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华
摘 要:在学前教育工作中采取游戏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学习知识并探索生活,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本文从这一背景出发,围绕当前学前教育暴露出来的不足,如知识传授过多、不关注幼儿成长体验等问题,就“如何利用游戏提高幼儿的教育质量”这一问题提出了教师进行自我提升、保证游戏符合教学需要、从幼儿主体地位出发等策略,希望能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学前教育;游戏教学法;运用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6-017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6.089
跟随新课改的脚步,学前教育逐渐得到了来自全社会的重点关注,探索“如何以行之有效的手段将幼儿培养成知识涵养更高、综合素质更强的人才”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的。但是,纵观当前学前教育情况,知识传授过多、不关注幼儿成长体验等问题频频出现,严重阻碍了上述目标的实现,甚至与之背离,这就意味着,作为教师,必须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便由此而来。
一、幼儿园学前教育现存不足以及游戏教学优势
(一)教学不足
观察并分析当前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和幼儿在“被教育”过程中的表现,不难发现,教师采取的培养方法过于刻板、未在尊重幼儿天性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等问题,几乎是与幼儿的天性完全相悖的,严重阻碍了幼儿对于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参与,制约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甚至,还使幼儿因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实践体验出现了“抗拒学习”“害怕教师”“不愿上学”等消极情绪,这对他们实现终身可持续发展大为不利。
(二)游戏运用优势
将游戏化教学手段运用在幼儿园教育工作当中,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1.提高幼儿参与积极性。幼儿本身就对游戏有着极高的好奇心和参与欲望,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将教育转变成游戏的形式之后,幼儿目光被“玩”牢牢吸引、兴趣被充分激发,他们不仅能更积极地参与活动,也更容易在积极参与中获得收获。2.促进幼儿团队意识发展。在学前教育的游戏活动当中,大多数游戏任务都需要幼儿以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毫无疑问,这在极大程度上能促进其人际交往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的积极发展[1]。3.提高幼儿知识水平。通过游戏教学,让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对知识的学习和对生活奥秘的探索,在教师的不断引导和同伴的帮助下,每一名幼儿都能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和知识认识,他们的知识水平自然而然地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这对其终身发展大有帮助。
二、游戏教学法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运用策略
(一)明确教育内涵,合理设计游戏
现阶段的幼儿游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名不副实”“避重就轻”的特征,大多数教师设计的游戏活动都偏向于游戏、而不是教学,导致幼儿只在活动中感受到了“玩”的快乐、无法学有所得,甚至暴露出了幼儿“只想玩游戏、无心学习”的问题。事实上,所谓游戏化教学,不仅是游戏,更是教学,是以“育人”为目标的游戏,需要设定符合教学需要的“教育”主题[2]。尤其是对于尚未对知识形成完整认识、也不了解社会生活的幼儿来说,他们更容易带着好奇心参与教师设定的游戏化教育主题活动,一边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快乐,一边在轻松的状态下获得知识并实现成长,这就意味着幼儿园教师在运用游戏开展教育工作时,应始终坚持“教育性与娱乐性相统一”的原则,围绕教育主题合理设计游戏,让幼儿在“参与娱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同时引导幼儿借助“娱乐活动”背后的“教育内涵”探究知识、为人处世之道和参与生活之法。这样一来,幼儿实现了边玩边学,在快乐成长中丰富知识体系并提高处事能力,学前教育的目标才能真正达成。
(二)转变教师角色,引领幼儿成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反复强调:“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幼儿学习的指导者和行为的引导者,是学前教育的重要角色,也是影响幼儿成长的最关键因素。”教师只有形成正确的游戏化教学理念,并且能够在游戏活动中扮演好支持和指导的角色,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游戏并从中学习知识的欲望,最终促进其全面发展。这也就意味着,在学前教育中,运用游戏化手段培养幼儿,教师必须形成一定的超前意识,具备突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游戏化教学精神,尤其是面对游戏的轻松特性和幼儿更愿意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探索生活的人格特征,教师必须明确自身在整个学前教育和游戏化活动中的角色定位,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幼儿“游戏中的朋友”“学习上的老师”。
(三)以幼儿为主体,鼓励自主参与
新课改认为,无论任何一个阶段的教育工作或任何一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都应充分尊重“被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同时鼓励他们自主接受教育。因此,即便是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尚不具备良好知识辨别能力的幼儿,也必须秉承这一原则。尤其是在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中,考虑到“幼儿只有在真正的主动参与状态下才能完全感受游戏化学习的独特魅力并探究知识”,更要加强对其主体地位的尊重并鼓励他們自主参与、自主感受。但是,在现阶段学前教育游戏化教学理念的实践中,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完全尊重幼儿在游戏化学习模式下的主体地位,往往不仅凭借自己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在不考虑幼儿实际需要、兴趣和能力的基础上组织游戏,还会过多地参与幼儿的游戏,给予他们关于“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完成游戏”等指导,甚至直接将其可能在游戏中探寻到的知识告诉给幼儿。这样一来,幼儿的游戏乐趣被削弱,他们必然会逐渐丧失参与欲望。幼儿教师要想在学前教育工作中规避这一问题、真正发挥游戏教学的效用、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更好地成长,就必须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根据其真实需要设计游戏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自主参与,在保证安全和纪律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地让幼儿自主感受、独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