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勇胜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取得了显著成绩。作为载体的制度创新一直被认为是特区经济发展的可视动力。立足新时代,研究推动经济特区持续发展的不可视核心动力源应当成为当前经济特区发展动力研究的重点。基于政策制度是推动特区经济持续发展的观点,从哲学角度来探索经济特区发展的动力源问题,从而揭秘经济特区成为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立论的哲学原因。
关键词:经济特区;人本思想;发展动力
中图分类号:F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4-0088-03
经济特区(深圳)已建立40多年,在庆祝取得种种成果的同时,系统地总结以往经验,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立论极为重要。以往学界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研究,主要从其发展历程出发进行回顾分析和简谈经验启示,或从某种制度、某个领域的改革创新出发,谈现代意义和政治意义等。虽然,关于经济特区的相关研究是比较丰富的,但着眼到经济特区(深圳)发展的动力研究时,就会发现学界的研究成果较少。纵观有关经济特区发展动力的学术理论研究,最近一次的相关研究要追溯至2008年,该研究将政策制度作为经济特区发展动力研究的重点,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制度创新是推动特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1]。特区经济40年来的持续发展,必然离不开政策和制度创新的推动。但想要探微发展背后的核心动力源,必然不可脱离隐藏在政策制度背后的人本观、创新观以及大局观。其中,人本思想最为重要,它与政策的提出、政策的实施以及政策的目的紧密相关,并贯穿于整个经济特区的发展和40多年伟大改革开放的所有实践。本文试从特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的相关政策着手,以人本主义精神为思考基点,简单从时代发展的角度、世界思想特点的角度以及未来发展需求的角度对特区经济(深圳)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源进行探微和立证。
一、经济特区(深圳)政策制度与人本思想
经济特区(深圳)创造了现代化、工业化以及城市化史上的奇迹,从哲学的角度认真回顾和总结40年来的政策制度,会发现其现实意义和纪念意义对于当前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来说非常深远。回首40多年的发展,可以将经济特区(深圳)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為特区建设初期(1980—1986年)。在经济特区(深圳)建设初期,主要的工作和任务是以开放促进改革,进行局部改革、单项突破。在城市建设方面具体表现在大力完善城市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开放码头口岸和金融业;在制度创新方面,率先对诸如工资制度、劳动保险制度、劳动用工制度、企业体制以及价格体制等进行改革。对经济特区(深圳)建设初期蕴藏着“以人为本”思想的政策制度进行观照,能较为容易地理解制度与人本思想的联系。无论是城市的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不能脱离人的劳动而凭空产生。对于制度创新而言,其工作关注的重点在“劳工”上,绝大部分政策制度都是在认识到“人”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围绕如何保障劳工生存发展而进行的初期的探索实践。这一时期的人本思想主要体现的是对人以及人的能动性的关注和认可,认识到了人的能动性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充分完善和保障人的权益,为之后特区的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第二阶段为特区转型期(1986—1992年)。处在经济转型期的经济特区,其主要任务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外探索发展外向型经济。同时,建立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的运行机制和经济体制。市场与经济存在紧密的联系,市场是各种经济共性的体现。我们知道,经济一定产生于实践活动。但探究经济如何产生就需要知道产生经济的第一个历史实践活动。关于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正是这样的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2]所以,经济产生于生产满足吃喝穿住等一切生存必需的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生产物质生活资料本身的实践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究其根本,大力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是对最早期经济活动进行社会历史发展需要的创新,关注到了人的主体性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第三阶段为特区新发展期(1992—2003年)。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是特区处在新发展期的两大任务。对外开放方面:在不断扩大对外贸易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知识密集型企业;另外,还包括建立外商投诉中心和外商投资服务中心等。体制改革方面:在现代企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市场体系和政府职能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创新”“合作”成为这一时期较为突出的代名词,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从建设初期注重人的能动性到新发展期注重人的创造性的变化,体现出对作为世界主体的人的认识更加深刻。
第四阶段为特区全面发展期(2003—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成果显著,经济特区(深圳)进入了全面发展期。这一时期,在体制改革方面:继续坚持以往的经验;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对社会和文化体制进行改革;提出循环经济的思想;为解决国家、城市治理中最重要的民生问题而努力奋斗,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同时,对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也相当重视。经过多年的探索,在调动国内外生产力上取得了重大成绩,主要表现在优化进出口贸易的比例和结构。进出口贸易的产品直接受到国内外生产力的影响,就进口来讲,引进国内的不仅仅是产品、技术,实质上还有对产品、技术背后的生产力的引进,是对他国生产力的异地使用。从经济特区(深圳)建设至今,关注人、依靠人的人本思想在这片“试验田”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彰显了中华文化强调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