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威琪 夏久坤 朱丹
摘 要:BIM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高职院校要依托校企合作打造满足BIM专业人才的教学体系。文章以建筑业BIM的发展作为切入点,结合教育信息化手段提出优化建筑专业BIM教学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业;BIM;教育改革
0 引言
BIM是建筑行业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体现,随着建筑信息化的发展,BIM将成为建筑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要紧紧围绕建筑业BIM发展趋势及人才要求主动调整教学策略,以此培养出符合建筑行业发展相适应的BIM人才。
1 建筑业BIM的发展及特点
BIM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建筑行业综合设计施工技术,其最早是由Autodesk公司提出的,2011年住建部将BIM、协同技术列为“十二五”中国建筑业重点推广技术、2015年政府正式公布《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把BIM和工程造价大数据应用正式纳入重要发展项目。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红头文件首次提出积极应用BIM技术,2016年住房与城乡结合部出台BIM技术应用统一标准。2020年广州规定新建工程项目强制使用BIM技术[1]。由此可見BIM技术已经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BIM中文全称为“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模型设计技术。BIM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视化操作。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掌握工程数据,避免浪费。BIM技术可以通过网络云端运算让建筑设计人员获得准确的工程数据,以此为建筑工程设计提供最全面的数据信息,降低非必要的资源浪费;二是因地制宜,精准计算。BIM技术通过三维模型可以将建筑工程的所有要素精准的融入到三维模型中国,这样可以营造与建筑工程项目相适应的各种变动因素环境,以此协助准确计算工程实物量,从而提高营造的精准与效率;三是虚拟施工、协同作业。BIM可视功能加上时间维度,能进行虚拟施工,建筑师能随时随地将施工计划与实际状况进行比对,不管是施工方、监理方、业主方或购屋者都能对工程项目的情况了如指掌[2]。
2 制约高职学生BIM技术深度应用的因素
根据调查BIM人才匮乏是制约建筑行业BIM技术深度应用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是培养BIM人才的场所,根据调查制约高职学生BIM技术应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校企合作层次不高,BIM实训操作平台匮乏
BIM教学离不开完善的BIM实训操作平台[3],虽然高职院校构建了BIM实训操作平台,但是基于资金投入的不足导致高职院校BIM实训操作平台比较匮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BIM人才培训操作需求:一方面由于校企合作停留在简单的“订单式”人才培养阶段,企业没有为建筑人才提供更多的实训操作机会,导致学生难以掌握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另一方面高职院校BIM实训操作平台比较匮乏,尤其是随着高职扩招政策的实施,高职院校建筑专业人数越来越多,但是BIM实训操作平台的数量却没有增加,导致学生难以做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效果。
2.2 教学内容滞后,缺乏大数据知识的引入
基于建筑行业对BIM人才要求的日益提高,开展通识教育是提升BIM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但是根据实践调查,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在BIM课程教学时存在内容滞后,缺乏对大数据知识,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导致高职BIM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满足用工单位的要求。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高职BIM人才虽然具有操作BIM系统的能力,但是其却不能有效的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到BIM建模中,尤其是不能将BIM技术与工程实际进行有效的结合。
2.3 BIM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赛证融通不畅
构建完善的BIM教学评价方式是促进BIM人才培养的关键,为了适应建筑业BIM人才需求,高职院校近些年不断调整教学评价方式,例如将企业引入到高职BIM人才培养体系中。但是相比BIM人才培养规格要求,高职BIM教学评价方式仍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一是BIM教学评价仍然是以校内知识为主,而忽视对实践工程项目的引入,导致BIM课程教学仍然是理论知识教学,以三维软件操作技能培养为主,而缺乏对学生通识知识的考核;二是在BIM教学评价上缺乏与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相结合,导致学生的BIM实践操作技能不高。
3 高职BIM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培养与建筑行业BIM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BIM人才是推进BIM技术深度应用的关键。针对高职BIM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实践工作经验,高职院校BIM教学改革必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3.1 深化校企合作,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
校企合作是发挥双方优势,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功能的重要举措。构建符合建筑行业BIM发展相适应的BIM人才核心就是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搭建BIM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主动作为,加强与建筑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场所,建筑企业是高职BIM人才的就业单位。因此在BIM教学中必须要深化与企业的合作,通过深度合作的方式优化BIM课程内容、编制适合学生的BIM教材。例如基于高职BIM课程过于理论性,而缺乏实践案例的问题,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编制校内教材,以此增强BIM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要加强资金投入,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通过校外实训虽然能够提升学生BIM技术的操作应用能力,但是其毕竟受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学生不能获得长期的实训操作机会。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大资金投入,依托虚拟技术构建虚拟仿真工作坊,满足高职学生BIM操作的要求。在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构建中要将企业的真实案例引入到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中,以此真正让学生获得BIM实践应用的技能。
3.2 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通识教育
BIM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建筑行业BIM发展的人才。建筑企业对BIM人才的要求不再局限在简单掌握BIM技术,而是要求学生具备通识知识,能够实现BIM技术与工程造价、工程施工、工程设计等多科学的融合。因此高职院校在BIM教学中必须要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通识教育,以此提高BIM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枯燥性,制约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不仅可以将优质的教学资源引入到课堂中,而且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加强师生互动,以此吸引学生的关注力。例如构建微信二维码,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平台。当代大学生都热衷于使用微信,因此教师可以设置BIM二维码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相关知识,有效的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3.3 优化BIM教学评价方式,深化赛证融通
教学评价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要改变传统的一成不变的BIM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建筑业BIM发展趋势创新教学评价方式。结合实践调查BIM教学评价方式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一是要优化BIM教学评价指标。教学评价指标是提升BIM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针对建筑行业BIM发展新要求,高职院校要构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突出对学生通识技能的考核。二是深化赛证融通,以BIM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作为BIM教学考核的重要标准。导致高职建筑专业学生BIM技能与就业岗位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高职教学脱离实际岗位标准要求,而BIM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是围绕实践岗位要求开展的,因此高职院校要深化赛证融通,将大赛中的实践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将学生从枯燥乏味的纯知识性授课中解放出来,培训学生们的兴趣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BIM的实际应用能力。
4 结语
BIM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基于BIM发展相适应的BIM人才是适应高职“双计划”战略、满足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BIM教学必须要依托教育信息化,深化校企合作、搭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创新网络教学、开展通识教育等举措,培养符合建筑信息化发展的BIM人才。
[参考文献]
[1]闫龙.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BIM教学模式思考与探索[J].中小企業管理与科技 2019(20):78-80.
[2]史靖塬.建筑类专业BIM教学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思路探索[J].高教学刊 2020(24):30-33.
[3]俞鑫,徐桂明,姚文驰.高职BIM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8):261-262.
(编辑 傅金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