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成仁,李梦芝,陈宗平,毛开熠,刘 通,刘政道,梁天才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贵州遵义 563000)
血管瘤属于血管先天性畸形,可见于身体各处,多见于体表皮肤与肝脏,位于尿道者罕见,首例尿道血管瘤于1895年由国外学者KLOTZ报道,而位于男性前尿道者更为罕见。尿道血管瘤的发病原因与机制不明,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依靠病史及尿道膀胱镜检,金标准为病理诊断,治疗方法众说纷纭。现结合文献,就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例男性前尿道海绵状血管瘤报告如下。
患者19岁,男性,未婚育,因反复尿道外口滴血3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无痛性尿道外口滴血,与勃起、射精及排尿无关,无排尿困难、血精、血尿,无尿急、尿频、尿痛。院外曾行泌尿系彩超、CT及膀胱镜检查均未查及异常。入院查体:尿道外口残余血迹,包皮过长,阴茎表面未查及异常,阴茎部尿道未触及包块,肛诊未及异常。尿常规示:红细胞0个/μL,白细胞5个/μL,前列腺液化验无异常。泌尿系彩超、计算机断层扫描尿路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无异常。尿道膀胱镜检查(图1A):尿道外口无异常,进镜约4 cm处尿道4~6点方位见团状曲张血管,隆于正常黏膜表面,基底深红,质软,界限清,范围约2.5 cm×2.0 cm,考虑血管瘤可能,余尿道、膀胱及输尿管开口正常。术前诊断:尿道外口滴血原因待查?前尿道血管瘤?除外手术禁忌后在腰麻行经尿道膀胱镜下前尿道病变电切术,术中进镜约4 cm于尿道4~6点方位见团状曲张血管,沿尿道延伸约3 cm,镜下仔细行病变电切术(图1B),术后留置F20三腔尿管。术后予以抗感染、止血对症治疗1周后拔除导尿管,病理结果是前尿道海绵状血管瘤(图1D),术后尿道外口未再滴血,无排尿困难、血尿、尿漏及尿失禁。术后随访133 d无复发,效果良好(图1C)。
A:术前膀胱镜检见尿道曲张血管丛;B:术中电切深度;C:术后复查恢复可,无狭窄环形成;D:术后病理(镜检HE,×200)
血管瘤是临床上常见病,位于尿道者罕见,且多为男性后尿道血管瘤或女性尿道血管瘤,男性前尿道血管瘤十分罕见,至今明确报道的前尿道血管瘤不足30例。尿道血管瘤多见于20~40岁人群,男性为多[1]。目前认为尿道血管瘤是先天性血管畸形,发病可能与先天发育、静脉曲张和慢性炎症刺激有关,病理类型有海绵状血管瘤、良性血管内皮细胞瘤、毛细血管瘤、静脉血管瘤、蔓状血管瘤,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2]。
本病的临床表现各异,包括尿道口滴血、血尿、血精,反复发作的尿道外口滴血和(或)出血是前尿道血管瘤的症状特点,常由外伤、剧烈运动、粗暴手淫、尿路感染等引起,也可无明显诱因,如本例呈反复自主发作。如有以下临床表现需考虑该病:血尿;血精;尿道镜检有尿道曲张静脉团。本例以反复尿道外口滴血为主要临床表现,我院行尿道膀胱检查考虑前尿道血管瘤,外院曾多次膀胱镜检查无异常,考虑漏诊原因为忽视了尿道全程镜检。因此临床应注意:对于以不明原因尿道口滴血为主诉的患者,行膀胱尿道镜检查时,若膀胱病变不明显,需更加注意全尿道检查。
尿道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当前无统一的诊疗方案和指南。根据血管瘤的部位、类别、大小可选择物理、手术和药物治疗。文献报道,治疗尿道血管瘤的方法有[1,3-7]:局部注射硬化剂、口服普萘洛尔、短期口服激素、选择性动脉栓塞、开放性切除、钬激光、尿道切开镭放疗+二期尿道成形术、电灼术以及保守观察等方法。虽早年文献报道,认为行经尿道激光电灼术可能较经尿道电切术更有优势,范围准确,治疗深度更易控制,术后瘢痕少。但近年来赵虎[3]、黄灶明[4]、田龙[5]均认为内窥镜下电切术于尿道血管瘤而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此法简单、切除彻底、实用,且术后不易复发,无早期大出血和远期尿道狭窄等并发症。
本例术前诊断前尿道血管瘤,采用经尿道行前尿道血管瘤等离子电切术。术中切除范围包括距病变边缘0.5 cm正常尿道黏膜,深度达黏膜下尿道海绵体,将病变彻底切除。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前尿道海绵状血管瘤。留置导尿1周后拔除尿管,并出院。患者术后尿道外口滴血症状得到治愈,同时未出现排尿困难、血尿、尿失禁及尿漏等并发症,且术后3月复查尿道镜,显示局部尿道黏膜修复完整、尿道腔宽敞,无尿道狭窄。由于本例病变范围偏大,权衡文献报道的激光治疗、传统电切及等离子电切3种治疗方法的利弊后,选择等离子电切的理由在于:等离子电切环较传统电切环的穿透深度浅,可尽量避免对局部尿道的热损伤;电切获取病理标本较激光处理获取标本满意;术中控制出血及止血效果较激光处理效果更稳妥。当然,术中把握切割深度及范围,防止切破尿道,避免医源性尿漏及远期尿道狭窄发生,是电切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本例男性前尿道血管瘤较典型且罕见,结合文献复习,作者认为尿道镜检是术前诊断的关键,行经尿道激光治疗及等离子电切术均能取得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