原因或情况,意思与‘既然相近,而语气较强”(吕叔湘,1999:199),或者认为“反正”表示并列关系、解注关系、承接关系和转折关系等(宗守云、高晓霞,1999;王秀廷,2016)。这些分析都有各自的事实基础,例如(42)就的确表示因果关系。问题在于去掉“反正”的(42)仍然是因果复句。说话人用“反正”表示的是“路过南京”无论如何都会发生,并不会因为“替你办这件事”而增添麻烦,“反正”其实是弱化“去南京”和“替你办事”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将“反正”换为“既然”,得到的例(43)反而很难接受。如果改用典型的因果连接成分“因为……所以……”,得到的复句(44)表示的因果关系比(42)强得多,而且还可以像(44)那样将“反正”用在原因分句里。
(42)我反正要路过南京,可以顺便替你办这件事。(吕叔湘,1999:199)
(42)我要路过南京,可以顺便替你办这件事。
(43)??我既然要路过南京,可以顺便替你办这件事。
(44)我因为要路过南京,所以可以顺便替你办这件事。
(44)我因为反正要路过南京,所以可以顺便替你办这件事。
这就说明“反正”本身与因果关系并没有关联,之所以既可以“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结论或结果”,又可以“指明原因”,是因为与“反正”关联的是有确定真值的已然事实命题,或者是必定要实现的决心或愿望,而这些句子往往可以在复句中表示原因或结果。只要语境符合,“反正”也可以出现在其他复句里,但并不影响复句内部的逻辑关系。换句话说,关于“反正”可以表示因果、转折、条件、并列、解注和承接等逻辑关系的说法,是“将虚词所在的格式的语法意义归到那虚词身上”了(马真,2004:213)。
4.“早晚”“大小”“反正”的句法地位
副词“早晚”“大小”“反正”在语义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所表达的主观意义有不小的差别,评注的内容和使用的语境也不相同。有些是对命题为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有些是对命题内容的量级地位进行评价,还有些则是传递说话人对命题的态度。这些主观意义的异同,带来了同中有异的句法表现。
从句法学的角度来讲,“早晚”“大小”“反正”都可以看作位于句子边缘结构的成分,但它们的句法功能并不完全相同,结构位置也不相同。这种差异最直接的表现,是它们出现在同一个小句时的顺序。从语料库中找到了一些这几个副词共现的例子,都是“反正”用于“大小”或“早晚”之前的。例如:
(45)比比看,反正早晚都得买一个。
(46)顾客找不到商品原来的位置,就近一放,反正早晚会有人来收拾。
(47)反正他大小是个老板,有资金有实力,以后还可以再创业。
(48)反正大小是个工作,总比在家闲着好,挣不挣钱倒是其次。
通過搜索CCL语料库和BCC语料库,没有发现“早晚”和“大小”共现的例子。究其原因,应该是“早晚”和“大小”适用的语境都比较狭窄,而且这两个语境基本上不会有交集,所以对同一个命题进行评注的可能性极低。
另一组证据来自副词在嵌套小句(embedded clause)与根句(root clause)中的使用限制,语料库中发现了一些像例(49)(50)那样“早晚”出现在嵌套小句中的例子,但没有发现“大小”和“反正”出现在嵌套小句中的例子。如果把“大小”和“反正”放在嵌套小句中,得到的结果是不能说的,如(51)和(52)所示。
(49)与其把大量精力投入早晚要淘汰的技术上,不如投入最新技术。
(50)他们一直包围在蒋孝武身边,为他筹谋划策,想及早建立一个以他为中心但自己
早晚也能进来的政治体系。
(51)*那个大小是个老板的人
(52)*那位反正已经对我有看法的老师
句法成分能否在嵌套小句中使用,与这些成分的结构位置高低密切相关,比如句末助词大多只能用于根句末端,而不能出现在嵌套小句(汤廷池,1989: 235;邓思颖,2010: 163)。从句法结构的角度说,小句的结构中有一部分只在根句中出现,结构位置较高;还有一部分可以在各种小句中出现,结构位置较低。“早晚”可以用于嵌套小句,显示其句法位置最低。
“早晚”“大小”“反正”的句法地位与其表达的主观意义密切相关。“早晚”表达说话人对命题为真时间点的判断,与命题关系最近,因此句法位置最低;“大小”将命题置于一个比较量级内,涉及对命题量级地位的评价判断,句法地位居中;而使用“反正”则是表示说话人对命题的态度,并不涉及命题所在小句的功能,因此是句法地位最高的态度语气成分。这些副词会形成结构层次不同的最大投射,可以借鉴制图理论(cartographic approach)中的分层结构进行处理(蔡维天,2015;石定栩、孙嘉铭,2017)。主观副词的句法排序可以作为管窥句子边缘结构的重要材料,分析的细节会另文讨论。
5. 余论
汉语主观副词的意义抽象、灵活多变,要准确定位不同副词的意义和用法,必须依托这些副词所运用的句式、格式以及语篇语境,但这其中又要避免另外一个倾向,就是不能将副词所在的句式、格式乃至特定语境中体现的语义甚至语用义,硬归到某个副词身上(张谊生,2016)。正因如此,相关的研究成果往往会引来各种质疑。本文引入对比分析,将意义相近的一组反素副词放在一起进行分析,通过考察它们和所在小句命题的关系,与所在小句内部成分的关系,所在小句与复句中其他小句的关系,以及使用副词的特殊语境,从而精准描述每个副词的主观意义和功能,同时厘清副词词汇义和语用义的界限。主观副词的句法地位与语义类型密切相关,也会形成不同的句法层次,是考察句子边缘结构的重要视角,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參考文献]
蔡维天 2015 从微观到宏观——汉语语法的生成视野[M]. 北京:商务印书馆.
邓川林 2017 副词“也”的量级含义研究[J]. 中国语文(6).
——— 2018 副词“还”的语义—语用接口研究[J]. 世界汉语教学(4).
邓思颖 2010 形式汉语句法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董正存 2005 反素情态副词的差异比较[A]. 载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 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三辑)[C].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7-71.
侯学超(编) 1998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Z].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命定,袁毓林 2018 信念与概率:认识情态动词的语义差异及其功能分化[J]. 世界汉语教学(1).
李新良 2015 立足于汉语事实的动词叙实性研究[J]. 世界汉语教学(3).
李宗江 2009 若干反义联合短语的副词化[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1).
罗琼鹏 2018 量级结构与汉语形容词的极性对立问题[J]. 语言研究(2).
罗耀华,周晨磊 2011 “反正”类反义复合副词的认知阐释[J]. 华中学术(1).
吕叔湘(主编) 1999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
马 真 2004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
邵敬敏 2019 关于汉语虚词研究的几点新思考[J]. 华文教学与研究(1).
石定栩,孙嘉铭 2017 客观副词与主观副词——再论“常常”与“往往”的区别[J]. 现代外语(1).
汤廷池 1989 汉语词法句法续集[M]. 台北:台湾学生书局.
王晓凌 2009 非现实语义研究[M]. 上海:学林出版社.
王秀廷 2016 语气副词“反正”探析[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4).
张 斌(主编) 2001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Z]. 北京:商务印书馆.
张雪平 2012 现代汉语非现实句的语义系统[J]. 世界汉语教学(4).
张谊生 2004 现代汉语副词探索[M]. 上海:学林出版社.
——— 2016 30年来汉语虚词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当前课题[J]. 语言教学与研究(3).
朱景松(主编) 2007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Z]. 北京:语文出版社.
宗守云,高晓霞 1999 “反正”的语篇功能[J]. 张家口师专学报(1).
Cruse, D. A. 1986 Lexical Seman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iannakidou, A. 2002 Licensing and sensitivity in polarity items: From downward entailment to nonveridicality [J]. CLS 38.
——— 2006 Only, emotive factive verbs, and the dual nature of polarity dependency[J]. Language 82(3).
Grice, P. 1975 Logic and conversation [A]. In Cole, P. & J. Morgan (eds.), Syntax and Semantics 3: Speech Acts [C].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41-58.
Horn, R. 1984 Toward a new taxonomy for pragmatic inference: Q-based and R-based implicature [A]. In Deborah, S (ed.), Meaning, Form, and Use in Context: Linguistic Applications [C].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1-42.
Kennedy, C. & L. McNally 2005 Scale structure, degree modification, and the semantics of gradable predicates [J]. Language 81(2).
Kiparsky, P. & C. Kiparsky 1970 Fact [A]. In Bierwisch, M & K. Heidolph (eds.), Progress in Linguistics[C]. The Hague: Mouton: 143-173.
Leech, G. 1983 Semantics: The Study of Meaning (2nd edn) [M]. Penguin Books.
Lyons, J. 1968 Introduction to Theoretical Linguistic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almer, F. R. 2001 Mood and Modality (2nd ed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