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龙 王 铭 李俊美 郑丽莎 崔淑华
(1.黄岛海关,山东青岛,266555;2.青岛海关技术中心,山东青岛,266002;3.武汉海关,湖北武汉,430000)
为了保证国内纺织业对原料的需求,我国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一定数量的棉花。这些进口棉花大都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不同的产棉国,生产及贸易管理差异较大[1⁃2]。在加工、存储、运输过程中受到气候、条件和环境等因素影响,极易造成污染和残损,导致棉花质量安全和可纺性能受到直接影响,同时危及口岸和生产安全。
作为口岸执法把关的第一线,海关在对进口棉花实施检验监管过程中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水渍、霉变、油污、火烧、掺入危害性杂物等污染残损情况,这些残损棉花为进口棉花企业带来了大量损失[3]。但目前国内缺乏针对进口棉花残损情况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依据,尤其是残损率检验鉴定的具体方法,这对口岸执法和技术判定带来了一定困难。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进口棉花残损鉴定方法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详细分析解读。
棉花残损鉴定工作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承担人员的经验和工作能力,而残损类型也是依据鉴定人员工作经验进行分类的[4]。除第一时间了解货物运输、储藏情况外,鉴定人员还需根据棉包外观特征和货物性状来判断残损类型。棉包残损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水损棉是最常见的棉花残损类型,可从水损源分为海水损和淡水损。棉花在海上运输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棉花被海水打湿,称为海水损。棉花在存储时保管不善造成雨淋或水浸、河运被河水打湿、汗水渍棉花等称为淡水损。从水损状态分为水湿棉和水渍棉。汗水渍棉花是指运输途中温差变化较大,船内通风不良造成棉花含水增高,棉包表面有如汗水渍一样而得名。
霉变棉属于棉花水损后进一步加重的残损,是霉菌在适宜的温湿度下繁殖引起的残损。检查货物霉烂的原因,既要从货物本身的水分去分析,又要从外来水渍增加水分的因素来考虑,既要实地查勘,又要扦样化验分析。
污染棉因污染物的不同可分为油污棉、煤污棉、土污棉等。油污棉还应从嗅觉上去鉴别。不同的污染棉其估损贬值是不同的。造成污染棉的原因:一是由于轧花时管理不善混入污染过的棉花;二是由于棉花包装不完整,仓库、码头、运输及装卸工具不洁而造成。
货物在运载过程中,发生火灾造成损失的案例很多,而棉花火损的原因大多为工人失手掉落火种、电线漏电或货物混杂堆放所致。起火原因一般由公安消防专家作出最终判断。
包装不当、包装材料劣质或使用不当方法装卸、搬运都容易造成棉包破损,从而导致部分棉花破包掉落。
棉花被虫蛀、鼠咬等称为虫蛀棉。发现虫蛀棉花要从检疫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找到虫的源头,并及时进行卫生检疫处理,防止活体繁殖。
危害性杂物指混入棉花中的硬杂物和软杂物,如金属、砖石及异性纤维等。此类型的残损棉花还包括混入废棉、短绒等情况。
混入危害性杂物需从定性方面考虑损失,其余残损类型从定量方面考虑损失。同时必须遵循国际通用的估损贬值原则,以棉花使用价值为基础,结合市场价格、等级降级差价等因素考虑,保证索赔得到合理和顺利的解决。
严重霉变无可纺价值棉花,可作全损处理。
火损棉花可作全损处理。
污染棉花要分类处理:油污染对棉花的使用影响较大,一般可作全损处理;其次为煤污染,其贬值率低于油污染棉高于其他污染棉;其他可以在棉花清棉工序中处理掉的污渍,不必作为污损处理,但因包装不良,污渍十分普遍和严重,也可适当估损,但不宜过高。
水损棉花不可作全损处理,关于水损棉的估损贬值,必须依据湿棉的实际程度考虑,其贬值率是不同的,轻度水湿棉干燥后仍有纺织价值,严重水湿棉可做造纸原料。海水渍损和淡水渍损有显著差异,海水渍损的贬值率要高于淡水渍损的贬值率,因为海水渍损棉花还要经过淡水加工处理消除盐分才能使用。
残余价值不足原价的20%,且又必须经过加工整理才能有使用价值,但加工整理费用又接近残余价值的棉花,可作全损处理。
对已完全丧失纺织价值,但还有其他用途的残损棉花,可根据到货地加工整理条件和销售情况,估定适当的损失价值。
观察棉花包装外表受损情况和内在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结合棉花发生残损的因果关系,推断棉花发生残损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尽可能地掌握第一手资料,查明残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明确残损的责任方。研究时要考虑海洋运输、内河运输、汽车运输、搬运、储存条件的影响,以及各种自然因素(天气、温湿度等)和人为因素(管理水平)的影响[5]。
当棉花发生残损时,不一定是全批量均遭残损,可能是部分残损。在确定残损数量时要依据相关证明、单证进行考虑,如提单上、大副收单上或理货证明上的批注残损数量,因为这些单证均记载着棉花交接时存在的实际残损数量,并且可以据此划分责任方。
实际鉴定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实际残损数量与所批注残损数量不相符的现象。这是因为在装卸棉花时,要完全查清残损数量是有难度的,而且还存在着残损扩大的情形,真实的残损数量只有在码头仓库内或收货人仓库内才能清点清楚。遇到此类问题,原则上以实际残损数量确定。
根据棉花的残损类别和适用条件选择合理的鉴定方法。鉴定方法可分为全部验残法和部分验残法。全部验残法是对全部残损棉包逐一进行鉴定的方法。部分验残法是按残损棉包外表受损程度进行分类,从每类中挑拣代表性棉包作残损鉴定,并将结果推算至全部残损棉包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残损数量较少或棉包残损差异较大的棉花,宜采用全部验残法;残损数量较多或棉包残损状况相似的棉花,宜采用部分验残法。
残损率是指商品的残损部分与整件商品质量或者体积的百分比。采用全部验残法和客观描述法不涉及计算残损率,只有采用部分验残法时需要计算残损率,残损率的计算公式见式(1)。
式中:C为棉花残损率,单位为%;T为残损棉花的质量(或体积),单位为kg(或m3);W为残损棉包总质量(或体积),单位为kg(或m3)。
估损率指残损棉花中受损部分的无价值棉花质量或体积占受损部分的比例。残损部分棉花还有无使用价值,与完好棉花的使用价值有多大差异,损失多少,这也是残损鉴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估损率的计算公式见式(2)。
式中:G为棉花估损率,单位为%;S为棉花受损部分中无价值棉花质量(或体积),单位为kg(或m3);V为棉花受损部分的质量(或体积),单位为kg(或m3)。
棉花是大宗商品,若同批棉花残损数量较多,残损性质相同,逐件鉴定的时间不允许,一般情况是在分类的基础上,对各类残损货物抽取代表性样品进行鉴定,并以此推算全批结果。抽样方法一般参照SN/T 3981.1《进出口纺织品质量符合性评价方法 纺织原料 第1部分:棉花》执行。抽样时要对抽取的样品加以标识,做好记录。
棉包破损造成的质量漏失只能逐件鉴定。
残损率是指棉包中存在残损问题棉花的质量或体积占比。估损率是指对残损棉花进行估损定值后计算出的损失质量或体积占比。某些特殊情况下,残损率和估损率为等值关系,如发生严重霉变、火烧等。其余情况下两者并不等值,棉花残损状况越严重,两者的数值差距便越小。
确定残损率的技术关键点是确定残损棉花的质量或体积。针对残损棉花的残损特征选取丈量体积法或者衡器计重法。从棉包外观形态上能判断出残损部分情况的,尽量保留棉包的完整性,应使用丈量体积法,如油污棉和表面痕迹明显的霉变。水损、火损、虫蛀等情况多使用衡器计重法进行数据的获取。
棉花使用质量进行结算,因此不论采用丈量体积法或衡器计重法,得出估损率后应折算出损失质量作为结算依据。
某公司从某国进口一批棉花,总包数795包,总质量157.91 t。该批棉花在卸货时发现大量棉包表面潮湿严重,且有较重的海腥味。
鉴定人员发现,本批棉花中有147包棉花存在水损,抽样送实验室化验,鉴定水损类别属海水损。因数量较多且有一定规律性,因此采用部分残损法,分类抽取代表性残损棉包,用衡器计重法进行鉴定。按水损不同程度分类为:严重水损57包,中度水损68包,轻度水损22包。各类按包数的10%挑选出有代表性的棉包分别为6包、7包和3包。对挑选出的代表性棉包逐一将水损部分剥取后称取剩余棉包质量,计算残损率;再根据棉花现货价格及水损棉花的实际价格,计算出估损率,本案例中3类水损棉的估损率分别为80%、50%和20%,记录见表1。
表1 棉花残损情况记录
该批棉花致损原因为运输过程中船舱内渗入海水,致使部分棉包被海水浸渍致损,属发货人责任。需从总质量中扣除水损棉花(无价值棉花)合计1 162.35 kg。
棉花的残损多数发生在海洋运输、港口待转和中继仓储过程中,在进口棉花贸易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相关贸易纠纷和索赔也不断增多。由于棉纤维本身的特点,仅参照SN/T 2388.1—2009《进出口商品残损鉴定规程 第1部分:通则》开展残损鉴定工作,在实施细节上往往较难把握。因此,尽快制定进口棉花的残损鉴定技术标准,规范进口棉花残损鉴定的具体方法,是一项较为紧迫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