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1-09-13 12:18何昊宸
无线互联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

何昊宸

摘 要:只有不断地探索与创新,计算机课程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才能将高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文章主要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研究方式,结合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探究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并且提出合理建议,希望能够为职业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0 引言

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它的应用性也十分的普遍广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高职教师不难发现:只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很难培养出应用型人才的,只有通过新型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成为一个与IT产业共同高速发展并且适应IT产业高速发展变化的实用型人才。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成为理论型人才,必须要通过实践操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学校要对计算机课程进行创新与改革,科学合理地进行课堂设计,构建课程体系,采用实训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高职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

1 培养应用型人才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往往高职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而学生作为被动学习的个体跟随教师开展学习。相对于本科的教育环境来说,高职教育的初衷与本科教育不同。高职教育的初衷是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更加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训来满足市场庞大的需求。但是由于很多高职院校成立时间不长,对于市场需求的观测和专业特性的认知,还远远达不到本科院校的水平,所以这就导致在实践过程中科学体系不完善、不科学,教师与学生分离,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实践目的[2]。

这种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方面是高职院校教学形式单一枯燥,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更是如此,教师在课堂上过分地关注教学,反而会让学生缺乏对知识的巩固和对理论的实践,学生被灌输知识也提高不了学习兴趣。计算机专业对于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那么后期的操作和学习难度就会成倍增加,学生对于计算机方面的兴趣也会消失,导致学生对于计算机专业产生抵触心理。第二个方面是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不科学、不合理,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教学体系往往不连贯,缺乏长期性、连贯性。

2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意义

深入地分析就业情况,本研究可以知道以下数据。2018年毕业的毕业生总体就职率高达100%,2019年毕业生的就职率为100%,2020年学生总体的就职率为96.6%。这体现了计算机专业高级应用人才培养的成果,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顺应市场需求,与市场需求紧密贴合,就业竞争力也明显高于同期毕业生,所以说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高与对培养学生方式进行的积极改革是分不开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电子产业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大量培养应用型人才,推动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于社会的需求进行整体把控,提高学生个人素养,解决就业问题。随着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改革和完善,学校培养的毕业生的能力也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企业需求越来越相似,必将能够实现学生被社会重用的目标。

3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做法

3.1 构建科学合理的体系

高职教师在进行计算机课程规划时,应当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才能够更加充分科学地设置课程,将课程需求与市场需求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的就业目标。在构建课程规划时,教师应该对学生个体进行深入的了解,充分了解各个岗位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要求,并且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心理和学生未来职业预估水平,这样才能够让教学设置直接对口工作需要。根据不同岗位、不同需求,教师确定计算机专业课程应该教授的课堂内容,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学校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较稳定的心理预估[3]。

教师可以把学生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综合素质进行统一,从而形成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进行课堂内容结构划分时,应该把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相结合,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并且对于专业教学内容要加以科学合理地补充和分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此外,在进行课堂理论体系构建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个人的差异性,理解学生的个性化爱好需求。学校可以开设一部分选修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选修课作为课外内容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补充,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3.2 强化實训教学

实训教学对于高级职业院校来说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之一,这种方式关系到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否成为适用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增加实验课程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来布置实验课程,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教师还能够布置一些能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练习以及实践训练项目,让学生自己动手,也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来完成实践项目,把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相结合,这样就能够统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充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强化实践教学的硬件需求,就是需要建立计算机网络实验中心。计算机网络实践中心的建设保障了创新改革的顺利进行,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知识能力和职业需求,着重把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相结合。建设计算机网络实训中心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网络实训中心以网络的建立和管理作为核心基础,把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作为实验中心的核心组件,依托局域网系统作为结构和体系,并结合校园网络,将计算机实训网中的重要成分构建成具有教学、实训、研究等多种意义于一体的实训基地。

同时,训练中心也要教授高职学生专业知识,重视专业素质培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市场需求。教师可以用经典的网络项目作为实训内容,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网络基础知识,完成网络项目,进一步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完成网络项目所需要的步骤,并且能够充分理解每一个步骤,把每一个步骤需要注重的问题牢牢记在心中,从而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从事计算机相关事业的时候有一定的适应性。

3.3 加强校企合作

在校企合作模式发展的过程中,不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学校,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而企业追求的是效益长久性,与学校所追求的不同,二者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切实解决学生的实践问题。校企合作可以将学校与企业联合起来,利用多方面有益资源,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让人才培养与需求挂钩,为企业输送高质量人才,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企业和高等职业学校当前共同面临的难题,促进我国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并且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学生还需要巩固实践基础,但是由于学校可提供的有用资源、技术的局限性,高等职业院校所提供的实训场地的建设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而校企合作恰好解决了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不仅提高了办学质量,还可以增加学校的教育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4]。高等职业学校也要主动联系相关专业对口的企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与企业进行深度的交流与融合,不仅可以为学校和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收益,还有利于推动混合所有制办学的顺利开展,完善这一教学机制,让学生从中受益,优化人才的培养机制,实现人才的多元化发展,把人才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3.4 开展执业证书认证培养

高职院校同样可以采取执业资格证书认证制度培养学生,让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提高综合素质,也可以提高适应能力和认知能力。这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必然趋势,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指标。

4 结语

理论型人才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和市场对于计算机方面人才的要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对计算机专业人才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培养。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科学构建课堂体系,以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这样就能够为企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让学生适应时代发展,切实解决就业问题,为社会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任华丽,李军旺.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0):178-179.

[2]黄勇,甘利.“互联网+”时代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电脑迷,2019(4):104.

[3]杨曦,潘晗苑.校企合作下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納税,2019(29):254.

[4]刘阁.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0(1):94-97.

(编辑 王永超)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