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木兰
“菜园里的数学”是我们利用学校资源优势而设计的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师通过课前测量、课中计算、课后记录等一系列活动,巧妙地将数学学习置于社会大课堂中,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有余数的除法等知识,我们选择学生熟悉的实践基地“开心菜园”作为学习、活动的场所,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活动空间为“室外—课堂—课外”,认知过程为“认识—实践—再认识”。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学习、创新思维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和践行者。
一、创设情境,探究问题
教师根据课前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选择整理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播放南昌大学附属小学西边操场“开心菜园”全景,引出课题:走出课堂,收获快乐——菜园里的数学。
1.菜园门中的数学
课件播放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开心菜园”的情形。教师问:“同学们,这是我们‘开心菜园的大门,它的宽是3米,高是2.5米。工人师傅做这个大门要用多少米材料呢?”
(镜头对准菜园大门,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到大门的下方没有用材料)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菜园门,有什么发现?
生:门的下方没有边。
师:假设下方有边,门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
师:那做这扇门一共要用多少材料?也就是求什么?
生:長方形的周长。
师: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计算。
师:现在门的下方没有边,做这扇门一共用多少材料呢?
[教师展示学生的列式:2×3+2.5=8.5(米)]
师:有和这个同学不一样的方法吗?
生:2×(3+2.5)-2.5=8.5(米)。
2.解决菜园里洒水壶的数学问题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整齐的洒水壶,问:“这里整整齐齐摆放着18把洒水壶,我们班同学分成5个小组在菜园里整地、浇水。平均每个小组可以分到几把洒水壶呢?还剩几把洒水壶?”
师:求每个小组平均可以分到几把洒水壶,就是求把18平均分成几份?
生:5份。
师:可以正好分完吗?还剩下几把?
生:不可以正好分完,还剩下3把。
师:请同学们独立列式计算,然后汇报。
生:18÷5=3(把)……3(把)。
3.求长方形菜地的周长
教师利用课件播放学生测量菜地的画面,问:“菜地长3米,宽2米,这块地的周长是多少米?”
[学生列式计算:(3+2)×2=10(米)]
师:学校为了增加种植面积,准备把长、宽相等的相邻两块菜地合并为一块,相邻两块地间相距1米,3米长的边重合(课件动态显示两块地合并过程)。请计算合并后的菜地周长。
师:合并后的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
生:长还是3米,宽由原来的2米变成:2+1+2=5(米)。
师:请同学们计算现在的菜地周长。
[教师展示学生的计算结果:(3+5)×2=16(米)]
师:和合并前的周长相比减少了多少米?
生:合并前是(3+2)×2=10(米),10+10=20(米),合并后是(3+5)×2=16(米),两者相差20-16=4(米)。
【思考】 为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教师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拓展思维,设计方案
1.求正方形菜地的周长
课件出示校园里盛开的鲜花,教师问:“我们校园里鲜花盛开,美丽极了。为了美化校园,节省开支,学校计划在这块地里(镜头对准这块地,并分别标有“长3米”和“宽2米”),划出一块最大的正方形来准备种花卉。这块正方形菜地的周长最大应该是多少?”
师:最大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多少米?
生:2米。
师:周长呢?
(学生独立计算)
2.解决花卉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问:“花卉的品种很多,种什么花好呢?”为此,校长咨询了园艺的工作人员,并从那里带来材料。
师:如果你是校长,会怎样选呢?请在小组里讨论。
生:我选牡丹花,因为它漂亮。
生:我选月季花,因为它便宜,而且容易栽培。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所选择的花卉也不同。设计方案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案。
师:如果在这块地上(课件出示)种上50棵花苗,那么买你选的花苗需要多少钱呢?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分别展示同学的算式:选种牡丹花要10×50=500(元),选种月季花的要5×50=250(元)]
【思考】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要让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也让学生再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汇报成果,分享快乐
短短的一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我们不仅参观了美丽的菜园,而且在菜园里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并用我们的智慧解决了这些数学问题。教师问:同学们,在这节课中你们除了收获快乐,还收获了什么呢?请和老师一起分享吧。学生课后把这一课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把感知、体验、经历这一过程真实地记录下来,写成数学日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写作能力,提升了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