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
摘 要: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校规模不断扩大,职工队伍不断壮大,在新形势下职工群众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从三个方面探讨新时代民办高校工会如何做好职工群众工作,探索努力建设“职工之家”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 民办高校工会 职工群众 工作方法 研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工会工作。2018年10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南海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工会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1]。习近平同志高屋建瓴地阐述了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方向、原则和着力点,对做好工会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一、新时代职工群众面临的新情况、新要求
高校工会属知识密集型群体,职业特征鲜明:文化素质高、参与意识强,工会组织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都带有知识性、文化性和理性色彩。高校工会工作群众基础扎实,为开展群众性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组织保证。高校工会如何以新心态贴近职工群众、以新语态走近职工、以新形态引领职工,是工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要求。
(一)民办高校职工队伍呈现多元化趋势。
1.民办高校职工队伍多样化。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办学规模和层次不断扩大,职工队伍呈现多样化趋势,这类人员主要分布在教学辅助岗位和后勤服务性岗位,为民办高校建设与发展挥洒汗水、贡献力量,是学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其中一些人存在整体素质较差、归属感不强等问题,工资及福利待遇低、人员流动性大、队伍管理机制不完善是重要原因。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和维持校园稳定是民办高校工会要积极面对的一个问题。
2.民办高校职工诉求多元化。
民办高校职工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意识不断增强,对民主管理和公平公正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行业、岗位等原因,不同职工群体的利益需求和表达差异明显。随着工作生活压力加大,部分职工心理问题增多,职工群众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越来越多。
(1)高层次需要职工较多。高校是知识密集、文化层次、素养较高的“人才聚集地”,知识分子相对集中,且从事教书育人工作,这类群体低层次需要已经基本得到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占主导地位,期望实现自身价值,参与高校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的需要较高。他们对民主平等、尊重的情感需要,对参与民主管理的需要,较之其他群体有更强烈的追求。
(2)年轻职工的生存需要占主导地位。民办高校职工中,年轻员工数量不少,思维活跃、敢想敢干,为单位注入了活力与新鲜血液。年轻职工普遍存在“三低”:资历低、职称低、薪酬待遇低。大都处于适婚年龄,养育孩子、赡养父母、购买住房,家庭经济压力较大,部分年轻职工的生存需要没有完全满足,这类群体更需要被组织“关怀”[2]。
(二)民办高校劳动关系不和谐因素增多。
和谐劳动关系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民办高校由社会力量创办,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民办高校的非国有性在人事管理、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社会保障、个人待遇、社会活动等事务方面无法获得与公立学校教师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权力。由于民办高校没有相应的财政支持,经费来源主要是学费收入,在工资福利待遇、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等方面存在一定歧视和不平等现象,导致部分教职工工资增长缓慢,与公办高校教师的待遇存在差距。工资待遇偏低,造成师资队伍不稳定,归属感不强,制约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民办高校由于体制与公立高校不同,所有教职工与学校签订劳动合同,属于“合同制”员工,这种特殊的身份影响了教职工与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有的教职工在评到高级职称或提高学历后,报考到公立高校或待遇较好的单位,民办高校成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或“后花园”。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与发展,教职工是关键。近年来,民办高校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想了很多办法,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出于种种原因,存在劳动争议和纠纷,并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特征,工资及福利待遇较低、人员流动性大、师资队伍不稳定给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制约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成为民办高校的当务之急。
(三)产业高度信息化对职工群众的影响。
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面对机遇挑战,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建设[3],给广东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核心技术”是关键,人才是第一要素。高校是人才“输出地”,积极主动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示范区建设,培养高质量、高科技人才的重任落在各大高校的肩上。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各个行业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快捷、高效、智能化的新时代。信息化不但改变了职工群众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影响了职工群众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1]。
二、新时代工会做好职工群众工作方法的探索
(一)把握时代主題,创新工作思路。
工会要全心全意、真心实意为教职工服务,把为广大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作为维护职工权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转变和创新工作思路,满足职工群众多层次需要。
一是关注职工群众的身心健康,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二是创新服务平台,为教职工谋福利。充分利用教师节、春节等节假日,走访慰问困难教师、优秀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征求会员意见,为职工发放节日慰问品,满足职工的需要。三是举办各类培训班、文体比赛活动,满足职工社会交往、尊重等高层次的需要。四是围绕教学、教改、科研中心工作,开展教学基本功大赛,举办学术沙龙、评选模范教师、最美教师、师德先进个人等活动,满足教职工自我实现需要。
(二)聚焦主责主业,担当维权使命。
习近平同志指出,工会要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4]。在当前劳动关系矛盾日益突出的形势下,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加强和谐校园建设,是民办高校工會工作的首要任务。
1.加强民主管理,发挥教代会作用。
《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明确了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工会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的教代会制度,推进学校民主管理。
教代会为教职工搭建参政议政、畅所欲言、发表不同意见的平台,更利于提前发现问题、化解矛盾,达成共识,在学校内营造更好的民主氛围,不断促进内部和谐,建设和谐校园。慎重、认真处理教职工代表的提案,凝聚智慧和力量,积极回应教职工的关切,教职工代表通过教代会实现利益诉求,学校领导尊重和采纳教职工的建议和意见,让他们有“当家作主”的感觉,这种主人翁感觉内化为教职工对学校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迸发出一股强大力量,促进学校和谐稳定发展。
民办高校可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一方面,能够维护教职工的权益,学校发展改革成果与广大教职工共享。另一方面,有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增强民办高校凝聚力,更好地发挥教职工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除此之外,民办高校还应建立持续的薪酬增长机制,工资增长应与通货膨胀、物价、房价上涨及学费联动挂钩,给教职工一个薪酬增长预期,例如每年增长基本工资的7%—10%。
工会还要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只有加强民主决策与民主管理,重视源头参与,才能降低决策风险,将产生矛盾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使决策的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和民主性,使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体现得更公平合理[5]。工会组织必须将维护教职工权益作为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责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权益维护中发挥教职工利益代表者的作用,否则将导致工会组织的“角色错位”[1]。
2.搭建服务平台,建好教工之家。
习近平同志在同全国总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工会的基本职责[6]。新时代的工会工作应当突出两条:党的领导和服务群众,工会开创新局面的关键是密切党群关系。
我们要清楚工会为了谁。工会的工作对象是普通劳动者,是那些身处劳动一线、人数最多、没有特权的人,要重视一线员工的困境和他们的价值追求,一线员工在劳动中是脆弱的,他们需要保护。民办高校工会应通过形式多样的载体和方式,开展一系列有思想、有知识、有趣味、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广大教职工在活动中受教育、聚人心,真切地感受到工会是“娘家人”,是名副其实的“教工之家”[7]。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干部必须增强“四力”——即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即深入职工群众的“脚力”,洞察“秋豪”的“眼力”,解决问题的“脑力”,发动群众的“笔力”。工会干部要有深藏于心的工会情怀。要守初心、担使命,善抓机遇、不负重托,在真干实干上有创新,在工作谋划上有思路,在工作作风上有提升。
三、创新服务载体,打造智慧工会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工会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必须主动参与改革,勇于、敢于创新。在“互联网+”时代,工会组织不断加强建设,是广泛发动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必然要求,是团结和带领广大职工建功立业、实现中国梦的迫切需要,是竭诚服务职工、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是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的重要途径。工会组织只有适应时代,充分利用“互联网+”,顺势而为,方能更好发挥作用,完成使命[8]。
(一)“实名制”找群众。
会员是工会的根,根在哪里,工作就做到哪里。工会在开展工作时,首先要思考几个问题:工会为了谁?工会依靠谁?工会干什么?工会的工作对象是谁?他们在哪里?遇到了什么困难?面临什么问题?他们的工作、家庭生活情况如何?有什么期盼与要求?都是工会要充分了解的内容。如何让统计表上一个个真实的数字变成名字,变成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工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工会工作要创新,就是把抽象群众还原为具体的、真实的群众,比如一个单位100人,打出一个完整的花名册,把领导干部、管理干部从中删除,大概还剩下60人—70人,这就是一份群众名册。工会联系群众,要实打实、面对面、心贴心,要用“实名制”。
(二)“网络化”找平台。
如何找职工群众?平台很重要,要构建统一的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工会工作高度融合,着力推进智慧工会建设。工会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会员基本信息基础数据库,实现服务对象全覆盖,服务时间全天候,使职工得到更方便、更及时、更有效的服务。能够让职工借助互联网平台反映诉求、获取信息、得到帮助,使服务方式网络化,职工的意愿和诉求、工会组织的职责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打破工会和职工之间的“玻璃门”,打造“网上职工之家”[7]。
民办高校工会要凝心聚力、积极作为、真抓实干,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做好职工群众工作,增强工会工作的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要以制度创新推动自主创新,营造氛围,弘扬正气,不断增强新动力、拓宽新空间、培育新优势,努力把民办高校工会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10-29.http://www.chinanews.com/gn/2018/10-29/8663078.shtml.
[2]邓军文.关于工会组织如何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的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1.
[3]马兴瑞.把握重大机遇,坚持改革创新,全力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N].学习时报,2019-09-18.
[4]张建,陈建军,秦雪威.论工会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为问题[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11.
[5]王晓龙.教育工会干部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4.
[6]黄业斌.开讲有益——广东职工大讲堂名家讲演录[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5.
[7]徐浩然,张玲.工会做好职工群众工作50法[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6.1.
[8]蔡志峰,张晓莹,等.互联网+工会——打造“互联网+工会”,是党对工会的要求[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6.1.
广东培正学院校级一般项目(编号:20pzxmyb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