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党同岁,见证党的百年风华

2021-09-14 10:12
四川党的建设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二姐革命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在会议召开期间,我的二姐罗瑞先(到延安后改名为罗蜀华)在四川省中江县下罗家祠的左厢房呱呱坠地。16年后,她奔赴陕北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罗蜀华,这位见证了党的百年风华的老党员有着怎样的革命经历?日前,罗蜀华的六弟罗先怀着无比崇敬和惦念的心情,对其二姐的革命经历娓娓道来:

信仰之光照亮人生路

1921年7月25日,我的二姐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城关镇一个教师家庭。1936年秋,二姐从中江县唯一的女子中学初中毕业。次年考上省城(成都)成功中学,就读半年后,转入协进中学(现成都28中)继续读书。

协进中学是当时一所比较进步的学校,学校教务长杨伯凯长期从事革命活动:办“学习组”“读书会”“抗日救国会”,宣传马列主义,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组织学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学校建立中共地下组织。学校如火如荼的抗日救国热潮熏陶、激励着二姐,1938年6月,二姐下定决心离开学校,奔赴陕北参加革命,抗日救国。

1938年7月,二姐瞒着父母,与其同学王剑清一道,前往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由于路途遥远,两人很快花光了仅有的几元路费,到西安时已身无分文。无奈之下,她俩就把秋冬季穿的棉衣、毛衣,以及棉被里的棉花统统卖掉,换作路费。到达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后,办事处的人让二姐她们前往陕北公学邑县分校学习。陕北公学距西安有400公里,而办事处只能把她俩送到咸阳,剩下的300多公里得靠她们自己步行。

“来都来了,不能因为太艰苦而打退堂鼓。”在咸阳住了一夜后,二姐和王剑清坚定地向延安附近的邑县进发。经过七八天的艰苦跋涉,二姐她们最终抵达了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

在这里,二姐开始了一段艰辛的磨砺:没有筷子吃饭,就拿两根树枝代替;经济拮据,就把衣服拿出来变卖,秋冬忍受瑟瑟寒风。当时,学校还仿苏联搞“星期六义务劳动日”活动,为当地农民干农活。遇到这种时候,二姐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总是抢在别人前面找脏活、累活干,二姐心里覺得:“只有这样才算真正的革命。”接受革命教育和战斗洗礼的二姐思想进步非常快,1938年8月,到校仅两个月,二姐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春,二姐又转到高四班(高级研究班)学习,并结业参军。

1939年夏初,根据当时党中央“到敌后去”的部署,抗大、鲁艺、陕公等学校的部分学员被集中起来,在延安成立了“第五纵队”(后来改组为“华北联大”),准备向晋察冀敌占区开进。二姐从陕北公学结业后,便来到延安加入了第五纵队。

第五纵队途经晋西北时,二姐因生病无法继续跟随大队前进,就留下参加了120师所属的独立二旅,在该旅直属政治处任组织干事。1939年秋,她改任独立二旅卫生处卫生队指导员,带领卫生队随战斗部队参加了敌后游击、反扫荡、反顽固派作战。在百团大战的阳方口战斗、反击顽固派游三师的作战中,二姐带领的卫生队冲上火线,救护了数十名伤员,为战斗作出了积极贡献。

1941年秋,二姐被调到独立二旅直属教导队任政治教员。1946年春,按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根据地大批干部北上东北,建立东北解放区。二姐随部队转战数月,由赤峰到达齐齐哈尔中共中央南满分局,后又到哈尔滨市工作。1948年随军南下到武汉市,在武汉市委组织部任组织科长。新中国成立后,二姐去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后留在北京,在国家计委、农垦部、地质部、农业部工作,直到1986年12月65岁时超龄离休。

一个与党同庚的党员,就这样沐浴着党的雨露阳光,为神圣的理想奋斗着……

后辈心中的楷模

二姐和我相差21岁,她参加革命时我还未出生,她的大儿子和我同岁。二姐的相貌、气质和母亲非常相像,与其说她是长姐,还不如说她是慈母。我读书时和二姐见面不多,因为年龄的差距常有敬畏之感。后来,我长期在机关工作,与二姐交流变多,这种敬畏感才慢慢消散。

1984年,我在内江市政府任常务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联系分管农业方面的工作。当时,市里和所属各县(区)都迫切希望争取农业基地项目。在农业部工作的二姐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非常希望能够为家乡发展助力。在她的积极争取下,农业部批准了在内江市建立柠檬(安岳)、柑橘(资中)、花生(资阳)、棉花(简阳)等四大农业基地,有力地推动了该地农业经济发展。其中,农业部把安岳县作为全国唯一的柠檬基地。经过30余年的发展,目前,安岳县建成了中国柠檬之都。

1992年,我在安岳县担任县委第一书记,趁出差北京时去看望二姐,并兴高采烈地向她讲起家乡的变化和我对县上的远景规划。她仔细听着,冷不丁地冒出一句:“别吹了,你只需要讲讲你为老百姓办了哪些实事就够了!”她半开玩笑地说:“在县上,书记就仿佛是‘土皇帝,你可得警惕啊!不要瞎吹,要多为老百姓办实事……”

“要警惕,不要瞎吹,要为老百姓办实事!”二姐语重心长地告诫,引起我内心极大的震撼。回到县上后,我拟出一副对联。上联是:怨声、骂声、赞扬声,声声入耳;下联是:好事、难事、民众事,事事尽心。横批是:为民办事。后来,该联被我挂在书房用以警醒和鞭策自己。每每看到该对联,我的耳边就会响起二姐的期盼和告诫。

2001年,二姐来到我的工作地资阳和家人团聚,当年她正满八十。聚会中,三哥欣然写下一首赞扬二姐的诗:“十六投笔带吴钩,誓扫倭寇慨敌仇。延河水暖军号频,太行林密马蹄骤。松花江畔狼烟尽,江汉关前百舸流。耄耋之年无所求,乐与家人话春秋。”亲人们称赞写得好,唯独二姐却不以为然,她说:“什么无所求?什么话春秋!颓废了,消极了,共产党人不是一生都要为共产主义奋斗吗?那才是共产党人的志气……”听了这话,我们由衷地感叹:像她这样的共产党人,才是不忘革命理想的追求者、实践者,才是铮铮铁骨的共产主义战士。

二姐的经历,处处体现着对党的忠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执着,对人民疾苦的关怀。在她胸中,不断跳动的,是那颗永远向党的红心。(本刊记者 陈贤凤整理)(责编/黄薇)

猜你喜欢
二姐革命
将革命进行到底(节选)
二姐的善心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那个让我永远愧疚的二姐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
二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