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读《静女》

2021-09-13 20:26袁婷婷
职业·下旬 2021年7期
关键词:静女质疑

袁婷婷

摘 要:学贵有疑。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课《静女》一文的课下注释以及《教师用书》对《静女》的解读,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学生对教材和《教师用书》的注解产生疑问。知晓《静女》的“前世今生”,能更加恰当地解读诗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材    《静女》    质疑

一、课下注释对不对

“老师,课下注释说‘静是‘娴静、文静的意思。可是,这姑娘明明是很淘气、很调皮、很可爱,一点都看不出文静啊?”小叶一脸不解地提出藏在心里许久的疑问。

其实,我心里也一直有这个疑问,可《教师用书》(以下简称教参)里也没有讲清楚。带着这个疑问,我在课前多方查阅资料,终于理顺了其中的缘由。本来只打算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没想到,有学生跟我想法一样,提出了这个问题。那我更不能只按照教材的解读随便应付过去。心中有了主意后,我便将“皮球”又踢回给学生,让大家一起思考解决这个问题。

几番讨论,几种声音:一是书上的解读肯定是对的,这个姑娘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可以说是“静女”。二是书上的解读也不一定对,这个姑娘不能算文静,也许“静”就是大家对古代女子的一种统称,就像现在说“美女”一样。三是彤管和荑草能解读“静”这个字的含义吗?

“非常好!首先,你们研读文本,开动脑筋,有理有据,有自己的思考。其次,你们开始质疑书本,有挑战权威的意识,而不是人云亦云,这一点难能可贵。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但是,书上说得对不对,我们也不能只沉浸在自己的认知里,还要追本溯源,合理理解《诗经》和《静女》,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于是,一场寻找“静女”真相的“探案”就此展开。

二、《静女》的“前世今生”

不同时代对《静女》有不同的解读,而不同解读版本的重要依据就是诗中出现的重要物件——彤管。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课《静女》,选自中华书局1991年出版的《诗经注析》。“彤管”被解释为“红管,即民间用‘荑制作的红色的土乐器”。“荑”被解释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白茅。用白茅根制成彤管,如后世所说的芦笛、柳哨、木叶之类。男女青年可用它来作信物,更可用它来吹奏表达爱情”。这样看来,“静女”两次赠送礼物,似乎所赠为同一物件的两种不同形式。两次赠物,礼物的含义与“静”是否有关?

(一)《毛诗正义》的释义

《毛诗正义》的注解:“彤管,笔赤管也。”春秋至汉唐,包括当今之世,《毛诗正义》是解读《诗经》的权威著作。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这个历史时间段,人们认为彤管是指女史手中的红色毛笔。女史是负责记录帝王与后宫妃嫔日常生活点滴的女官,彤管是她们重要的工作伙伴。彤管成了美德的代名词。静女送心上人彤管,不仅表示自己品行端正,更是劝诫心上人能“发乎情,止乎礼”,以礼仪来节制情感。所以,《静女》被解读为讽喻“卫君无道,夫人无德”的刺时诗。

(二)朱熹的解读

宋代到明清,理学盛行,“存天理,灭人欲”成为主流思想。理学家朱熹的《诗集传》,是诠释《诗经》的权威著作。朱熹在解说这首诗时就说“静者,闲雅之意”。目前的教材对“静女”的解释大概也源自于此。这一时期,人们认为彤管可能是女子用来装女红针线的管子,或是女子用来插发饰的管子。总之,都是指女性使用的私密性物件。而静女将自己的私物随意送于心上人,即被认为是不守礼法。所以,《静女》被解读成一首淫秽诗。

(三)近现代的解读

近现代被称为人学时代,人们思想解放,个性张扬,崇尚自由和率真,對《静女》的解读也丰富起来。普遍认为彤管是指春天红色管状的野草,美丽的姑娘采来送给心上人,这是美好、纯真的感情!此时,“静”就可以理解为“雅”“淑”。所以,《静女》被解读为是一首幸福快乐的爱的颂歌。

结合教材和教参的解读,我们终于能够理解彤管、荑草这两件礼物的含义:静女采来荑草作为爱情的信物,赠与男子。心灵手巧的她,将荑草制成鲜亮的彤管表明心迹,愿与心上人共同奏响幸福的乐章。

三、静女“静”不“静”

从诗歌看“静女”,从彤管看“静女”,“静女”无疑是一位天真活泼、心灵手巧、真挚多情的好姑娘。但教材采用理学家们对“静”的解读——娴静、文静,已不符合教参对“静女”人物形象天真活泼、顽皮多情的概括了。正因为教材与教参的解读不够一致,才造成我们的困惑。那现在我们如何看待“静”呢?

回看《毛诗正义》对“静”的解读:“静,贞静也。女德贞静而有法度,乃可说也。姝,美色也。俟,待也。城隅,以言高而不可逾。笺云:女德贞静,然后可畜;美色,然后可安。又能服从,待礼而动,自防如城隅,故可爱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静”就是说女子德贞,是一位淑女,是有教养、端庄的女子,“静”说的是女子的品行。从古至今,不管哪一个时代哪一种社会背景,无论男女性别,人们都会将人品作为一个人的立身之本。《静女》三个部分,三次出现“静女”,三呼“静女”,都是为了表现女子德贞的品质。

所以,笔者认为“静”更多的是对女子品行的一种褒奖,而不是对女子性格的一种判定。

为什么说“静女”是《诗经》中最美的女性形象之一呢?“静”(德)——品行好;“姝”(美)——外貌美;“彤管”(才)——心灵手巧;“归”(真)——真性情!所以,教参又云:在我们探讨周代民间情歌的整个成就,并比较它们的美学价值时,《静女》无疑是很引人注目和值得赏识的坐标。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对教材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向纵深发展。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则有精进,师生同此!

参考文献:

[1]关鹏飞.诗经里的中国[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20.

[2]毛亨,郑玄,孔颖达.毛诗正义(附校勘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作者单位: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静女质疑
从前慢:古诗里的痴守——从《静女》《涉江采芙蓉》说起
女孩的心思真难猜——读《诗经·邶风·静女》
李昕澍作品欣赏
高姝瑶 静女其姝 惟玉及瑶
静女的心事
——《邶风·静女》新解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