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活动中语言的高效选用方式分析

2021-09-13 15:54须弘
考试周刊 2021年70期
关键词:语言课堂教师

须弘

摘 要:教學对话是最常见的地理课堂交互活动。通过运用国内外教育理论中的新观点,结合教学实践,文章阐述了在地理课堂活动中语言的高效运用的三个途径:遵循认知发展规律,务实对话;不断优化问题设计,追求高效;充分发挥语言功能,启智润心。师生在积极互动的模式中,合理更新教学手段,不断优化课堂活动中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的语言,培养适应未来国家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地理;课堂活动;语言;高效选用;教学方式

一、 引言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地理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指出教学中“要注意突出地理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充分重视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要求教师关注利用活动进行地理教学,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教学对话是最常见的课堂交互活动,地理课堂活动中优化教学方式,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但成为保证教师成功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成为促进每个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优良思想道德与心理素质的重要工具。文章结合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探讨课堂活动中语言的高效选用,以提高教学活动效益。

二、 遵循认知发展规律——务实对话

(一)依据学生认知水平,及时解惑

由于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特别好动,教学对话中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不同的交流内容,对于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问题有难易、等待时间有长短、反馈方式也各不相同,这都会影响到提问的质量。教师要用地理视角发现社会的、国家的,以及身边的地理事象,成为自己的教学智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地理观念的更新。例如,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东南亚”一节中提到,马六甲海峡是当今世界最繁忙的海峡之一,是西亚、非洲石油运输到东亚的重要通道。有学生认为:看地图上,在马来群岛的苏门答腊岛与爪哇岛之间还有一个巽他海峡,一旦马六甲海峡关闭,应该绕道走巽他海峡,除了增加运输成本外,不至于对海上运输造成太大影响。该同学是看到了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而事实上,巽他海峡天生条件不好,海峡东部最浅处仅20米深,走不了马六甲海峡(最浅处有25米深)的大型船只也不会走巽他海峡。另外,巽他海峡的沙洲、强潮汐和一些人造的障碍物(如爪哇岛近岸油井),都可能会影响到航行安全。20万吨以上大型油轮通常会选择更远的龙目海峡,那里最浅水深都有250米,而来自澳大利亚西部的铁矿石也通过龙目海峡运抵亚洲。教材中有的材料很多,在分析前可以将其简化,教学对话中使用直接快速的思维引导,有利于记忆把握重要知识。此刻,教师需要启发学生:“考虑到此地的气象因素,海上运输时船员最害怕发生什么事?”学生马上回答:“大风和巨浪可能会导致海难。”另有学生补充说:“水下的暗礁也得提防,在航线选择时,走公海航线要比走某国领海引发纠纷的机会减少。”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机智的对话,指导学生抓住了要点,可减少学生需要记忆的部分信息量,更加便于学生理解。

(二)善于明知故问,巧妙机智对话

课堂上的教学环境是不断变动的,需要教师及时运用灵活机智的教学语言来调控。例如,笔者曾在某校听课时看到一名学生在下午上课时无精打采,教师请他回答问题的时候,他竟连题目也没听见。此时,这位教师用冷静而幽默的话语问道:“刚才你是不是被外面树上小鸟动听的歌声吸引住啦?下面我们就要来谈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对话中,教师的明知故问,及时唤回了走神同学的注意力,顾及了学生的感受,融洽了师生关系。可见,运用机智的表达,是教师沉着应对突发情况的法宝,体现了教师驾驭课堂气氛的能力和充分的自信。

(三)问题环环相扣,做到应对自如

为促进对话过程的顺利进行,可运用注意全方位提问、问不主动的学生、转移和诱导。当班上有的学生比较腼腆,有的学生容易走神,有的则可能做小动作时,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问,给腼腆的同学机会,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当一名学生不能回答出问题时,大部分同学希望教师能够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而不是希望教师马上将机会转给其他同学。教师可运用转移和诱导,调整问题设计,给予一些提示,帮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活动,最终找到解题的方向。教师可将提问的问题按由易到难,由浅层问题到深层问题,由封闭性问题到开放性问题,由聚合性问题到发散性问题的顺序,分层排列,做好充分准备。

今天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继往开来的地理教师,善于提问,首先应当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继续教育,不断拓展认识的空间;其次,在实践中不断分析教学效果,在总结和修正中提高。另外,熟练把握教材知识内容,做到胸有成竹。下苦功练就一口规范、流利的普通话也很重要。

三、 不断优化问题设计——追求高效

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估及对回答过程的控制,决定对话的成功与否。为了促进学生认知活动有条不紊地深化,地理课堂活动中提问设计时需反复思考。

(一)对话问题是否与地理特征相关

笔者利用教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中国的地理差异”时,在指导学生到苏州园林留园考察前夕,设计了几个问题作为热身。

1. 对比中国北方和南方的民居屋顶、北京和苏州的农田类型上的地理差异。

解析:中国北方的民居建筑屋顶坡度小、墙体较厚;而南方民居建筑屋顶坡度大、墙体高。苏州为代表的南方以水田为主,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农田以旱地为主。

2. 来到留园的东部,看见主厅“林泉耆硕之馆”建造中把屋角这样高高地飞翘上去。问:主厅为什么要设计成这种飞檐戗角的屋角?

解析:屋顶坡度大有利于雨天排水和通风采光,让人产生一种平衡的轻巧之感。

猜你喜欢
语言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语言是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