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云霄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艺术、文化、精神世界的追求变得更加丰富。美术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提高审美能力的文化课程,不仅能够为学生们带来大量的艺术文化知识,还能够潜移默化间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品格,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教育不仅在小小教室当中,生活同样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场地。通过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建立与美术课堂的微妙联系,学生从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体验充满魅力的美术课堂,不断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 美术教学 艺术
生活化教学已经被应用在各个学科的课程教学当中,借助生活化场景或实际生活中的常见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记忆知识内容,可以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但对于美术教学来说,运用生活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的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领悟更真实的艺术文化。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间的关联性,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独特的艺术魅力,实现美术技能的迁移与拓展[1](128-129)。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艺术感知力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而营造的一种学习氛围[2](100),生活场景是每一名学生每天都亲身体验、最熟悉的场景,然而越是熟悉越是容易忽略掉很多有用的讯息。在美术教学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学生们熟悉的场景搬入课堂上,引导学生以不同视角再次审视平日里时常忽略的事物,往往能够带来不一样的艺术思考,激发出全新的创作想法。不仅能够加深美术课堂深度,还能启发学生的艺术感知力,重新唤醒对生活中艺术的洞察力,帮助学生激发出更多创作灵感。
以最常见的实物临摹练习为例,苹果、水瓶、桌布、果篮简单几样物品拼凑在一起就是一次实物临摹的案例。如果只是让学生按部就班地临摹,学生的绘画技巧能不能得到提高不确定,但课堂上死气沉沉,安静中隐藏着学生们枯燥无趣的心情倒是可以预料。如何唤醒这一次美术课堂呢?教师不妨将实物所处的场景更换到生活最常见的角落之中,呈现出的艺术效果可能完全不同。比如,将方桌摆放在教室的窗边,让阳光洒在物品表面,随着时光流逝物品表面的光线不断改变,呈现出一幅动态的艺术画作。一堂课的时间较为有限,教师可以将清晨晨光下的方桌和落日余晖下的方桌拍成照片展示给学生们赏析。简单的实物临摹课堂变得不再枯燥单调,学生们不仅练习了临摹技巧,还真切地体会到了色彩对于一幅美术作品的影响,感受了时间在作品中的流逝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只是引入生活元素那样简单,只有将生活融入美术教学课堂之中,才是真正将生活化教学用活了。学生在美术临摹课上收获的这份感受是学生在书本中很难学到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感知力、审美眼光非常有帮助。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拓展美术教学课堂
小小一方美术教室并不是美术教学的全部战场,学生的生活世界同样需要美术教师的关注与指导。关注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寻找与知识的结合点,有利于学生认同和接受艺术知识,发挥美术学科的功效,实现全面发展[3](284-287)。很多教师在为学生布置美术作业时习惯于让学生临摹一些优秀的作品案例以起到练习绘画技巧的目的,但目的性太强的绘画练习留给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空间太小,长此以往学生创作能力受到影响。美术教师不妨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课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创作作品,教师可以透过作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让美术课堂教学拓展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
例如,教师可以设定“快乐”为美术作业的主题,对于快乐的理解人们往往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快乐的心情,一种情绪,它可以是人的也可以是动物的。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快乐的含义拓展开来,如:快乐的色彩、快乐的消息、快乐的时刻等,启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思路。简单的“快乐”二字可以拓展出种类繁多的艺术观点,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同时是帮助学生观察生活的良好契机,学生这才发现原来生活中与快乐相关的人、事、物有这么多,仅仅换了一个视角生活就大不相同了,才是艺术最动人的魅力之处。学生能够体会从不同视角创作艺术的新鲜感,作品更能代表和表达学生的内心,教师可以通过作品对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当教师对学生有了深入了解后,才能在日后美术教学中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
三、开展生活实践教学活动,丰富教学体验
美术教学离不开鉴赏课,鉴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让学生吸纳多元的创作灵感,学习更多元素运用方法和艺术表现手法。专业的艺术鉴赏是有很多高科技技术手段的,但对于美术教学而言,此鑒赏非彼鉴赏,美术教学的鉴赏课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更多艺术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开展生活实践教学活动是一堂十分生动的鉴赏课,在为学生们带来新鲜教学体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引发学生对艺术的思考,提升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在潜移默化间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独特的魅力所在。
例如制作网红叶脉书签,学生们通过简单的手工得到一份精美的叶脉书签,书本和临摹册里树叶的画法五花八门,但学生们很难有机会如此近距离地观察一片真正的树叶叶脉是如何分布的。一片精美的叶脉书签不正是大自然最为完美的艺术品吗?学生们可以在鉴赏课上欣赏叶脉的分布和叶片的形状,还能通过不同染色剂搭配出全新色彩的叶脉书签。课堂上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而细致入微的观察则是美术创作者最需要的真实体验。短短一节课,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思考的机会,感悟生命的神奇,感受色彩的幻妙,一改往日里沉闷的解读作品而以另一种生动的方式让学生欣赏真实的生活,感受自然带来的独特魅力。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4](47)。
四、增设新鲜娱乐元素,延伸生活内涵美术教学
美术除了美还有很多面,正如多样化的现实世界,美术家们有着天马行空的创作灵感和风格,造就了如今美术作品多样多元的风格与流派。如:齐白石清新朴素的花草、徐悲鸿气势磅礴的野马、黄宾虹酣畅淋漓的山水等。随着近代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艺术风格更加多变,作品的传播更迭更加迅速,对于美术教学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教师鼓励学生探寻自己的风格摆脱思维定式、刻板印象的束缚,另一方面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帮助规避掉有害信息的影响,吸纳积极健康的知识内容。鼓励学生用学到的美术知识美化生活,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习动力,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5](74)。
艺术源于生活,美术教师应当在教学时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获取艺术创作的灵感,不仅深化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理解,更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提升学生艺术追求。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发达,教师可以借由信息技术增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新鲜娱乐元素,通过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小细节帮助学生激发灵感,延伸生活内涵美术教学。例如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食品包装隐藏许多耐人寻味的艺术设计,日本有一部经典的设计纪录片《啊!设计》用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绍了美学和设计的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们播放这部纪录片,总长只有1分多种,学生们却可以学习到诸如对齐、对比、分组等排版小技巧。这些潜藏在生活细节里的美术知识既新鲜又实用,借助视频生动有趣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在看这部纪录片前从来没有留心注意过商品的包装,但看过以后每次买东西总会多看几眼包装上的排版和字体设计。学习美术的学生不一定日后会从事相关的行业,学生对广告设计感兴趣不代表日后就会成为广告设计师。在美术课程中增设新鲜娱乐元素,一方面是调节课堂教学氛围,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让学生留心生活中的各个细节,毕竟艺术创作的源泉是灵感,生活可以为人带来无数未知的创作灵感,只看你是否拥有一双可以发现生活灵感的眼睛。
五、拓宽创作空间,生活本就是艺术的课堂
前文提到美术教学不应被束缚于一方小小的教室,怎能被限制在一张简单的白纸之中呢?美术教学可供学生尝试体验的艺术形式是十分丰富的,大部分教师习惯于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为学生布置些绘画作业或简单的手工作业。虽然表面来看并没有实质性的错误,却少了创新精神,看似按部就班实则枯燥乏味,无法体会艺术真正的魅力所在。因此,美术教师应当拓宽创作空间,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生活本就是艺术的课堂,能够让学生在创作中表达生活态度和对生活的感悟,才是真正将艺术活学活用了。
在讲解颜色时,美术教师可以引用现在手机里非常流行的美颜相机里的滤镜功能,同一幅图片在不同滤镜下给人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与其生硬地讲解暖色系、冷色系这些专业的美术知识,不如先让学生切身体会颜色带来的真实感受,建立在感受基础上学习到美术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如果只是文字带来的感受一定偏生硬,艺术有如此多样的呈现方式,知识必然是鲜活富有生命力的。美术教师应为学生预留充足的发挥空间,如果是一个主题,不要限制绘画这一种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尝试摄影、泥塑、剪纸、雕刻等不同风格的艺术表现手法,拓宽创作空间,才能让学生真实感受艺术的魅力。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帮助美术课堂创设出更加真实多元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真切体会不同艺术作品带来的感受,欣赏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感悟不同创作人表达的复杂情感。美术教师应灵活运用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美术教师在讲解时要运用恰当有效的讲解方法,融入生活中直观的案例,以生活视角解读艺术,从艺术角度品味生活。这样学生们才能领略美术知识独有的魅力,在未来创作中发掘更多潜能。
参考文献:
[1]叶桂嫦.浅谈生活化创意美术教学与活动[J].美术教育研究,2020(11).
[2]李结.生活化教学,让美术课堂“有滋有味”[J].中国农村教育,2019(12).
[3]李文红,龚金金,郑锡荣,李海伟,余萍.构建“生活化”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
[4]王丽华.美术课堂生活化——“树叶贴画”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4).
[5]吳菊芬.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生活情感的融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