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雁
最近刚刚读完张宏杰的《曾国藩传》,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曾国藩这一生,“宁拙毋巧”再合适不过。曾国藩自己也说过“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也就是,笨拙胜过机巧。
这句话让我想起我们班2020年6月份小学毕业的一个女生。
她个子不高,安静沉稳,在一群学生中并不出色,之所以引起我的关注是因为她凡事比别人慢一拍,有时候甚至慢很多。让人欣慰的是,虽然她的速度慢一些,但最后总能完成任务,而且往往是做得最好的一个。她写字慢,一笔一画,横竖撇捺,点折提钩,每一处都很到位,写字时坐姿端正,握笔姿势也从来不需要提醒。她记忆背诵的速度慢,三两句话的段落,别人五分钟就滚瓜烂熟,她却一遍又一遍地朗读,一字一句地在口中过几十遍,方能记住,但她一张口背诵,便是分毫不差。一篇习作,别人一节课就能顺利打好草稿,她往往需要一节半甚至两节课的时间,字斟句酌,反复修改,有时候甚至需要带回家誊写在作文本上。第二天交上来一看,不但书写工整,内容也是文采斐然,无可挑剔。课堂回答问题时,也比其他同学要迟一些,但只要一回答,就会发现,她给出的答案往往最全面。这样的学生让老师们喜忧参半,你会很欣赏她做事的完美,却担心她的速度最终会影響她的发挥。因为几乎每次考试,她都做不完试题。
一个学期结束后,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语文她考了80多分,分数不算低,但是还可以更好,因为作文没写完。她主动找到我,问:“老师,我作文总是写不完,怎么办?”我思索片刻,并没有想出特别好的办法,只能告诉她:“你每天抽二十分钟或半个小时的时间训练一下书写速度吧!中午或晚上都行,争取在写好的同时提高书写速度。”她郑重地点点头,说:“好的。谢谢老师!”
大约一个月后的某天,下课后刚走出教室,她便追了上来,递给我两本大田字格,我诧异地接过来,打开一看,每一页都书写得认真工整、格外美观。而让我惊讶的是,在每一页的末尾都标注着时间,有的写着16分钟零9秒,有的写着14分钟零6秒。我一页页翻开去,每一页都是如此详细地记录着时间。而更让我吃惊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录的时长确实有了一定的缩短,由第一本开始的16分钟,到第二本最后已经是11分钟了。我被她的执着和认真打动了,一时竟不知如何夸奖或评价,只是轻轻地感叹:“很好!有进步,继续加油!”她笑容灿烂,眼睛里散发着光芒,那笑容和光芒让我至今难忘,从那一刻起,我坚信她的将来必定不平凡。
果不其然,在最后一次的县统考中,她的语文取得了全镇第一名的好成绩。不止如此,她凭借自己三个多月的执着练习提高了答题的速度,她用看似笨拙的方式方法,最终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拙”看起来慢,其实是一种极致的高明。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坐在她前面不远处的一个男生,个子瘦小,聪颖异常,反应敏捷。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总能轻轻松松地名列前茅。其实,如果他能再勤奋努力些,在班里肯定能出类拔萃。但是,他好像特别爱惜自己的气力,不管是学习还是劳动,他都不肯出力:随随便便打扫两下,值日的任务就完成了;大笔一挥,洋洋洒洒,作业就写完了。我让他再认真些,他总是用不屑的口气回答“差不多就行了”。班里的同学都喜欢跟他在一起。他幽默风趣,头脑灵活,遇事反应极快,被其他同学奉为偶像。他也经常以“学霸”自居,嘲笑某某只知道死学,不知变通,不会举一反三,尤其看不起那个做事缓慢的女生。
我不止一次告诫他要戒骄戒躁,知识要掌握扎实,跟同学相处要低调些。但在他看来,老师这些都是唠叨,而不是劝勉。
虽然他最后也以不错的成绩升入初中,但明显没有达到他应有的水平。后来听说,他在初中更加嚣张,屡次被学校告诫,被老师训斥,成绩也直线下滑。我唏嘘不止,替他惋惜。在聪明的表象下,他缺少的恰恰是一种踏踏实实的智慧。
这两名个性鲜明、对比明显的学生,恰恰印证了曾国藩的那句“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他们的经历更让我清醒地意识到“宁拙毋巧”是一种通透的人生智慧。
(作者单位:山东省阳谷县金斗营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