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滨水空间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

2021-09-15 02:27黄鹤张华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景观营造生态修复河道

黄鹤 张华

摘 要:城市滨水空间不仅是居民休闲活动的重要区域,也是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以及城市文化的聚集地。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意义重大。因此,以湖州市龙溪港沿岸为例,对河道及沿岸现存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从恢复河道的蜿蜒性、合理建造河道断面等方面提出河道生态修复的策略,并从滨河公共空间的建设、植物配置、文化体现等方面对河道滨水空间的景观营造提出设计建议。

关键词:滨水空间;河道;生态修复;景观营造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水是生命之源,自古以来,中国城市大多选择依水而建,历朝历代人们对水总怀有深厚的情感[1]。从功能上来说,水资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水具有观赏、象征等作用,千百年来影响着当地人的性情,无数文化传统随之孕育而生。随着现代城市不断发展完善,居民的精神需求不断提高,对城市河道的治理规划有了更高的要求,除蓄洪、排涝的基本功能,河道沿岸的滨水空间还应充分发挥其公共特性,具备美观、游憩、绿色生态等功能。

一、案例河道现状

项目所处的湖州市是浙江省下辖地级市,因沿太湖南岸而得名。湖州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区,位于东苕溪与西苕溪交汇处,有众多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生态特色突出。湖州市河流众多,河流沿岸营造方兴未艾。龙溪港流经湖州主城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现代陆路交通的发展,河道的功能性逐渐减弱,现今河道以生态、景观、休闲为主要功能。在对龙溪港的调研中发现河道水质不佳,污染较严重,虽沿河修建了不少滨水空间,但人流量较少,公共设施普遍较为老旧,景观对周边居民群众的吸引力小(图1)。作为城市重要河道,龙溪港及其滨水空间有必要进行更合理的规划设计。

二、城市河道滨水空间生态修复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目的是将受污染的河道修复为长期持续生态健康的状态,使河流提升自净能力,恢复生物多样性。滨水空间依托河道而存在,河岸生态与水体相辅相成。对河岸滨水空间的改造能够改善河道的蜿蜒性,同时优化河槽、滩地、河岸缓冲带等区域,极大地促进河流的净化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景觀植物的合理配置也能提高河岸的生态效应,使河流与河岸呈现出相对稳定、可持续、有机的生态系统。

(一)河道生态修复

1.河道蜿蜒性修复

根据水文原理,弯曲型河道较直线型河道更稳定。弯曲型河道由于泥沙在凹岸和凸岸冲刷与堆积,为河流中的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也大大提升了河流的自净能力。龙溪港外环北路段至朱鸿村大桥路段仅有一处明显弯曲,自然界中的河流原本因流速与泥沙冲刷形成蜿蜒曲折的河道景观,但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常常将河道设计成平直的“标准断面”,不仅不具自然美感,也极大地损失了生物群落聚居地。从生态与美观的角度来说弯曲的河道更有利,但河道弯曲度过大不利于行洪安全,综合考虑,蜿蜒度为1.4的河流平面形态最为有利[2]

2.合理设置河道断面

自然形成的河道断面多为“U”型,而在城市建造中常把河道断面改造成梯形、矩形等规则形式,虽然规则形式修建难度较小,能够满足一般水位需求,但规则的河道断面结构单一,不仅不够美观,缺乏生态效益,在水流量大的洪水期也不能很好地行洪排涝,易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3]。因此,在设置河道断面时因充分结合地形地貌进行合理改造。城市河道常用的河道断面形式有复式断面与双层断面,复式断面可以结合多种断面形式将其运用于一条河道中,在常水位以上设置宽阔的缓坡能够在枯水期表现出良好的景观生态效应同时满足洪水期的行洪排涝需求。双层断面则将河道断面分为两层建造,上层用于适应浅水位,可配合河道沿岸休憩空间设计出美观、亲水的多功能空间。下层主要用于行洪和排涝,上下层结合可满足不同时期水位需求。复式断面虽多有益处,但要求河岸预留较大面积,龙溪港沿岸多为道路及居民区,不具备此条件,故双层断面更为适宜。

(二)河道滨水空间规划设计

城市滨水空间是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日渐提高而衍生出的产物。水域能调节区域温度,供人观赏嬉戏,也能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一部分,理所当然地成为周边居民及游客休闲活动的极佳场所。龙溪港现有的滨水场所通达性与连续性较差,公共设施缺乏,植物配置单一,景观营造不佳。对滨水空间进行设计,主要考虑公共活动空间以及景观配置等方面。

龙溪港沿岸滨水空间缺乏互动性,大多数河道与河岸仅用栏杆简易分割,不仅造成视觉上的单一,同时亲水性差,没有充分利用人的天然亲水特性,导致河岸长期人流量小。湖州地处江南水乡中心区域,城市河流众多,应发挥这一城市特色,将滨水空间打造成融入地方文化并可供观赏、休憩、活动的多功能活动空间。

从景观生态的视角设计滨河空间首先要将水和陆自然地结合起来,不仅水陆之间的景观界面应尽可能地顺应自然生态的形态,还应包含功能性[4-5],例如对河岸采用碎石护岸处理。碎石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且石缝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在滨水空间的建设中各亲水平台应相互连接,可沿河设置连续的步道,步道中避免障碍物。在有条件的区域分级建造驳岸,不仅可以满足不同水位需求,在视觉上也有高低错落,增加河道周边景观的观赏性。

滨水空间应对不同生活习惯的人群分类设置活动场所,湖州老年人数量较多,应重点考虑老年人活动需求,沿河道可增加钓鱼活动区域、健身活动区域,在区域配置时还应结合当地习俗,考虑动静结合,通过搭建隔断、舞台、休息亭等方式为不同人群提供休憩、品茶、表演等区域。河道沿岸还可以适当设置餐饮、游船码头等特色活动场所,增加滨水空间的生机,为游客提供更多乐趣与便捷的服务。

(三)植物配置设计

植物配置应结合河岸设计形式,针对不同级别、不同高度的堤岸配置不同的植物,还需考虑到地域特性、视觉艺术性以及季节变化等。首先要保留部分堤岸原有植物,注意植物的分级设计,在百年一遇洪水标高堤岸处可选种适应湖州气候的高大乔木,如江浙地区常见的银杏、香樟、水杉、黄连木、柏木等。常水位处可种植适应水位变化、繁殖能力强的风景树及耐湿性灌木,如落羽杉、垂柳、芦苇、水生美人蕉、睡莲等。这些植物能够积极应对不同的水位变化,与周围的野生植物及生物群体和谐共存,形成良性生态循环[6]。同时,不同季节、不同游客的观感及嗅觉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对于承载不同功能的景观节点可通过不同颜色、形态的植物实现点缀、指引等作用。

(四)文化的体现

湖州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许多优秀文化自千百年前延续至今,在城市和人们心中刻下了深刻的烙印,例如在市郊钱山漾遗址出土的家蚕丝织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家蚕丝织物。优秀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一直是各学科学者们的重要研究课题,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是城市文化的汇集地。在优化景观营造、提升生态效应的同时还要注重结合传播优秀文化的功能,否则全国各地的公共区域容易出现缺乏特色、千篇一律的问题。龙溪港河岸线较长,沿岸建筑密度不大,为滨水空间营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河岸建设中可以增加文化主题公园、互动场所、演出舞台等,让游客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如此,独特、悠久的地域文化才能经久不衰[7]

三、结语

城市滨河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融合了当地民俗与文化的城市名片,充满绿色与活力的滨河生态空间能够使陆地与水域有机结合,给居民提供健康、綠色、可持续的公共场所。通过对湖州龙溪港沿岸的调研与分析,发现了很多城市滨河空间普遍出现的问题,希望本文提出的改造与优化建议能为日后各城市滨河空间建设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一恒.对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水”的分析及启示[J].江苏城市规划,2009(3):12-15.

[2]于子铖,张叶,赵进勇,等.城市河流生态适宜性平面蜿蜒度确定方法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9(11):95-102.

[3]李梦一欣.基于绿色开放空间的近自然化城市河流景观研究与启示[J].工业建筑,2019(11):19-24.

[4]吴明豪,刘志成,李豪,等.景观水文视角下的城市河流生态修复:以洛杉矶河复兴为例[J].风景园林,2020(8):35-41.

[5]王伟,刘玥含,杜悦,等.城市河流景观廊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602-609.

[6]欧阳勇锋,黄汉莉,王凌晖.因循自然的植物景观营造[J].安徽农业科学,2012(9):5391-5393.

[7]马仲坤.基于历史情境的空间设计和活化:以嘉兴南湖湖滨区域改造提升工程为例[J].中国园林,2020(增刊2):50-53.

作者单位:

黄鹤,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张华,湖州师范学院建筑系。

猜你喜欢
景观营造生态修复河道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柳州都乐岩溶洞景观的特色表达研究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旧城改造中城市河道的景观营造
滨水驳岸景观生态修复及空间艺术设计策略
某河河道演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