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枕花前簟2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3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禽4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
1.午枕,即午睡。
2.簟(diàn):竹席 。
3.吹箫:《列仙传》载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
4.鸣禽,一作“鸣鸠”。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人,因此又自号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谥号为“文”,世称“王文公”。他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他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任地方官时关心民生疾苦,由于较长时期接触了解社会现实,他对北宋中期隐伏的社会危机有所认识,“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多次上书建议兴利除弊,减轻人民负担。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他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动改革,力图革除北宋的积弊,推行一系列措施富国强兵。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罢相,隐居于江宁(今江苏南京)钟山。元祐元年四月病逝。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王安石的诗歌,大致以熙宁九年左右(王安石被罢相的时间)为界,分成前、后期,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前期的诗歌“学杜得其瘦硬”,擅长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欧阳修赞其“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后期他流连于山水田园中,创作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抒发闲适的情趣,题材较狭窄,艺术表现上却臻于圆熟,“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每讽咏之,便觉沆瀣生牙颊间” (《后山诗话》载黄庭坚语),如《泊船瓜洲》《江上》《梅花》《书湖阴先生壁》等诗,观察细致,语言精工巧丽,意境幽遠清新。王安石虽不以词得名,但其词作“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今存词约二十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