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安冉
近日,第四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公布, 吴中区东山镇杨湾村石桥上榜,截至目前,吴中区共25个村入选。
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此前公布的三批入选名单分别是:金庭镇东村村东村,蒋东村后埠,堂里村堂里,石公村明月湾,东村村植里,东蔡村东蔡,衙甪村甪里,缥缈村西蔡,东山镇陆巷村陆巷,杨湾村杨湾上湾,莫厘村翁巷,三山村桥头,香山街道舟山村舟山,临湖镇灵湖村黄墅,甪直镇瑶盛村东浜,香山街道长沙社区施家湾,香山街道长沙社区南旺村,越溪街道旺山村西坞里,越溪街道旺山村钱家坞,越溪街道张桥西山塘,横泾街道上林村东林渡,临湖镇石舍村柳舍,甪直镇湖浜村田肚浜,东山镇杨湾村西巷。
25个吴中古村落,有颜有料,各有特色。此次入选的杨湾村石桥,更是古意十足,这里有一座苏州最后的民国菜场。
2008~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杳工作在苏州东山镇先行试点,2008年4月1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组一行来到杨湾石桥村,对村中古建筑进行普查。正当专家们对已700多年的南宋古石桥惊叹不已时,村中陪同的老秦说:“离石桥头不远处有一座民国小菜场,保存很完好,你们要不要去看看。”
石桥菜场,又名中区小菜场,位于石桥港南端,石桥浜场北面,现上湾村16~20号之间。向导老秦介绍说,民国初年,后山一带分为南、中、北三个区,杨湾镇位于南面,称南区,陆巷村在北面,称北区,石桥镇在杨湾与陆巷中间,称中区,所建菜场故称中区小菜场。如今,杨湾南区菜场已更换至环山公路旁,陆巷北区菜场上世纪80年代进行过翻建,只有石桥中区菜场仍保持原貌。
石桥村是东山后山著名的古村,已有500多年历史。据现立于桥北侧原敬德里壁间的明碑《重建震泽底定桥记》碑所载:“震泽底定桥建于山之碧螺峰下,人亦皆曰石桥。始祖朱安宗建于宋绍定间(1128—1233),桥之南地丈许,凿义井以利居民日汲,桥之北地一方,用砖砌曰坪盘,以便乡人之吉凶迎送。至我圣朝成化壬寅(1482),天雨骤,溪水浸,石栅砖泛,经后裔朱济民偕万石长叶以元等各施已资,买地营料,命工落成……”在石桥浜场南侧孙姓古宅壁间,还砌有一块《重铺坪磐官路记》,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朱氏后代再次发起集资修桥,碑上还镌刻有第三次修桥铺筑坪磐捐资者的名字,达数十人之多。明清时这里曾经是商店林立,市肆稠密。民国十八年(1929)6月,李根源到洞庭东山游览二十多天,在《吴郡西山访古记》中,还详细记录了他的东山石桥头之旅。
石桥小菜场保存有门楼、菜棚、石桥3处古建筑。门楼朝西,前有溪流,直通太湖。后为菜棚,较为简易,但风貌犹存。门楼是中区菜场的标志性建筑,略带西方洋教堂色彩。高4.25米,宽2.65米,全部为青砖清水勾缝扁砌。左右两只清水砖墩直砌至门楼顶端,中间顶部为观音兜封顶。下圆拱门内膛高2.7米,中间字额为五块铁铸小方砖,上书:“中区小菜场”五字,右侧为:十八年仲秋一行小字,左侧落款:江洲施政书。字额上端塑有一朵牡丹花,顶端观音兜上亦塑有一枝花卉。菜棚南北两进,中有过道。前、后进均面阔三间,进深6檩,冷摊瓦,圆作梁,是民国时期村里人买卖小菜的地方。两进菜棚前后砌有12只清水砖墩,梁架直落在砖墩上,虽简易很稳固,亦较实用。
小菜场四周环境古朴、幽静,近有一港四桥,古色古香。太湖水从北而来,经石桥港向南流,忽而折东,又转向南,从菜场前的小石桥下流过。菜场西北面,离门楼4米处有座拱形小石桥,这里原是一座小码头,民国时期菜船可直开至菜场门前。紧靠门楼的小桥为四块大青石筑成,是当时村人入内买菜的必经之道。南侧约5米处,建有一座三开间两厢房的清末建筑,小溪沿墙流过,门前亦筑有一顶小桥,蓋六块青石作桥面,古色古香,引人注目。其宅南面约4米处的墙角前,又盖有一座青石小桥,只三块青石桥面,有路通向村中。
岁月随着溪中的流水从石桥下匆匆而过,已历经90年风雨的石桥头民国中区小菜场,保存至今极为不易,据苏州市文保部门的专家说,这可能已是苏州市所保存的最后一座民国小菜场了,弥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