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月贵
摘 要: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实现。在素质教育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必然会受到幼儿教育界的关注。幼儿健康心理培养的黄金时期就是幼儿园时期,直接影响着幼儿未来的人格发展。因此,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对幼儿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矫正与扶持,使其从小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为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此,文章分析了当前阶段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策略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这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尤其是0至6岁阶段的儿童,身体、认知、情感等各方面都处于发展阶段,缺乏相应的知识经验,语言和思维能力同样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无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与行为,非常依赖教师与家长,缺乏甚至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基于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必须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一、 幼儿心理教育内容
(一)主要内容
首先,培养幼儿健全的意志品质。当幼儿犯错时,我们不能单方面批评幼儿,而是要讓其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承认错误,向对方道歉,如某个孩子经常在操场上和同伴打架,还经常擅自离开座位等。另外,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鼓励他们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困难,而不是包办代替等,这样有利于他们形成坚持做事的原则,形成一定的自制能力。
其次,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要引导幼儿与同伴之间要友好相处,相互谦让与合作等,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相互间的信任,并获得最终的成功。
(二)幼儿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务
幼儿心理健康对其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探索幼儿教育心理学,以便于对幼儿心理进行更加全面的揣度,从而更好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对此,我将幼儿教育心理学归纳成了三个方面:第一,幼儿学习特征与教学规律的研究与阐释;第二,对幼儿学习发展的规律、变化,以及教育教学效果进行预测;第三,为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必须要灵活运用各种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对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及时进行有效的控制与干预。
总之,幼儿教育心理学科有着较强的综合性与交叉性,通过多种相关学科的理论,揭示了基本的幼儿学习与教育规律,为指导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提供更多理论依据。因此我们也可以通过对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效率的揭示、中国特色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形成,以及对幼儿教师教学实践的科学指导这三个方面认识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二、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幼儿健康心理
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和社区,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我们应适当、有效地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与应用,不断地丰富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二)及时发现并矫正问题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丰富多样,可以是教师引导,可以开展多种活动形式等。每一个都助于教师和家长及时发现幼儿心理方面的问题,然后再以他们的实际情况作为基础和依据,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措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心理,保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发展。
(三)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3~6岁这一阶段,是培养幼儿心理素质的黄金时期,但是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不强,又比较依赖于父母和师长等,较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让他们的心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促使他们学会如何控制自身行为与情绪,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坚定的意志品质,养成健康心理,为培养幼儿健康人格做好进一步的准备。
三、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中,一般都会侧重于发展幼儿的智力,以幼儿在幼儿园的所学、所记内容为焦点,并未重视幼儿思想与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教育。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以灌输式等教学方法为主,并未重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对教学的影响,这对幼儿思想和生活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束缚,致使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也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个性化发展受到影响,阻碍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与培养。
(二)幼儿教师缺乏专业性
目前,很多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都不太专业。他们在校学习时,侧重于对幼儿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很少注重学习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最终在实践工作中缺乏足够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因此,当教师发现幼儿情绪中存在的问题时,很难与幼儿实际情况相结合,及时进行适当的处理,对幼儿心理进行正确的疏导。
(三)家庭教育缺乏正确的方式
现在,很多家长依然保持传统教育观念,只注重给幼儿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今天的信息时代,多数家长依然是注重给幼儿灌输理论知识,关于幼儿饮食方面的健康,忽视了良好行为习惯和积极情感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上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力的良好发展,容易打击幼儿自信心,导致他们缺乏责任心,自信心不足,无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
(一)在教学目标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也要依据这三个领域来确定具体的活动目标,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本就在情感领域的范畴之内。儿童是正在发展过程中的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在满足他们身心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正确解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我们要结合幼儿的实际年龄段,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目标。不同的幼儿个体,应该实施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要求教师适时把握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引导。要想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良好行为习惯和人际关系,首先就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纳入各项活动的目标体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