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柳芳,汤柳丽,蒋桂艳
(柳州市人民医院,广西 柳州545006)
心脏起搏器属于一类在体内放置的电子设备,其内部构成有两大内容,即:脉冲发生器、电极等,通过脉冲发生器放射人工脉冲,利用电极和心肌衔接,由此能够刺激心肌,导致心脏出现收缩反应,由此来仿照心脏的冲动,并形成传导等功能,由此能够获得治疗,它适合的病症一般是因为心律失常等引起的心脏功能受损等。由于人口老龄化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增加以及起搏器适应范围的扩大,起搏器在放置体内方面,其数量在不断增加,不过因为放置的设备及操作方法持续优化和升级,也不可避免地引起并发症问题,最常见的包括:穿刺并发症、囊袋出血、囊袋感染等,其对应的数量不断减少。不过,因为老龄病患人数的提升,再加上术侧肢体制动、伤口感染等,则会导致术后出现肩膀疼痛、活动受限等,必然会对患者的预后带来不利影响[1]。目前,一些国内外学者通过研究发现:选择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需要督促患者尽早下床锻炼,同时对其功能实施细节性地指导,由此减少不良反应症的发病率,同时不会导致电极脱位等问题。在术后实施康复锻炼的过程中,能够预防及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有利于伤口的尽快痊愈,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因此,本研究于2016/1-2018/8之间从我院选取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医护患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予以了探讨。
2016/1 -2018 /8 之间在柳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符合筛选要求的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病患80例认定是探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类法,将其分成2小组,即:实验组(医护患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案),40例/组。其中,对照组的男性是19例,女性是21例;年龄在50-92岁之间,中间值是(70.23±8.84)岁;观察组的男性是18例,女性是22例,年龄39~91岁,平均年龄(68.67±9.94)岁。2组的上述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2012年ACCF/AHA/HRS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I或Ⅱa类适应证,同时由我科室接收的实施起搏器植入术病患;(2)具备一定的阅读及认知能力;(3)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此次实验要点,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筛除条件:(1)不满足筛选条件的患者;(2)存在影响功能训练的身体病损者;(3)没有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且临床依从性差者。
对照组(传统护理模式):①术前:医生跟患者讲解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②术后2-8天:责任护士开始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其余时间按需进行指导,医生查房时按需指导某个动作。
实验组(医护患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①术前:每周定期召集近日手术患者到病区学习室,由主治医生以上职称的专科医生和专职康复锻炼教育护士一起做术后功能锻炼教育讲解,着重探讨术后注意要点,并思考功能训练的意义及措施等。②术后1-7天:由医生和护士共同交班、查房,结合病情特点实施个性化地功能训练,同时还需要进行早期卧床运动,了解相关注意要点。共同查房时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医生确定锻炼的频率和时间,医护不定期追踪患者的锻炼情况并予以反馈、调整,采用永久起搏器术后患者医护患一体化康复锻炼计划表对患者术后康复锻炼进行指导、观察和记录[2]。③术后第7天:由护士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1周的不适症状发生情况,并发症率、住院时间均值等实施记录,采用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及舒适状况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同时对主管医生进行满意度调查。若未满7天出院者,由康复健康教育护士电话随访[3]。④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接受电话随访或患者行程控时康复健康教育护士进行现场随访(每次需时约10min)[4]。
比较两组术后不适症状(焦虑情绪、肩关节不适)发生率、并发症(术口渗血、术口少渗血、行起搏器囊袋清创缝合+慢性溃疡修复术)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以及患者满意度[5]。
根据统计学软件SPSS 25.0软件展开数据统计处理,其中,计量指标给予(±s)阐释,然后实施t检验,计数指标给予(%)阐释,然后实施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较于实验组,对照组焦虑情绪、肩关节不适等不适症状发生率显著较高(P<0.05),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不适症状的变化情况[n(%)]
术口疼痛、术口渗血、术后囊袋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与实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分析并发症率之间的变化情况(n,%)
相较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较低(P<0.05),见表3。
表3 对比分析2组的满意度的变化情况(n,%)
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0.90±1.17)天,实验组住院时间为(8.93±0.69)天(t=9.173,P<0.05)。
因为传统的功能训练模式非常看重护理人员的主导权利,并且,再加上一些落后思维因素的限制,导致患者对医护人员不够信任,这必然会影响健康宣教质量[6-8]。从概念上来看,医护患一体化主要符合病患的根本需求,以提高病患的满意度为前提,实施医护合作,由此增强病患的参与热情,并利用开放互动、一起指导,共同承担等方式,为病患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对此,在创建这一服务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之前的医患及护患合作模式,促使医护患三位一体模式形成最新的转变。利用改革策略,促进医护患一体化护理管理机制的形成,这不但有利于增强医护合作质量,确保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不断提升;而且,有利于创建以患者为核心的高端护理观念,确保护理工作能够基本上满足临床患者的基本应用需求,真正地与临床相融合会[9]。由于护理模式的调整以及患者对护理需求的提升,促使我国个别医院的研究认识逐渐探索全新的医护患一体化护理管理体系,对此,其能够在专科临床健康宣教、病房管理、查房管理、培养护理人员科研水平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该模式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率,增强医护人员的专科素养,提高医护患的满意度,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10]。
根据本文的调查能够看出:和实验组对比,对照组在焦虑状态、肩关节不适等不适症状发生率显著较高(P<0.05);术口疼痛、术口渗血、术后囊袋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与实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较低(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0.90±1.17)天,实验组组住院时间为(8.93±0.69)天(P<0.05)。由此证实了医护患一体化护理管理工作模式的良好应用价值。
总之,在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之后,病患在实施早期功能锻炼的过程中,选择医护患一体化模式可显著降低不适症状,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