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神经梅毒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2021-09-14 02:11陈怀忠李世慎陈娜娜
皮肤病与性病 2021年4期
关键词:滴度梅毒脑脊液

陈怀忠,谢 俭,李世慎,陈娜娜

(广西壮族自治区皮肤病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3)

神经梅毒是苍白螺旋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无特异性,易发生误诊漏诊,而不同时期神经梅毒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有很大差异,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其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现将我院(2014—2020)年住院治疗的20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14—2020)年在我院诊断为神经梅毒的20例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神经梅毒的诊断标准依据2018年修订的《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与防治指南(第二版)》[1]。脑脊液同时检测TPPA、TRUST、VDRL和TP-lgM。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例神经梅毒的病史资料、临床表现、血清和脑脊液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29~53)岁,平均年龄为(40.9±6.2)岁,均已婚,职业分布:个体6例,自由职业5例,农民4例,职员3例,工人2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6人,高中、中专文化4人,大专以上10人。

2.2 治疗随访史和平均病期 20例患者均确诊梅毒,初诊时:一期1例,二期3例,眼梅毒1例,晚期隐性梅毒3例,病期不明隐性梅毒12例。规范驱梅治疗18例,未治疗2例,其平均病期(从初诊梅毒至神经梅毒确诊的间隔时间)为16.4个月。随访中治疗失败3例,血清固定12例,滴度升高1倍3例。2例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

2.3 临床表现和临床分型 有神经系统症状7例,其中记忆力减退5例,认知障碍精神行为异常1例,视力下降1例;无明显临床症状13例。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型,无症状神经梅毒13例,有症神经梅毒7例(间质型2例,实质型5例)。见表1。

2.4 血清学检查 20例患者血清检测TPPA、TRUST结果均为阳性。TRUST滴度范围为(1∶2~1∶64),平均滴度为1∶12.55。HIV抗体检测均阴性。

2.5 脑脊液检查 20例患者的脑脊液TPPA检测结果为阳性;TRUST检测结果7例阳性(滴度为1∶1~1∶2);VDRL和TP-IgM检测结果均阴性。白细胞计数:(0.00~57.00)×106/L,中位数5.4×106/L,10例≥5×106/L。蛋 白 含 量:(245~788)mg/L,17例高 于500mg/L,平均 为(570.7±143.7)mg/L。葡萄糖值:(3.1~5.1)mmol/L,2例升高。氯:(120~129)mmol/L。潘氏试验:7例阳性。见表1。

表1 2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2.6 治疗和随访情况 20例患者均按我国神经梅毒的推荐方案治疗,水剂青霉素(1 800~2 400)万U静脉滴注(300万~400万U,每4h1次),连续14d。继以苄星青霉素,每周240万U,肌注,共3次。患者出院后均定期在门诊进行临床和血清学随访,其中6例患者出院半年后复查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均恢复正常,脑蛋白均有下降,临床症状有改善。

3 讨论

神经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所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发明以后,其发病率显著降低,但近年来,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广泛传播、男同性恋群体的扩大,神经梅毒的发病率逐渐增加[2-3]。既往认为神经梅毒只发生于晚期,现研究发现各期梅毒均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CNS)损害,其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化,症状无特异性,其预后主要与其发现早晚和是否及时治疗有关,如何早期发现病人是关键。本组资料男性16例(80%),平均年龄40.9岁,在诊疗工作中要留意性活跃人群。本组资料显示,无症状神经梅毒13例(65%),与郜莹[4]和马博雅等人[5]报告以有症状神经梅毒为主不同,可能与地区差异、病人来源和就医行为有关。这13例无症状神经梅毒均是在随访中发现,提示梅毒规范治疗后需定期随访观察,对梅毒治疗失败、血清固定、TRUST滴度由阴转阳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脑脊液检测。本组中有神经系统症状7例(35%),其中2例为中年男性因出现记忆力下降、认知障碍为首发症状就诊,提示中年患者有神经系统症状时,在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后,应仔细询问想者本人及配偶流行病史和梅毒史,并常规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必要时脑脊液检查,以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由于神经梅毒的影像学检查无明显特异性表现,诊断价值有限,因此目前神经梅毒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脑脊液检查。本组20例患者的脑脊液TPPA检测结果均阳性,TRUST检测结果7例阳性(滴度为1∶1~1∶2),VDRL和TP-IgM检测结果均阴性。TPPA是否更敏感,需更多样本和数据。本研究脑脊液检查中,白细胞计数≥5×106/L有10例,蛋白含量≥500mg/L有17例,脑脊液中白细胞增多、蛋白含量升高提示血脑屏障破坏,对神经梅毒有辅助诊断作用,对疗效的判断及疾病的转归亦有重要作用。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是判断疗效的敏感指标。如果最初的脑脊液检查白细胞数升高,则应每隔3个月复查,直到细胞数正常。如果在治疗后3个月脑脊液细胞计数不下降,或者在2年后脑脊液仍未完全恢复正常,则应该考虑复治。本组资料6例患者出院半年后复查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均恢复正常,脑蛋白均有下降,临床症状有改善。

文章就本地区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做一总结,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于神经梅毒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本研究的局限性,一是样本数较少,二是既往的病历资料数据不够完整,需要进一步的数据和研究才能得出更可靠的结论。

猜你喜欢
滴度梅毒脑脊液
隐性梅毒更危险
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
脑脊液药物浓度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的相关性
妊娠合并梅毒该怎么办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孕期梅毒滴度与新生儿出生时滴度的关联性分析
脑子也是水做的
孕期产检最好筛查梅毒
外源ABA处理的玉米叶片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及评价
脑脊液检查会引起残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