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持平 徐庆国 陈彦曌
摘要: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农业高职院校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分析湖南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剖析湖南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升湖南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高职院校;能力提升
一、问题的提出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湖南是农业大省,“十三五”期间面临着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重要任务。社会服务职能是高等教育三大职能之一,农业高职院校是培育高素质农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湖南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如何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和湖南农业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厘清湖南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剖析湖南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探索湖南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提升的路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
高职教育是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农业高职院校的发展与服务乡村振兴之间有着内在逻辑,服务乡村振兴既是农业高职院校的重要功能和本质属性,又反映了农业高职教育的宗旨和目标。
(一)农业高职院校具有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和担当
2018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全面部署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在同年3月5日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再次被提出并强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也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 。
农业高职院校作为培育高素质农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服务乡村振兴是其使命和担当。农业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人才、教育、科研等优势,推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主动对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军。通过服务乡村振兴,将农业高职院校的人才、教育、科研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拓展农业高职院校的发展空间,扩大农业高职院校社会影响力。
(二)农业高职院校与服务乡村振兴有着天然联系
首先,农业高职院校从发展历程来看,大多是由各地农业类中等专科学校直接升格高职院校或者农业类专业并入高职院校,农业类中等专科学校大多历史悠久,农业底蕴深厚,涵盖农林牧渔相关专业行业。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可以面向农业、农村、农民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积极寻求学校优势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积极促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其次,从当前农业发展趋势来看,农业发展呈现出“互联网+”、产业化等新特点,农业跟科技、人才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农业高职院校的农业科技和人才优势,使其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
另外,从农业高职院校的生源来看,农业高职院校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毕业后也愿意回到家乡,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密切了农业高职院校与农业、农村、农民的联系。
(三)农业高职院校具备服务乡村振兴的背景和优势
农业高职院校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建立起比较系统的农林牧渔专业学科体系和专业教师队伍,涵盖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管理等多个环节,融入农业产品链、价值链、供应链和创新链。农业高职院校的农业专业学科和师资背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
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优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专业优势。农业高职院校拥有与农村、农业、农民对接的各类专业,满足乡村振兴需求;第二,实践优势。农业高职院校除了理论教学外,还拥有各类实习实训基地、项目及合作企业,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满足学生生产实习要求;第三,政策优势。国家一直对农业非常重视,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多年跟农业相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双高”计划等也都对农业高职院校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这些都使得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具有明显优势。
三、湖南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问题诊断
尽管目前湖南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当前湖南农业高职院服务乡村振兴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服务理念陈旧,服务模式单一,服务内容狭窄,服务特色不彰。
(一)服务理念陈旧
当前湖南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与新时代农村经济社会需求相比,存在滞后和不足,服务理念落后。不少农业高职院校将社会服务工作片面理解为到农村向农民提供技术性服务。农业高职院校发展与乡村振兴良性互动生态还未充分形成,由于政策和利益導向缺乏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加上农业行业收益低,回报慢,周期长的特点,部分农业高职院校教师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为乡村振兴服务的意识和责任,缺乏把自身科研重心前移到乡村振兴第一线的自觉意识,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忽视实践应用性研究,使得服务乡村振兴质量打了折扣。
(二)服务模式单一
目前,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主要是通过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的这一传统模式,以农业高职院校技术、人才资源单一输入为主,尚未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和资源整合机制。农业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还存在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未能有效对接市场和行业需求。农业高职院校的大量服务资源未能有效整合,形成合力。如何创新服务模式,融合农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同时,提升农业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力,实现学校和乡村的双赢,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